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不驚人,它可是古代身份的象徵

2020-12-17 紫禁城

歡迎關注紫禁城!每天與您分享優質文章~

今天小編想和您說說帽子。戴帽子在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禮儀,戴帽子在過去是社會身份的象徵。最初的帽子並不是為了保暖、防曬,主要是起裝飾作用,為少數人所專用。

在西方,女帽和男帽出現的時間幾乎相同。女帽的歷史是漫長而多變的,她一直扮演著女性服飾的重要角色。

這些毛毛熱不熱?

在中國,帽子在古代被稱為「冠」,一直是權力、榮譽和獎勵的標幟或象徵。作為身份認同的標幟,「冕」則是皇帝專用,而庶民們只能用頭巾,並根據當時的社會地位、經濟能力,選取的材質也不同。

孝敬憲皇后

孝聖憲皇后

皇宮裡的帽子極為講究,連季節都分得很清楚。

貂皮嵌珠皇后冬朝冠,清,通高30cm,口徑23cm(左圖)

冠圓式,貂皮為地,綴朱緯,頂以三隻金累絲鳳疊壓,頂尖鑲大東珠一顆,每層之間貫東珠各一顆,鳳身均飾東珠各三顆,尾飾珍珠。朱緯周圍綴金累絲鳳七隻,其上飾貓睛石各一顆,東珠各九顆,尾飾珍珠。冠後部飾金翟一隻,翟背飾貓睛石一塊,尾飾珍珠數顆。翟尾垂掛珠穗五行二就(橫二排豎五列),中貫兩面金累絲「心」形結,珠穗飾有金累絲與珊瑚製成的墜角。

......是不是有種不明覺厲的趕腳,再來看看夏天的款式

夏朝冠的形制和裝飾與冬朝冠亦基本相同,只是把金累絲鳳變成金鑲樺皮鳳。

點翠嵌珠后妃朝冠,清,通高37cm,直徑27cm (右圖),朝冠青絨做成,上綴紅色絲絨,其上金累絲託貫金鳳、珍珠各三顆,頂綴大珍珠一顆;紅色絲絨上綴金鳳七隻、金翟一隻,翟尾垂三行二就珠。染皮護領垂於冠後,藍布飾帶。

按清朝典制記載,頂三層、金鳳七、金翟一在后妃中是最高等級的朝冠,應是皇太后、皇后在大典時所戴。這裡金鳳、金翟為鍍金樺皮做成,完全符合典制,為皇后、皇太后夏季朝冠。

帽子源於民族文化,依存於民族文化,反過來說帽子又是該民族文化的一種表現載體,通過該民族佩戴帽子的方式,可以使人更直觀地了解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歷史演變,圖騰崇拜,精神追求,禮儀禁忌,以及審美心理等。

來自: 故宮文化《「帽」不驚人》

相關焦點

  • 扇子除了扇風納涼,還是身份的象徵,漫談古代扇文化
    那麼在古代,古人們是如何從夏季酷暑中度過的呢?在古代夏季,無論王公貴族還是普通百姓,納涼使用頻率最高的就是扇子了。根據相關的歷史記錄,扇子在中國已有3000-4000年的歷史,但實際上古人使用扇子肯定是早於文獻中的記錄。
  • 在古代扇子的作用太大,竟然成了身份的象徵,不是誰想用就能用的
    其實,扇子這麼有地位,在於它象徵了「皇權」。 其實,有一種扇子是專門在儀式上使用的,可以說是「禮儀之扇」,它就是「雉尾扇」。 在當時,扇柄如同權力的象徵,這應該是心理上的一種暗示吧!
  • 古代最開始當作鍋用的器具為何突然身份變得尊貴,象徵國家權力?
    在我國悠久歷史的長河中,鼎是個流傳下來的具有國家權力象徵的器物,而現在我們看到的高大上的鼎在古代最開始的時候就是個用來烹飪的器具,你能想像到嗎?鼎是最重要的青銅器物種之一,在古代最開始的時候是用來烹煮肉和盛肉的器具,由斧、陶支腳還有灶組成,鼎有三足圓鼎也有四足的方鼎,在鼎的足下燒火就可以達到熬煮食物的目的了,「民以食為天」也讓鼎與食物直接相關聯,人們由於看重食物所以對烹飪食物的器具也很看重,而鼎「承天之恩澤,順天之意願」,所以後來也發展成為權力和國家的象徵,而自從青銅鼎出現後,它又成為了一種祭祀神靈的重要禮器。
  • 鑾鈴:身份的象徵
    先秦時期,鑾鈴的使用可代表車主人的身份,最高級別的馬車上可裝八個鑾鈴,古代帝王的車駕上就為八個。   古人認為,鈴聲響起,為的是給車主帶來萬福,如今看來,鈴聲更多的是彰顯主人的自信和文明有禮的行車方式,也可以看做是車主身份的象徵。
  • 古人的髮型講究:不只是美,還是年齡身份的象徵!
    其實,古人的頭髮不只是為了追求造型美,還有著年齡與身份的象徵。 垂髫(tiáo) 髫,古代兒童頭頂自然下垂的短髮。古時童子頭髮下垂,不加扎束,以垂髫代指三四歲至七八歲的兒童。所以稱幼童或童年為垂髫。
  • 中國古代有一個經典成語,原本是身份的象徵,如今成難聽的罵人詞
    沒錯,它不僅不會讓人人唾棄,反而會讓人心生嚮往。因為,衣冠禽獸這個詞原本指代明朝官員服飾上繡著的圖案。我們在看明朝題材電視劇的時候,便會發現官員所著官服上會繡著一隻動物。此舉何意?吉利罷了。中國長期都處於農業文明的狀態,農耕對國家有著很大的影響,基本上王朝末日之時,都有天災人禍造成農耕受損,老百姓吃不飽,從而引發叛亂的原因。
  • 別了,我的護士帽!你們醫院護士帽摘掉了嗎?
    網友們炸開了鍋: 括號裡的醫學生:護士不戴帽。又要有好多人管我們小年輕叫護士了。  護士帽還挺好看的。。。主要是不戴帽子,那個槓槓不就沒有了嗎?豪放的小腳丫: 還是戴著更好,畢竟這是一種傳統與象徵!                        書生進: 戴不戴都是天使。.
  • 古代:圖騰畫的——藝術象徵
    就中華文化而言,從原始時代到近代,從中原大地到各少數民族地區,圖騰藝術包括圖騰繪畫與圖騰雕塑藝術的象徵意義是十分豐富的。圖騰繪畫的文化象徵亦不外乎直接的象徵和間接的象徵。直接的象徵意義如前述原始及古代繪畫中所表現的那樣,具有人類文化自然而樸素的內容與特徵;而進一步的複雜、抽象的象徵涵義則同樣是宗教信仰、禁忌與權勢等內容。
  • 《清平樂》烏紗帽為何有兩條左右平伸的長耳朵 細探古代官帽演變
    這可是天大的誤會!其實這是宋代官員特有的「長翅帽」,據說是為避免官員交頭接耳所設計的,與防疫的社交距離可是一點關係都沒有。民間相傳,長翅帽的發明者為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927-976年)。趙匡胤藉由「陳僑兵變、黃袍加身」當上皇帝後,對於從龍功臣相當猜忌,因此設計出帶有超長帽翅(烏紗帽後面,有彷佛像翅膀般伸向左右兩邊的造型)的烏紗帽,只要一轉頭,長長的帽翅就會上下顫動,皇帝也就能隨時注意到百官的動態,有效避免其在朝堂上私下議論的風氣。長翅帽為「烏紗帽」的其中一種樣式,到底烏紗帽為何會變成古代百官穿著標配呢?這要從中國人戴帽的歷史說起。
  • 中國古代的「身份證」,原來是這樣的
    原標題:中國古代的「身份證」,原來是這樣的 在我國,身份證古已有之,它的起源要從官員的識別符號說起。 隋唐時期,我國出現了最早的"身份證",當時的朝廷發給官員一種類似身份證的"魚符"。
  • 見到這幾個圖案,千萬別說不知道,它可是吉祥的象徵哦!
    不管是求香、拜佛還是祭祀、佩戴一些象徵著吉祥、平安的配飾,都反映著我們心裡一直所祈求的人生。可對於下面這幾幅象徵著吉祥、如意、幸運的圖案,你了解多少呢?——從上垂落而下的喜蛛這幅圖案象徵著喜從天降這幅圖裡的蜘蛛名叫喜蛛。古代,這種蜘蛛象徵著吉祥、吉光、好運。古人常常把喜蛛喻為吉光。所以喜蛛落下象徵著喜從天降。
  • 古人的長指甲:一種特殊的愛好還是身份的象徵?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古代,留長指甲絕對不是女孩的專屬權利,如果有人仔細觀察古代留下的許多男性肖像,就會發現這些肖像中的男孩也有很長的指甲。那麼,古人指甲長的原因是什麼呢?是有特定的需要,還是真的只是畫家的惡作劇?
  • 漫談古代的轎子:身份與地位的象徵
    所以,轎又稱「肩輿」「平肩輿」等,是我國古代靠人抬著行走的交通工具,說白了,就是一種「肩行之車」。1978年,在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陪葬坑中,出土了三乘木質肩輿,有屋頂式和傘頂式兩種制式。其中一件經復原後還可以看出原來面貌:它是由底座、邊框、立柱、欄杆、頂蓋轎杆和抬槓幾部分組成。底座呈長方形,頂蓋如同四面起坡的房頂形式,轎身原應圍以帷幔;轎前開有小門,供乘者出入;轎杆捆綁在底部邊框上。這是目前已發現存世最早的轎子實物。
  • 梁莊王妃墓出土精美玉佩:除彰顯高貴身份,還與古代男權思想有關
    梁莊王妃墓出土精美玉佩:除彰顯高貴身份,還與古代男權思想有關 | 文 青衫文齋2004年4月,經國家文物部門批准,考古學家們開始了對湖北省鍾祥市梁莊王墓地的發掘工作。數量驚人的玉器大多來自新疆和田,包括青玉、白玉、碧玉、墨玉等,種類繁多,雕刻圓潤精美。梁莊王是明朝明仁宗朱高熾第九子,14歲時封王,正妃早逝,魏氏作為繼妃,與梁莊王合葬。據說,梁莊王自正妃過世後,一直沒有再次納妃,直到與魏氏一見鍾情。
  • 你只見過電視劇中的清代官帽,真正的官帽就連帽盒都讓人直呼神奇
    在觀看清代官員服飾的時候,人們常常可以看到他們所佩戴帽子上有一顆耀眼的珠子,有些地位比較高的官員,還被皇帝賞賜雙眼花翎佩戴,這是一種身份地位的象徵,更是值得誇耀的一個資本。其實和我們印象中的清代官帽差距還是挺大的,我印象中的這種帽子,上面的紅纓應該是絲線狀的,沒想到就然是一些編制的細繩,不知道這種琉璃頂子屬於什麼品級。。帽子是古代「頭衣」的一種,並且是最古老的一種「頭衣」,官帽是官吏的制帽,與「便帽」相對。各朝代的官帽形象均有所不同,但均是一個官僚體制的外化。
  • 雙頭鷹,古代永恆權利的象徵
    然而,在希臘人用拜佔庭帝國和正統宗教認定它之前,雙頭鷹已經使用了數千年,雖然其原始含義在學者之間爭論不休。鷹是古代希臘城邦中代表權力的共同象徵。在希臘神話中,有一個「雙鷹」概念的含義,宙斯讓兩隻老鷹從世界盡頭飛向東西方,最終在德爾斐相遇,從而證明它是地球的中心。然而,許多歷史學家認為,雙頭鷹似乎是西臺人的起源。
  • 古代公文與書信格式:書面形式中的——人際關係象徵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古代公文與書信格式:書面形式中的——人際關係象徵,公文與書信,是人際交往的書面形式。從公文與書信的固定體系與格式中,我們也可以窺探出它在人際關係方面的象徵意義。本文開頭所引許廣平寫給魯迅的信,以及魯迅給許廣平的回信,其臺頭「魯迅先生吾師左右」和「廣平兄」都是頂格書寫,這是書信格式中具有象徵意義的重要規定。公文格式我國古代的公文,大致有典、制、詔、誥、敕、章、奏、表、駁議、檄、牒、狀等12種。其中典、制、詔、誥、敕、檄、牒等7種為指揮性公文,章、奏、表、駁議、狀等5種為報請性公文。不同性質的公文,象徵著帝王與臣下、官府與百姓的不同身份。
  • 乾隆的帽架、如懿的香盒 數千件古玩亮相中國文物博覽會
    沉香扁方帽架收藏家惠增久經常到國外的拍賣會上尋找中國文物,並致力於帶它們回家。在他的展櫃裡,有一件高三四十釐米的木質架子,頂部是一個貼滿螺鈿的球型。惠增久至今提起這件文物的收藏經歷,依然很得意,「這是清宮裡專門放帽子的帽架,我小的時候見過。」記者了解到,在最近熱播的《如懿傳》《延禧攻略》中,類似的器物也曾出現。「在宮廷裡,帽架的材質很多,有象牙的、珊瑚的、粉彩瓷器的,雖然是實用器,但古代匠人幾乎將十八般手藝都濃縮在小小的器物上。」
  • 古代:音樂藝術本身基本的——象徵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音樂藝術本身基本的象徵,音樂藝術本身基本的象徵:對現實生活的感知與人類精神的體驗除了現代音樂及西方早期象徵主義音樂,純粹的音樂象徵表現並不突出。如「樂」之意義曾經從單一的「社樹」等地名解釋發展到對音樂「社祭」時歌舞、飲食、男女野合的「歡樂」等象徵意義的解釋,再發展到音樂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這就充分體現了華夏音樂文化的系統演化歷程。因此就中華音樂文化的象徵性表現來看,我國古代乃至上古時代的音樂同樣表現出豐富的文化與社會寓意,諸如抗旱、抗洪求生存及宗教信仰、巫術儀式等意識均可從音樂活動行為中展現出來。
  • 色彩的歷史:為什麼紫色在古代能成為最尊貴的顏色?
    在英文裡,「purple」是一個常見的初級詞彙,它既表示紫色,又表示王位、王權、王族,雙重含義釋放出一個信號:紫色必定非同凡響。其實在古代的西方世界,紫色那可是身份地位的象徵,是與普通百姓絕對無緣的尊貴顏色。許多貴族身上能掛一條紫帶就夠拉風的了,更不要說全身穿紫,那簡直是只有帝王才配擁有的奢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