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區域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地形、氣候、水文、植被(生物)和土壤等,這些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響,相互聯繫,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每一個國家,由於所處的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洋流以及下墊面等因素的不同,會形成不同的氣候分布,比如獨佔一塊大陸的澳大利亞,形成了「半環狀」的氣候分布。
澳大利亞草原帶的降水來源
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出現「半環狀」特徵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首先,是南回歸線穿過澳大利亞中部地區,使得回歸線附近地區常年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盛行下沉氣流,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其次,澳大利亞東部有貫穿南北的大分水嶺存在,所以以大分水嶺為界,東西兩側氣候狀況差異較大,東部氣候溼潤,而西部降水偏少。
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
再次,澳大利亞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亞寒流流經,對沿岸地區有降溫減溼作用,使得沿海地區的氣候也十分乾旱。由於以上原因,澳大利亞的氣候以「熱帶沙漠氣候」為中心,呈半環狀分布。最中心的熱帶沙漠氣候,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氣候乾旱,分布的是熱帶荒漠自然帶。
澳大利亞草原
在熱帶沙漠氣候的北東南三面,分布的是熱帶(亞熱帶)草原氣候,從自然帶的角度來說,分布的都是熱帶草原帶。雖然,這些地區的氣候類型和自然帶是一樣的,但是滋養這些地區廣闊草原的降水,其來源是不同的,具體來說北部、東部和南部地區的降水來源都有差異。
澳大利亞1月降水分布圖
首先,澳大利亞北部的熱帶草原分布區,降水主要集中在1月,也就是澳大利亞的夏季,由於當時氣壓帶風帶南移,北半球的東北信風帶,跨過赤道,向左偏轉,形成西北風(季風),由海洋吹向澳大利亞北部地區,帶來降水。而在冬季時,該地區主要被來自內陸的東南信風控制,降水偏少。
澳大利亞7月降水分布圖
其次,澳大利亞南部的熱帶(亞熱帶)草原分布區,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也就是澳大利亞的冬季,由於此時氣壓帶風帶北移,該地區一定程度受盛行西風帶的影響,帶來來自印度洋的水汽,以及溫帶氣旋的影響,降水較多。而在夏季時,該地區主要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降水偏少。
大分水嶺和東南信風
再次,澳大利亞東部的熱帶草原分布區,主要是位於大分水嶺的西側,處在東南信風的背風坡,降水相對偏少。好在大分水嶺的整體海拔高度不是很高,平均海拔多在800至1000米,所以還是有一部分水汽能夠翻越大分水嶺,來到大分水嶺西側地區,產生一定的降水,以提供草原植被生長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