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丹桂飄香,沙河之畔,獅子山下,青白江與四川師範大學合作共建四川師範大學青白江校區籤約儀式,吹響了四川師範大學青白江校區(以下簡稱「川師大青白江校區」)開工建設的號角。:。
半年時間「敲定」
打造成為百年經典建築
時間回到3月4日,青白江與四川師範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明確提出將在青白江歐洲產業城建設川師大青白江校區。
當天的籤約儀式上,現場成立了由校地雙方黨政一把手擔任組長的四川師範大學新校區籌備工作組,以最強的陣容,精誠合作,務實推進項目落地落實。
新校區建在哪裡?何時開建?建成怎麼樣?……半年時間,籌備工作組緊密聯繫,多輪協商,對合作共建四川師範大學青白江校區項目選址與土地面積、建築規模與建設周期、建設目標等進行了明確。
學校建在哪兒?打開歐洲產業城的空間規劃圖,「一心,兩軸,三片」的空間結構一覽無餘,充分體現了精築城、廣聚人、強功能、興產業的營城理念,其中「三片」,讓新城梯次開發,形成北、中、南三大片區。
川師大青白江校區所在地在歐洲產業城發展格局中處於重要發展軸線上——「中片」,緊鄰未來城市核心地段,坐擁城市綜合服務核心。
「中片,以產城融合為方向,總部經濟為重點,結合人群差異需求設計城市生活模型,布局高端醫療和國際學校,構建人文和諧、包容開放、富有親和力的城市公共空間,建設集研發、生產、居住、消費、人文、生態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城市新型社區。」區歐管委相關負責人用手在空間規劃圖上指了指,「東至港城大道、南至青雲路、西至三洲路、北至遂成鐵路。」
要建設一所怎麼樣的大學?校地雙方的答案是:要打造成為百年經典建築。根據雙方籤訂的合作共建項目協議:川師大青白江校區佔地面積約1000畝,地上建築總面積不少於40萬平方米、地下空間建築面積不少於3.5萬平方米。
具體來說,校區要融入四川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元素和青白江區地域特色,按照精品工程、樣板工程進行設計和建設。「主要建築物工程質量達到『天府杯』或『芙蓉杯』的評獎標準,要打造成為百年經典建築。」區歐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不僅如此,我們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的原則,將川師大青白江校區打造成園林校園示範區,智慧校園創新區,科教融合、產教融合先行區。」
8個非師範專業學院和1個研究機構
建成後入駐學生15000名左右
△川師大青白江校區效果圖
大學因城市而興,城市因大學而盛。打開川師大青白江校區效果圖,體育中心、教師公寓、文化中心以及綜合教學樓、院系樓、學術中心、實驗實訓中心等星羅棋布。
「青白江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發展前景良好,是大學發展的良好依託。」談及選擇青白江的理由,四川師範大學黨委書記李向成說,現代大學是城市高度發展的產物,孕育於城市,又反哺城市。「『建設好四川師範大學青白江校區』被寫進了今年學校第六次黨代會的報告中,集中體現了廣大師生員工對建設青白江校區的堅定信心和決心。」
川師大青白江校區建成投入使用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計算機科學學院、商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等8個以非師範專業為主的學院和一個研究機構師生集體入駐,入駐學生15000名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新校區合作共建以外,校地雙方還將在人才引進、教育科研、黨政幹部及各類人才培訓、藝體教育、旅遊管理等領域展開合作,積極開展海內外高端人才引進工作,加強人才儲備,建立教育科研合作機制,聯合舉辦K12學校,深入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並加強科技成果轉化,開發旅遊產品,開展體育+旅遊+賽事合作等。
說起川師大青白江校區落戶帶來的益處,區歐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歐洲產業城未來發展以智能製造、先進材料為主導產業,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業新城。在新城發展中,依靠科學研究、技術創新,經過知識成果轉化過程,創造經濟價值和效益,帶動社會經濟發展。「高校不僅可作為知識經濟動力源,提供知識成果和專業人才的輸出,而且能夠打破產城間的簡單、單一關係,重構系統化的運動體系。」說起下一步發展,該負責人指著川師大青白江校區校址的西面,「我們在這裡預留了125畝左右發展空間,納入校區未來發展統一規劃,並根據地方經濟發展和雙方合作需要進行開發。」
來源:成都青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