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劍橋大學
在美國每到錄取季,考生們也會懷著同樣的期盼,焦急地等待著收到信封。所不同的是,他們除了會收到錄取信,還會收到大學的拒絕信。因為美國的大學是自主錄取新生,無論是否錄取,都會向每個提交了申請的考生發送回信。美國的錄取通知書和我國的大同小異,一個厚厚的信封裡,是到該學校上學需要的資料和一封該校長的歡迎信:「恭喜你加入。」
而外表看上去薄薄的一封拒絕信,裡面的內容卻是各有千秋、大有看頭。因為從這些拒絕信的態度、措辭裡可以看出該所大學或校長本人的風格。而且會給讀信的考生帶來正面或者負面的不同影響。
「我們很遺憾地通知你,你的家族在我校就讀的傳統到你這裡難以為繼。因為你不夠入學的資格。」——波士頓大學
波士頓大學的傳統是很注重家族觀念,如果考生的家裡曾有長輩在該校讀過書,那麼這個年輕人將更受該學校的歡迎,被錄取的機率也會相對更高。
讀後感: 家長也有「罩不住」的時候。麻州17歲的羅伯·富拉何笛的爸爸年輕時就曾在波士頓大學念化學系,但今年的羅伯·富拉何笛沒有上成該大學不算,學校給他的以上幾句話更讓他感覺無地自容,鬱悶了很久。
「我們從過去的經驗中得出的結論是:學生進入哪所大學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未來4年中的成長。」——哈佛大學
高等學府翹楚哈佛大學,估計今年的錄取率只有7%。但是該大學歷年來的拒絕信都被畢業生一致認為是最暖人心的拒絕。
讀後感: 18歲的伊福琳·安娜·克露頓說:「我被哈佛拒收了,卻沒有感到苦澀。信中謙和甚至帶著抱歉的口吻,不僅沒有刺激我,反而讓我覺得敢於向哈佛提出申請,本身就是非常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我相信,你一定能夠找到你所喜歡的學校,在那裡你會學習得很快樂,而該所學校會因為你的加盟而受益無窮。」——杜克大學
該大學負責招生的克利斯多夫·古登塔格說:「我理解學生們的心情。四年前,我女兒上學前班被拒,我都很痛苦,更何況是經過各種努力的高中生和他們的家長呢。所以我想我會盡力做到多一些人情味。」
讀後感: 杜克大學贏得了學生和家長們充滿感激的讚揚。加利福尼亞州的丹尼爾·貝萊斯福特是收到杜克大學這樣一封拒絕信的18000個學生之一。丹尼爾寄出了17份申請,收到了14封拒絕信。他說:「讀了杜克大學的拒絕信後,我認為我是一個很不錯的申請者,而不僅僅是一個未被錄取的學生。」
「申請我們學校的人很多,每個人都不錯,可你沒有排在前面。學校只能選擇那些適合的學生錄取。」——貝茨學院
位於美國緬因州的美國貝茨學院,在全美學校中的排名不算很高,但是很有貴族氣質。而該學院負責新生錄取工作的領導威裡·米切爾說話的口氣也很衝。 接受採訪時,威裡·米切爾對自己學校的拒絕信解釋道:「我們只是沒有通過某個人的申請,並沒有把誰踢出去。怎麼回信,還不都是一樣?」他覺得錄取新生的工作就是說YES或者NO,沒有安慰申請者的必要。
讀後感: 貝茨學院的拒絕信在網上被曬時,經常會招來學生們的一片怒吼。加州一個17歲的高中生邁克說:「看了這封拒絕信後,讓人覺得自己沒有被錄取的原因,是自己太笨太糟糕。這就像是給心頭壓上了一塊冰。」
「你沒被錄取。不要打電話來詢問。所有的決定都是最終決定,不可能更改。」——史丹福大學
斯坦佛大學今年的錄取率只有7.6%,該大學錄取辦公室主任理察·邵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杜絕申請人對學校決定的懷疑或起訴。 理察說:「我們可不想官司纏身。而且就這樣,還是會有人回頭來找,去年有近200人試圖尋求用法律解決,聲稱要告我們,真是麻煩透頂。」
讀後感: 一個非常想進入斯坦佛大學的女生接到回信後,痛哭了好幾個小時,她的母親也陪著她一起哭。考生家長說,這樣的寫法很容易被理解成:「我們不想再聽到你的任何消息了,你不行,不用費那個勁了。」
「因為我們的電腦故障……所以你還是沒被錄取。」——加州大學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校區竟然向落選學生發了兩次拒絕信。第一次是正常的拒絕信,可是該校在向被錄取的新生發祝賀信時,一共發出了47000份,其中錯誤地包括了29000個未被錄取的學生。結果校方只好再次更正。
讀後感: 考生抱怨說:「讓我們白高興一場。但他們發拒絕信的時候,何以見得就不是電腦故障啊?」
一個厚厚的像裝著錄取信的信封裡,卻有一封拒絕信在最上層。——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
按照慣例,錄取信裡由於有學校介紹等內容,都是厚厚的一封信,而裝拒絕信的是一封比較薄的信。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共有20個相對獨立的校園,而該大學主校園在大學花園城。大學裡負責新生錄取的安·羅何巴克振振有詞地解釋說:「沒錯,我們的主校園沒有收她,她還可以試試申請分校啊,寄給她分校資料並沒有不對啊。」
讀後感: 一個叫安的女孩收到這個厚厚的信封時,以為自己被錄取了。可是打開一看,卻有一封拒絕信在最上面。她數分鐘內先是大喜過望,然後是冷水澆頭,當即難以承受,暈倒在地。
「我們仔細看了你的成績,發現你的數學有待加強,希望今後你會學得更好。」——加拿大蒙特愛立森大學
始建於1839年的加拿大蒙特愛立森大學,在今年向600位沒有被錄取的學生發出的信函裡,都有手寫的答覆,並認真逐一分析該考生的弱點和未被錄取的具體理由。 這樣的拒絕信讓人心服口服不說,單是學校花在信上的時間和對每個申請者的關注,就足以令人起敬。 蒙特愛立森大學副校長羅納德·柏恩說:「我們不是要拒絕誰,我們是要幫助他們知道在哪裡需要改進和提高。如果下次他們再次申請我們學校的話,我相信,我們看到的會是一個更優秀的學生。」
讀後感:太暖了(づ ̄3 ̄)づ╭❤~有木有!今年不行來年再戰!
少一點套路....多一點真誠.
留學成功 就選柳橙
柳橙網,領先的網際網路留學交易服務平臺
留學行業第一家獨立上市公司
(點這立即獲得柳橙免費大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