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擺攤人的「仲夏夜之夢」。
天下網商記者 李丹超
7月22日下午,杭州城北馮家浜路。
雖已熬過48天的梅雨季,但入伏後天氣溼熱異常,午後雷陣雨說來就來。
浩浩騎著電動自行車扎進一旁的陰涼,他眉頭緊鎖,等待一場雷雨的光臨。40分鐘後,雨過天晴,天氣重回悶熱,這倒令浩浩眉間頓時舒展,因為天熱無雨意味著接下來的四五個小時這裡會熱鬧異常:他卸下車上兩個大框開始布置攤位,倉鼠、觀賞魚、「動物別墅」……這是當天的主打貨。
距離第一波顧客抵達現場已經不足半個小時,這條長約兩百米的臨街步行區,即將開啟「仲夏夜狂歡」:賣衣服的、賣玩具的、貼膜的、烤蛋卷的、溜娃的、納涼的……白天空蕩的街道被擺上70個左右的攤位,周邊小區的住戶不少傾巢出動,叫賣聲、還價聲、廣場舞的音樂聲、孩童的嬉笑聲,組成一部「夜市交響曲」。
6月初,成都「允許擺地攤佔道經營」被官方點讚,「地攤經濟、小店經濟是就業崗位的重要來源,是人間的煙火」。過去的一個多月,國內不少城市對於擺攤人的寬容和支持,讓很多人開啟了練攤生活。
練攤帶來的不僅僅是收入,它改變了一條街乃至一座城的氣質。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浩浩擺攤的這條街。這條街上,有穿梭於城市街巷20多年的老攤主,還有更多練攤經驗分布於1天到1個月的新攤主。
一條街的變化
去年此時,眼前這條街還有點兒清冷,一天中最熱鬧的晚飯後,也只有寥寥數人走著。但現在,它已經有了新的樣子。
下午5點30分,江南的夏夜還未黑透,城市的煙火氣開始回歸。
小楠是最早到的攤主,「攤齡」10天。半個小時前,他把一箱玩具整齊排好,我們相遇時他已經賣了三個減壓球,每筆入帳5元,他因此獎勵自己一根兩元的雪糕。小楠今年12歲,即將讀5年級,因為家住得近、又是放暑假,他幾乎每天都是整條街第一個來報到的攤主。
小楠的攤位
就在小楠吃雪糕的時候,和他一起擺攤的叔叔阿姨們帶著「傢伙」過來了:有在跟前隨意鋪個墊子放貨的,有推著三輪車找臨街店鋪接電源的,有拎著打氣筒充氣兒童挖沙池的。大約5點30分,整條街「煥然一新」:200米長、五六米寬的街邊步行區,被70個左右的攤位佔據,留下一條兩米多寬的人行通道。
晚上7點,進入一天的「仲夏夜狂歡」。
從上往下,分別是白天和夜晚的臨街步行區
賣衣服的攤位最多,賣T恤的、賣防蚊褲的、賣裙子的,年齡層覆蓋嬰兒到老人。其中悠悠和純稷的攤位表現最為搶眼,兩人是一對閨蜜,「攤齡」5天。她們開了十幾年服裝店,攤位上既賣女生熱褲,也賣今年大熱的BM風女裝,價格都在100元以下,砍價買衣服的人流不斷。
張大姐最會和人套近乎。她自稱「攤齡」20多年,曾輾轉杭州多個地方擺攤賣百貨用品。與客戶交流的開場白幾乎如出一轍「來了啊,上回你們家人還在我這買過東西嘛」,「套路寒暄」之後,路人大多會帶走一把鞋刷或者一個洗碗清潔球。
方東是路邊小區的業主,「攤齡」20天。他的攤位佔地面積最大,也人氣最旺,一個充氣挖沙池、一個充氣釣魚池,幾乎招徠所有夏夜出門的低齡兒童。初略估計,每個娃玩一次10塊,他每天可以進帳200塊錢以上。
很多擺攤的是附近居民
一個多月前,這些人還不會出現在這裡。6月初,杭州提出放開「地攤經濟」和「夜間經濟」,這些有擺攤意願的攤主,便在這裡自發集聚形成了夜市街。一到晚上,白天空蕩的街道化身熱鬧的集市,周邊小區的住戶不少傾巢出動,叫賣聲、還價聲、廣場舞的音樂聲、孩童的嬉笑聲,組成一部「夜市交響曲」。
擺攤帶來了什麼?
普通人的夜市,從晚飯後開始,擺攤人的夜市,從清晨5點開始。
浩浩今年19歲,「攤齡」一個月。他擺攤賣的是小倉鼠、觀賞魚等小寵物,為了搶到好貨,他需要早上5點起床去市場淘貨,9點到10點在家理貨,然後給電動自行車充滿電,下午4點前必須出發去搶位置了。
浩浩的寵物攤
我本以為,這個年紀擺攤大抵是暑假出來體驗生活的。結果,浩浩說自己16歲就專科畢業了,打過幾份工,但因為接受不了老闆的待人方式,時間都不長久。
一個月前,他聽說父親的一個同事在這條街上賣小寵物,就決定過來試試。試著試著的結果,就是他在一個月後「幹掉」了那位同行叔叔。
「我的貨都是我一樣一樣挑出來的,絕對是這條街上的獨家,他們模仿不了的。」自己喜歡養寵物,又喜歡鑽研,逛夜市的人時常被這位頭頭是道、穿著跨欄背心的年輕人吸引,浩浩練攤一個月的營業額超過了一萬塊錢。
在這個不滿20歲的年輕人心中,擺地攤不為掙多少錢,只為自己爭口氣,向長輩證明自己有底氣「個性自由」。
走在這條街上,你似乎能看到城市生活的B面,經歷不同的他們在這裡擁有著同一個身份「攤主」,卻又有著各自不同的希冀。
50歲的杭州大叔煎著蛋卷大汗淋漓,他說自己以前是做大生意的,現在生意不好做,乾脆拿著朋友的機器出來擺攤賺點家用。
煎蛋卷的杭州大叔
30歲的全職媽媽擺弄著精緻的花瓶和盆栽,她說,出攤前不到兩歲的女兒還在糾纏她,這一刻她終於有了自己的時間和想做的事。
25歲的新婚男人對著過路孩子賣力推銷著玩具,他說自己半個月前辭了工作,生活的壓力開始傾倒於這個95後家庭支柱,他想重新規劃自己的生活。
20歲的情侶面對面支攤賣著紋身貼紙和自製精油,在這條生活氣息濃厚的夜市街上他們的商品最為獨特、少有人問津,他們說,想在這裡找到志趣相投的玩伴。
收入、夢想、友情,都是他們在擺攤的日子裡收穫的。
300個數位化街區
在杭州,像馮家浜路上的這條夜市街一樣自由生長、熱鬧異常的夜市街不在少數。
這離不開杭州的城市基因。
作為電商之都,杭州民營經濟、信息經濟本就極為活躍。電商創業、個體創業入駐門檻低,具有極強的包容性,商務部不久前的發布會上還宣布7月至9月選定三條國家級步行街舉辦出口產品轉內銷系列活動,其中就有杭州。此外,杭州又是阿里巴巴總部所在地,率先成為「無現金城市」,這些都為地攤經濟後續落地生根埋下伏筆。
對於夜市來說,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旗下的批發平臺——1688。
走在這條街上,如果你跟攤主們聊擺攤經驗,他們大多不吝分享。一位賣兒童玩具的攤主真真告訴我,一定要賣差異化的產品,還要找到工廠直接拿貨。他說,其他人看他的發光減壓球賣得好,紛紛進貨,賣完手上這批貨,他必須得找到新的爆品,而他首選的批發平臺是阿里1688。
真真的玩具攤
真真的進貨方式得到了夜市上很多年輕攤主的認同。
在年輕人聚集的B站,1688被奉為寶藏App,甚至衝上了蘋果應用商店App Store下載榜的榜首。有媒體評價,「爺爺級App」成功出圈,體現了年輕人購物的理性、克制和實用主義。
這種實用主義,和地攤產品尋求極致性價比的宗旨不謀而合,也印證了為什麼年輕人會熱衷擺攤:他們樂於尋找「好物」,習慣分享生活。
此前,阿里1688發布了「便民夜市」幫扶計劃,提供700億專項賒購資金,同時開闢夜市進貨專區,組織各地優質產業帶工廠貨進駐;7月25日,1688又推出「百城萬店」計劃,今年目標在全國300個縣市區打造數位化街區,服務10萬小店。目前已經陸續與河南汝州市和登封市、寧夏銀川市、重慶市南岸區、廣東中山市、海南三亞等全國將近20個城市確定合作意向。
三亞數字夜市
在開市前,我碰到了一位小區物業工作人員,她說,夜市一開始形成的時候也有過爭搶攤位、影響行人通行等問題,現在一部分街道步行區已經劃分出50個固定攤位,物業幫忙監督管理,允許每天晚上5點半到9點半有序佔道經營。
總是第一個到的小楠告訴我,他擺攤是為了給自己攢錢買一隻電話手錶,爸媽很支持他,幫他選貨、盤貨。說這話時,他舔著手裡的雪糕,稚嫩的臉上透著驕傲的神情,可愛極了。
編輯 徐藝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