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瘋漲如脫韁野馬,大批豆製品從業者雖痛徹心扉,但無力維持只能選擇轉產轉業。
而部分豆製品企業負重前行苦盼新豆入市解燃眉之急,但現實終為黃粱一夢,新豆依然每日直線飆升,衝破豆企的承載壓力線。
豆製品作為站在「蛋白質來源金字塔」頂端的食品,這些豆企又該何去何從?
收豆難、利潤低,新豆入市未成行業「救命稻草」
本報記者曾在4月26日針對大豆價格瘋漲這一情況做了相關報導,當時在調查採訪中發現,大批豫籍豆企陷入「至暗時刻」,整個河南省豆製品行業,所有的豆企都已經陷入「一豆難求,無豆下鍋」的局面。4月份東北大豆價格加上運費到鄭州5850一噸,比以前4200元一噸提高了1650元,而安徽豆原來4600元一噸,現在是6100元,短短一個月一噸上漲了1500元。不少豆製品企業迫於資金、經營的壓力,雖有錐心之痛,但正在選擇轉產轉業,相當部分小作坊已然灰飛煙滅。
近日新豆瓜熟蒂落,已經入市,本以為新豆是豆企的救命稻草,豆價會趨於穩定,解決豆企經營的燃眉之急,但記者在採訪調查中發現確是天淵之別,大豆價格出乎意料一如馬無韁繼續持續飆升,記者不明所以,分别致電了靈壁縣清美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尹曉亮及孫吳縣北緯四十九科技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針對豆價一探究竟。
「疫情影響、豆農惜售、產地收購商囤積、外部資金介入炒作,導致市場上貨源減少,供不應求,價格攀升,收豆過程舉步維艱。」電話的那頭,田玉成先生的聲音略顯無奈,一言道出大豆瘋漲背後的邏輯。
「我司主要面對國內各大豆製品生產加工企業,用豆量大,價格瘋漲導致貨源短缺,供應量減少,因此要花更多的成本和精力滿足豆企的需求。漲價壓縮了我們利潤空間,也增加了下遊客戶的生產成本。」靈壁縣清美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尹小亮在企業經營過程中也是困難重重。
採訪中了解到東北大豆目前毛糧主流收購價2.7元/斤,篩選完以後,鄭州市場銷售價大約3.05元/斤,河南、安徽大豆毛糧收購價2.9-2.95元/斤,鄭州市場銷售價大約3.2元/斤。兩種黃豆的銷售價均已創歷史新高,比去年同期大約高出1元/斤。最近一個半月連續上漲,漲幅達0.5-0.6元/斤。
圖片數據顯示,10月份-12月份大豆價格依然直線上升。收豆難、利潤低,這大概就是大豆供應商共同面臨的無解難題。
大批豆企水深火熱,陷入「至暗時刻」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澹萬裡凝。
比起大豆供應商採豆難的同病相憐,豆製品生產加工企業也進入一片水深火熱。
「我們不調價你們不能動,並且我們企業的批發價不動……」疫情期間安陽可旺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高登志告訴他的經銷商,以自身的責任擔當來維持著消費者菜籃子的穩定。
安陽可旺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一個在安陽市區佔領豆製品18%-20%市場份額的企業,從疫情開始的收支平衡,再到國際疫情下的負重前行,從7月份開始的財務報表數據顯示,每個月因大豆瘋漲所帶來的虧損已達6萬元,原指望新豆入市緩解資金壓力,但事與願違,到11月份已累計虧損近30萬元。
在採訪過程中記者深深感受到高登志先生的錐心之痛,貸款、負債、員工工資這些都有可能成為壓垮企業的最後一顆稻草。
因大豆瘋漲記者二次走入豆製品行業龍頭企業「豆狀元」,再次見到豆狀元董事長李勝利,他的臉上愁容滿面,辦公桌上擺放著一疊疊文件,一份11月份的財務報表已經陳舊,足見被翻了很多次。接受採訪時,反應最大的就是四個字:苦不堪言。
「上次採訪我們是一豆難求,原指望新豆下來,大豆價格會穩定,可誰曾想價格卻一漲再漲,對於豆狀元來說是一次生存的大考。」豆狀元董事長李勝利語重心長地告訴記者,難掩失落。
據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新豆入市價格已到5000元/噸,2020年之前新豆入市價格才是4500元/噸,但是市場行業巨變,每日豆價攀升,新豆價格已從5000元/噸到現在已達到6300元/噸,拿豆狀元為例,一天生產20噸大豆,光原料每日成本就增加了2.6萬元,一個月就是78萬元。
據了解近10年來大豆雖然跌宕起伏,但豆製品市場價格波動微乎其微,以豆腐為例,一般老豆腐市場上小作坊價格在1.6元/斤-2元/斤之間,有品牌的企業價格在2元/斤-3元/斤之間,只有個別品牌價格在3元/斤之上,總體來說豆製品是一個物美價廉的日用消費品。
「迫於資金壓力,許多企業已經發出漲價通知單,你們怎麼不漲價呢?」原料漲,成本漲,但企業要生存,為消費者提供高質量的產品,漲價是大勢所趨,記者將自己的疑問提出。
「我們目前是死撐、硬撐,為了保證給消費者提供健康安全的豆腐,我們撐不下去只有漲價」聽到這樣的決定,記者也能看到豆狀元董事長李勝利的無奈。
「豆製品調價困難重重,多次調價會對消費者的『菜籃子』造成不穩定的影響,本想等大豆價格穩定,一次性調整,但卻一直看不到『以終為始』的點。」安陽可旺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高登志告訴記者。
事實上,遍觀整個河南省豆製品行業,自疫情以來一直在負重前行,市民舌尖上質優、價穩、營養、健康的豆製品背後,是一眾豆企為保障民生所承擔著的巨大經濟壓力。
豆製品站立「蛋白質來源金字塔」頂端,企業經營出路在何方
國際血脂專家組在《Clinical Nutrition》期文,提出了「蛋白質來源金字塔」的概念。
位於塔尖頂端的是植物蛋白,主要包括大豆、豆類、堅果。往下依次是魚肉;雞蛋和奶製品;禽肉;未加工紅肉;加工紅肉。
豆製品作為優質蛋白的主要來源,不僅含有豐富的植物蛋白,還具有鈣、鎂、鉀、大豆異黃酮、B族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都對身體有益。面對大豆飆升的市場行情,這些豆企該何去何從?
漲價!大豆瘋漲,成本倍增,大部分豆製品廠艱難求生,漲價對於這些豆企來說是最快也是最直觀的解決方式。這次豆腐漲價過程很可能也是一次豆腐行業洗牌的過程,因為價格漲不上去的有些豆腐廠在成本倍增的壓力下,輕則減產減量,重則停產停工,甚至破產。適度調整產品的價格,以抵抗大豆價格的上漲所帶來的經營風險。
「從採購端來說,豆製品企業在自身認為豆價合理的區間內,通過預付、期貨等方式提前鎖定未來一段時間內大豆的價格,一方面可以確保貨源和品質,另一方面不至於被動接受節節攀升的豆價。從銷售端來說,豆製品企業應該加強自身品牌建設,提升產品的附加值,讓安全、營養、美味、健康的理念深入人心,從而使消費者更加忠誠於自己的品牌。」靈壁縣清美種植專業合作社總經理尹曉亮從另一個角度給出了合理化的建議。
「越是在大的環境越是存在著危機,也是顯示企業內在處理危機的意識,企業不能因市場行情的波動,僅僅採取漲價這一條出路,應走差異化路線,研發一些高附加值的產品,避免同質化的競爭。」豆狀元董事長李勝利提出除漲價外的另一條出路。
「產品附加值增加、品牌化路線,都可以轉化企業一部分虧損,不能被動地迎接市場對自己的衝擊,主動消化才能在市場上保持從容,更好地生存。也可從食品安全角度出發,把產品精緻和多元化,讓豆製品不再『裸奔』,更加乾淨和衛生。」安陽可旺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高登志與豆狀元董事長李勝利觀念不謀而合,品牌戰略則是逆境環境下企業的生存之道。
科學證明,豆製品是植物蛋白中唯一可與肉、蛋、奶媲美並可相互替代的健康優質的完全蛋白食品,給予豆製品行業企業一個穩定、健康、公平可持續的發展環境,是踐行「健康中國」的戰略性需要,更是關係長遠發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
豆製品作為民生食品,漲價、品牌建設、差異化路線等是增加企業生存的有效渠道,萬望有關政府部門能對這個行業加以扶持,幫這些豆製品行業從業者渡過經營難關,讓更多的豆企能夠依然在市場上存活,保證更多消費者能吃上健康天然的豆製品。
河南豆製品行業的整體價格與全國相比,屬於中等偏低,據資料顯示河南豆製品行業10年來沒有出現很多規模化的企業。記者也通過河南豆製品行業協會了解到豆製品行業投資大、利潤低、盈利空間不大,近幾年也有從事豆製品行業的中小企業,破產轉行。
豆腐好吃但是不好做,即使做好了也不好賣,賣好了也沒有錢賺,致敬那些為給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豆製品而依然堅守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