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好的國產電影,再不看就看不到了

2020-12-22 網易新聞

今年的國產電影真的很慘,不僅電影院歇了七八個月,而且除了少數幾部,質量整體堪憂。

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好電影,結果還石沉大海。比如去年入圍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的《氣球》,從上映第一天起,排片就不受待見,只有1%。

《氣球》這部電影可能是我今年看過最好的國產電影。我想說它「最好」,不僅是因為片子本身內容質量過硬,還因為這是一部非常純正的藏區電影。

它是真正在講藏區的人和生活——和你我以往看習慣的藏區紀錄片完全不一樣。

電影裡的藏區,不只是用來朝聖的

說電影之前,有必要先介紹一下《氣球》的導演萬瑪才旦,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這個人。

萬瑪才旦的作品,藏人的身份意識非常強。拍電影之前,他已經寫了十餘年小說,都和藏地有關。

2002年他去北京電影學院學電影之後,用DV拍的短片《靜靜的嘛呢石》,說一個寺廟的日常生活。30分鐘的短片後來擴充為106分鐘的長片,是2005年新人導演中的熱門作品。

萬瑪才旦的研究生畢業作品《草原》,北京電影學院的謝飛老師讀完他寫的劇本說:「當時我讀了以後就發現,非常小的事,但是非常有意義。不是藏族人,是不會理解這些問題,寫不出這個劇本的。」

萬瑪才旦和其它拍藏區電影的人不一樣的地方,是他一直堅持做真正的藏人電影,而不是司空見慣的「香格裡拉神話」。

萬瑪才旦2011年的電影《老狗》裡,小鎮到處都是大卡車、摩託車和鋼筋水泥的隆隆聲

「香格裡拉神話」,就是像《喜馬拉雅》(1999)之類的電影,或者大冰的書那樣,把西藏描繪成寧靜祥和、與世無爭,未開化的世外桃源。

鏡頭避免不了風景空鏡頭,寺廟、僧人、古老儀式,或者藏秘梵音這些神秘元素,試圖去勾外來人對神秘西藏的想像。

比如2017年的電影《岡仁波齊》,上映後的爭議就是,是不是在消費信仰、消費西藏?

它拍的是藏民向拉薩朝聖,但是電影中沒有對這種信仰做任何解釋,而僅僅用鏡頭前的磕頭,讓觀眾自行體會。雖然沒有劇本,但是片子不是紀錄片,鏡頭中都是演員,磕頭都是擺拍。

但《岡仁波齊》是2017年的票房黑馬,以一部文藝片的體量拿下超過1億的票房。


萬瑪才旦的《氣球》,就有意避開這些獵奇的元素。他要拍他看到的藏區,他眼裡這個地方的變化。

比如說,宗教和信仰,在外來者眼裡神聖、神秘,需要用大量的仰拍、全景、特寫和音樂,去凸顯「神」性。

但是在萬瑪才旦的電影裡,這些屬於人物生活的一部分,信仰在他們生活裡的影響,在一些非常小的細節裡。比如村民們聚集在一起超度亡靈時,表情平靜;尼姑卓瑪停止閱讀之後,把佛珠放在經文上。

這些小細節不仔細看根本注意不到,但是在這部電影裡,非常重要。

還有藏地的生活區。遊客照裡的藏區原始,也充滿異域風情。但是在《氣球》裡,達傑去買紅氣球的小鎮,除了建築有一點區別,就是普通的集鎮;電影接近尾聲,達傑送江洋去學校上學,90年代有點舊的校區,跟「異域」沒有任何關係。

電影中還出現了當地保留的交易習俗——兩人在袖子裡出價,旁人看不到到底出了多少錢。交易談妥,給錢的時候,買家把一碟厚厚的百元大鈔數出來,揣到兜裡,剩下零散的綠色、銀色鈔票。


《氣球》之前,萬瑪才旦已經拍了4部短片,7部長片,2015年更是憑藉《塔洛》獲得金馬獎最佳導演和最佳編劇獎。這些電影都有同一個主題,藏地傳統在現代文明和商業的影響下的變異和出路。

就像《靜靜的嘛呢石》,即使寺廟喇嘛的誦經依然是日常,但是牧民的生活已經出現鬆動。

不只是家庭和女性生育危機

《氣球》也是這樣一部電影。藏區是背景,重點是裡面的人和生活在慢慢發生位移。

首先要說明的是,目前在豆瓣和社交媒體上,都把《氣球》的重心,放在女性意識覺醒和女性生育權上。

《氣球》確實有女性生育的議題,故事後半段的矛盾,集中在「卓嘎要不要生下孩子」這個問題上。

而且,導演在電影中設置了一對一體兩面形成對照的姐妹關係,姐姐卓嘎和已經出家的妹妹卓瑪。兩個人在某些時刻都表現出了一些女性意識的覺醒;同時又是傳統的捍衛者。

比如說,姐姐把妹妹戀人送給她的書丟到火堆裡,妹妹從火裡伸手拿出來。在知道姐姐懷孕之後,妹妹站在神明的立場上,要求姐姐生下孩子,但是姐姐擔心交罰款,也懷疑神明的話會不會出錯。

所以,這對姐妹的女性意識覺醒很混沌,而且,不完全是這個故事重點。

「卓嘎要不要生下孩子」,能夠成為一個問題的前提是,她生活在一個大部分人都有信仰的地方。就像導演後來說的:「如果她不是藏族,這個故事就不會成立。」

信仰和神權,在這個地方就跟水和空氣一樣常見,而且跟每個人的生活有直接關係。

小到給寺廟捐錢添油,是飯桌上的日常話題;或者影響到某個家庭成員的地位,比如大兒子江洋,因為背上有和奶奶一樣的痣,受到家裡人的偏愛。大到家裡人去世找亡靈轉世的地方,問上師的意見,而且對上師的話深信不疑。


但是,外來的事物、科技和觀念(政策),在慢慢影響這個地方,最後在一個女性的子宮裡產生一場風暴。

本片的第一個鏡頭,是透過一個「白色的氣球」,看到兩個大人在爭論小孩手上的玩具是什麼;鏡頭拉遠,這是一個保險套。

在電影中,保險套是成年人不用背生育負擔的歡愉;同時也是性羞恥和性禁忌的對象。

性羞恥和性禁忌在電影中非常明顯。電影中的成年人一直避開「保險套」三個字,更避開提及它的用途。比如女主人公卓嘎去衛生所,找熟悉的女醫生說:「再給我一些那個東西」。以及兩個大人在洗羊的水溝,為「白色氣球」吵架時,也閉口不談「白色氣球」是什麼。


然後,在《氣球》裡,再次出現一家人一起看電視的畫面;而且,這次是試管嬰兒成功的新聞。

在萬瑪才旦以往的電影裡,電視機一直用來表現外來物對當地的影響。比如《老狗》裡面出現大金鍊子的廣告,它是現代消費對原始藏區的入侵。

在《氣球》裡,試管嬰兒成功的新聞,是對傳統信仰的入侵。用實驗室裡的培養皿而不是母親的子宮孕育出胎兒,這一點違背傳統,它有可能動搖整個信仰的根基。

所以,試管嬰兒的新聞出現的時候,家裡年歲最高的爺爺,大喊「把電視關掉」,然後說了一句:「科學科學,現在的人都不知道在想啥。」


因為存在這些外來的事物和觀念,當地人又相信傳統,再加上當時的政策,才會出現最後的矛盾,卓嘎的肚子。

在已經有三個孩子的情況下,再生一個就違反政策;不生的話,就是質疑上師的話,違背神權的意志和信仰。而且,藏傳佛教本身反對墮胎。

雖然卓嘎是當事人,但是從來沒有人問過卓嘎自己的意見。


本片最震撼的場景之一,就是卓嘎終於下定決心到醫院打掉胎兒,父子倆衝進醫院,大兒子江洋對著敞開腿躺在手術臺上的母親說:「媽,你把孩子生下來吧,我想讓爺爺回到我們家。」江洋受過現代科學教育,但是在這一點上,他站在傳統和神權的一邊。

萬瑪才旦在《氣球》裡,成功製造了一個只有在特定的傳統和宗教裡才會形成的矛盾。所以,電影最後是一個開放式結局,卓嘎會不會生下孩子沒有給出明確答案,也不可能有明確答案。

這電影離我們並不遠

每天生活在鋼筋水泥裡的都市人,大都會幻想某個沒有996、沒有汽車尾氣,不用擠地鐵上班的世外桃源。

除了童年和故鄉,最熱門的「世外桃源」之一,應該就是西藏了;原始、神秘,還有一點野性。西藏作為「世外桃源」的形象深入到,本來是四川人的丁真,被西藏認領了。因為視頻裡的雪山、草原、馬匹和服飾,和很多介紹西藏的紀錄片實在太像了。

雖然正好科普了一波,藏區不只有西藏,它分為安多、康巴和衛藏,分布在西藏、青海、四川、雲南和甘肅;但是也說明,大部分人對這個地方,幾乎是一無所知。


導演萬瑪才旦這麼多年堅持拍藏地電影,也是想打破外界對這裡的刻板印象。《氣球》是他第一部大規模在院線上映的長片。

可惜,上映不到兩個星期,在院線基本已經絕跡,票房剛剛過600萬——前段時間被全網吐槽、只有3.4分的《喜寶》上映僅12天票房就過億了。

在沒有藝術院線的情況下,文藝片要和商業片競爭,排片確實不佔優勢。而且這還是一部藏語電影,很多人一聽,就直接搖頭了。

但是,刨去它的語言和地域,它講的故事、它所探討的議題,本身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


女性的生育權,打開社會新聞就能看到,在2020年,還有女人因為生孩子的問題被夫家折磨。電影中一直在探討的現代文明對傳統生活之間的衝撞,就和很多人過年從一二線城市回到老家,看到家裡那些古老的習俗,家鄉的那些變化,是一樣的。

所以,這個電影離你我並不遠。

但是,它的票房這麼低,讓我非常可惜,不是每一年,都會有這樣的電影出現。

本文來源:網易浪潮工作室 責任編輯:朱凱_NB16456

相關焦點

  • 國產電影最近兩年拍的最好的就是喜劇片
    國產電影這兩年拍得最好的是喜劇片很難說對國產電影是一種什麼樣的情緒。我會在看到一部好的國產電影的時候高興得恨不得推薦給全世界。對外國電影不論好壞都不會有這樣激烈的情緒波動。近幾年國產電影的票房屢破新高。作為目前國產電影最成熟的類型片之一,喜劇片更是其中的中流砥柱。甚至不少票房紀錄都是喜劇片創造的,來給大家碼一下最近兩年比較不錯的國產喜劇。
  • 誰說國產沒有好電影?4部高分國產懸疑電影讓你一次看過癮
    其實除了網劇之外,也有很多不弱於國外佳片的國產懸疑電影值得一看,也讓觀眾看到了原來國產不等於爛片!所以,小編今天就來盤點一波國產懸疑推理電影,大家一起來燒腦啊~溫馨提示:找個閒適的周末,拉上窗簾關上燈,擺上薯片和奶茶,看一部懸疑電影再舒服不過了~以下影片記得收藏哦。
  • 2019國產電影7強
    從年初春節檔科幻電影奪魁到上半年觀影人次下滑,從暑期檔電影大批撤檔到下半年國慶檔強勢逆襲,中國電影在2019年的市場表現,可謂跌宕起伏。 目前內地票房榜的歷史前三甲中,後兩名都出自今年的國產電影,如果標準放寬到前十名,則變成了四部。雖然國產電影強勢崛起是大趨勢,但今年高票房的作品確實格外多。
  • 好看的國產兒童電影去哪了?
    國產電影《大聖歸來》曾是票房「黑馬」。視覺中國「六一」兒童節將至,帶孩子看電影慶祝節日是不少家長選擇之一。80後北京市民孫先生是一個5歲男孩的爸爸,他發現,「現在不論電視還是影院,除了熊出沒、豬豬俠之類動畫片,好像沒有別的可給孩子看了。」
  • 去年最好的國產電影,你們為什麼不看
    點擊關注電影派從此過上沒羞沒臊的觀影生活電影派Vol.702一眨眼,2017年就即將過半。半年過去了,卻還沒出現派爺覺得驚喜的國產片。讓爺格外懷念這部去年的院線最佳國產電影――《羅曼蒂克消亡史》The Wasted Times(2016)《羅曼》的呼聲一直很高。婊婊們都希望派爺來聊一聊。原因很簡單――沒看懂。雖然沒看懂,卻又「不明覺厲」。派爺似乎看到了導演那一絲傲嬌的笑容。
  • 豆瓣8.8,今年口碑最好的紀錄片,再不看,它就真的消失了!
    但是我發現他的影片排片率只有0.4%,為此我非常的疑惑,為什麼這種好片子沒人看! 該影片12月11號上映,上映時間僅僅六天,豆瓣評分高達8.8,是目前公映的國產華語片中的最高評分了!
  • 《我不是藥神》——近年來最好的國產電影,願中國電影越來越好
    小編抱著非常高的期待去看電影點映,結果電影實在遠好於預期,預感口碑會爆。我預測這應該是今年電影最大的驚喜,雖然今年才過去一半。真是慶幸中國也有了這麼好的電影。在電影開頭,老闆程勇本來是一個交不起房租的男性保健品販子,迫於生活,開始販賣印度仿製藥「格列寧」。「格列寧」是治白血病的藥,但由於高昂的進口價格(4萬一瓶),國內大部分的病患無力負擔,只能等死。
  • 《大贏家》:今年國產電影頭號驚喜?還是過譽的刻板淺顯改編?
    怎麼看都容易陷入刻板印象——又是一部匯集各路喜劇咖的拼盤國產喜劇,因而提不起興趣。電影講述了銀行員工嚴謹(大鵬飾),凡事過度認真恪守原則,總是得罪行長,以至於連累大家獎金泡湯。一次偶然機會,他在銀行搶劫演習中接到扮演劫匪的任務,因為過於執著做好劫匪,而鬧出種種意外,喜劇衝突不斷。
  • 《氣球》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國產電影,它來自一位藏族導演
    中國電影資料館的對談活動中,創作過《西藏組畫》的陳丹青到場支持:「中國有這樣一位作家和導演,我非常驚訝。我看過他所有的電影,每一部都非常動人。《氣球》好像跟前面又不一樣了,這部真的牛逼。他更老練了,永遠有分寸感。」在電影圈內,萬瑪才旦早已成名,被公認是開啟「藏地新浪潮」的代表人物。
  • 5部高分國產懸疑電影,最後一部有可能是近十年最好的國產懸疑片
    5部高分國產懸疑電影,最後一部有可能是近十年最好的國產懸疑片!你看過幾部?第一部《烈日灼心》,一個電影能獲得一個影帝已經很了不起,但《烈日灼心》一部電影卻同時捧出三個影帝。這十分罕見,這部電影的成功,至少一半歸功於鄧超、郭濤、段奕宏。
  • 最新國產電影票房排行前十名,一起看一下
    這樣一來,中國國產電影票房排名又出現了新的變化,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具體排名。第一名:《戰狼2》該片不僅以56.8億元雄踞國產電影歷史最高票房紀錄,而且在中國內地創下累計觀影人次1.4億的成績,榮登「單一市場觀影人次」全球榜首。
  • 這是2019年最好的國產電影
    這就是《平原上的夏洛克》,我覺得堪為2019年國產電影最佳。故事不能再簡單,農民超英翻蓋新房,同村好友們來幫忙。沒想到朋友之一樹河卻因意外車禍入院,司機肇事逃逸。超英和佔義於是化身為「偵探」,踏上了追兇之旅……這是青年導演徐磊的長片處女作,卻爆發出了出乎意料的能量和感染力。
  • 這幾部國產高分電影,帶你看中國懸疑片的崛起!
    國產電影如今蒸蒸日上,國內懸疑片也佳作輩出。今天推薦的電影,有的能讓你在開懷大笑中發現故事真相。有的能讓你深陷在故事情節中,不到最後一刻絕對看不到真相。但這個女病人似乎不太配合,並且她堅信自己有超能力,可以看見別人看不見的東西,徐瑞寧覺得他在說謊,於是開始對她進行催眠治療。意想不到的是任小妍反而掌控了局面,瑞寧似乎被任小妍引進了另一個陷阱裡...電影的整體水平和製作態度讓人眼前一亮,以密閉空間為背景,把故事直接設定在精神分析領域,內容合理,可以說是一部很有誠意的作品。
  • 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再創新高 美媒:國產電影「碾壓」好萊塢挑大梁
    這一年,國產電影佳作不斷,綜合表現十分搶眼。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2019年「十大年度電影」排行榜中,國產電影佔八席。中國國產電影「碾壓」好萊塢,助推2019中國內地總票房創新高,美媒也忍不住為中國國產電影打call。
  • 現在是做電影的最好時期(感受·變化在身邊)
    賀曼今年30歲,在北京一家電影公司工作。  她所在的這家電影公司,成立於2014年。在此之前,賀曼跟著同一個老闆,在國內從事留學服務行業。公司老闆最愛的就是看電影,「老闆說,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偶然一個機會看到了美國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電影中窮困潦倒的父親帶著兒子勇敢地生活,這給了他努力奮鬥下去的力量。」  老闆一心想要拍一部那樣的電影,給人力量。他的這段經歷感染了本來就喜歡看電影的賀曼,2014年,他們一起創辦了這家電影公司。
  • 我們為何越來越不喜歡看國產愛情片了?
    我們為何越來越不喜歡看國產愛情片了?觀眾為何越來越不喜歡看愛情片了?除了國產電影票房整體現頹勢,國產愛情電影缺乏有實力的代表作,也是2017年一大現象。和2013年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2015年暑期檔的《夏洛特煩惱》、2016年的《北京遇上西雅2》、《從你的全世界路過》、《情聖》相比,2017年上半年上映的愛情片票房、口碑雙撲街。國產愛情片到底怎麼了?觀眾為何越來越不喜歡看愛情片了?
  • 12部動畫電影扎堆春節檔 國產動畫今年表現不俗
    春節檔動畫電影扎堆上映,進口VS中國製造   時光網訊 春節檔前後,已知有12部動畫片扎堆上映,其中國產動畫7部,進口動畫5部。   國產動畫中,既有3D製作的《青蛙王國》、《熊出沒》,也有傳統二維動畫《我是狼》、《太空熊貓歷險記》,以及真人和動畫結合的《巴啦啦小魔仙2》,多種類型齊備。當然,還有國產動畫片的代表系列喜羊羊與灰太狼的新一部作品《喜羊羊與灰太狼之飛馬奇遇記》,本片由白百何與鄭愷配音,定於1月16日上映。
  • 這部今年最棒國產紀錄片再不看就下線了
    最近有這樣一部電影,上映以來獲得了豆瓣8.7、淘票票9.1、貓眼9.3的高分,被評為今年中國最棒的一部紀錄片。 周迅、馬伊琍、大鵬、梁靜、易洋千璽、井柏然、周冬雨、謝飛、陳可辛、徐崢、文牧野、胡歌等數十位從業者力薦,引發了整個行業的關注。
  • 2015國產電影slogan新潮流 一句話的營銷 簡單粗暴Or畫龍點睛
    在泥沙俱下的華語電影市場中,影片slogan的水準也層次不齊。大部分影片用的都是不痛不癢的「××上映」「××呈現」(《大聖歸來》「巨幕呈現」;《王朝的女人楊貴妃》「唯美上映」;《捉妖記》「全球捉妖」)。但也有越來越多的國產電影開始重視slogan,今年也呈現出不少新的嘗試和成功案例。
  • 國產電影的數字特效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九十年代初,好萊塢開始運用電腦數碼特效為電影製作服務,那時候出現了幾部舉世震驚的裡程碑式的大製作電影,最有名的當屬大導演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電影《終結者2》,電影中反派機器人T1000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液態金屬變身特效,讓當時的觀眾們都看傻了眼,在那個年代出現如此不可思議的畫面,真可謂神乎其神了。至今,這部電影還是為廣大影迷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