春天來了,疫情一過就可以外出暢遊,騎電動自行車出遊是個親近大自然的不二選擇。現在新國標的電動車都必須安裝腳蹬,騎行的時候要不要腳踩在腳蹬上,下面給您做個簡單分析。
對於電機來說,有額定功率,新國標要求不超過400W。但我們騎行的道路並不平坦,遇到上坡,或是重載,電機都可能出現超負荷運行,長時間超負荷會大大縮短電機壽命(這就是有用戶反應騎一段時間耗電增加的主要原因),容易引起線路故障,嚴重的會導致電機燒毀。當電動車運行吃力,腳踩助力,就能減輕電機嚴重過載問題。
不僅如此,不用腳踩踏除了影響平衡超控、沒電被拋在半道上等問題,還有個最大的問題是腳蹬本身帶來的。
如果不踩在腳蹬上,會讓騎行人對車輛的寬度、兩側路面高產生誤判,容易發生碰擦。在高速狀態下發生碰擦後果是很嚴重的。
此外,腳蹬可能跟隨電機轉動,不踩住止轉,轉動的腳蹬可能打到腿腳、攪到裙子或前梁上其它東西。
所以,日常騎行最好養成腳踩在腳踏上騎行的習慣,有腳蹬不踩危害大。
當然,遇到雨天踩腳蹬容易弄一腳泥,不過跟安全性相比,泥水算不得什麼。
《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GB17761-2018對電動自行車提出明確定義:以車載蓄電池作為輔助能源,具有腳踩騎行能力,能實現電助動或/和電驅動功能的兩輪自行車。
就我個人體會而言,中途沒電遇到好幾次,最遠一次離家10多公裡。好在我的電動車具有腳踩踏騎行能力,而且腳踩踏騎行時速能達到12公裡以上,雖然累點,總算可以回家。路上也經常遇見有人無法腳踏騎行推著走的,推行有多費勁試過的人就知道了。
跟用戶相比,不負責任的廠家更不希望裝腳踏,因為可以降低成本並掩蓋設計缺陷。許多用戶形成了不用腳踏的習慣,其實不是用戶的固有習慣,是廠家誤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