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衣冠、拜師禮,穿漢服開學有哪些講究?

2020-12-09 騰訊網

個人微信,歡迎添加

堅定人民立場 為人民發聲

又是一年開學季

秋天歸來開校門,一群孩子入學來。

前人早有 「慎始」、「善始」的教導

那你知道古人是如何開學的嗎?

我國古代是傳統農業社會,一切圍繞農事展開,教育也不例外。

在古代,除「秋季入學」外,還有「春季入學」和「冬季入學」,並且古代的開學時間也和我們現在不太一樣。

古代的入學時間是這樣安排的:正月農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硯冰凍時,全都是利用農閒時間開學。

而到了南北朝以後,開學時間相對統一,「春夏務農,冬季入學」成為主流。

當下,我們的新學期開學時,學生們都會穿上嶄新的校服,背著嶄新的書包,裝著嶄新的文具和課本,高高興興的去上學。

可是在古代,開學典禮遠比現在要隆重的多,它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與成人禮、婚禮、葬禮一起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

兒童一般四至七歲入私塾讀書,無論出身貴賤,若要開蒙入學,一定要行「入學禮」,稱之為開書、破學或破蒙。

入學當天,學校會安排一系列隆重的開學儀式,只有禮畢之後才意味著正式成為學子。

普通家庭需先準備文房四寶,而富裕家庭則要豐富的多。

如《紅樓夢》中,寶玉入學一段,他不僅帶了文房四寶,還帶了茶壺鍋碗、手爐腳爐、坐墊毯子,以及四個陪讀的小書童和幾個年紀大的僕人。

根據《禮記》和《弟子規》而流傳下來的「開學儀式」歷經千年未改。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淨手淨心、開筆禮

古人的開學

是從「有儀式感」的一天開始~

正衣冠

據《禮記》記載:「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因此,古代開學儀式的第一課即是「正衣冠」

古人認為:「先正衣冠,後明事理。」讓學生注重自己的儀容整潔,是首先要上的第一課。

入學時,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幫學生整理好衣冠。然後,「衣冠整齊」地排著隊到學堂前集合。恭立片刻後,才能在先生的帶領下進入學堂。

行拜師禮

國人講究尊師重教,因此入學祭拜先師,也是一個重要環節。

步入學堂後,先要舉行拜師禮。

學生先要叩拜至聖先師孔子神位,雙膝跪地,九叩首;然後是拜先生,三叩首。

據《學記》記載:「大學始教,皮弁祭菜」。

拜完先生,學生向先生贈送六禮束脩。

所謂六禮束脩,亦即古代行拜師禮時弟子贈與師父的六種禮物,分別是:

芹菜:寓意為勤奮好學,業精於勤;

蓮子:蓮子心苦,寓意苦心教育;

紅豆:寓意紅運高照;

紅棗:寓意早早高中;

桂圓:寓意功德圓滿;

乾瘦肉條:以表達弟子心意。

其中「束脩」二字,有人解釋為十條幹肉。

據《禮記·少儀》記載:「其以乘壺酒、束脩、一犬賜人。」鄭玄註:「束脩,十脡脯也。」

束脩在春秋以前就存在了,《論語·述而》中已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而學費則沒有定額,只要禮數盡到,根據家庭條件適當奉送即可,稱為「贄見禮」。

若家中實在窮沒錢交,物也可代。

據《學記》記載,古代寒門學子,入學若出不起銀兩,可用「茶」和「炭」代替。

淨手淨心

行過拜師禮後,學生要按先生的要求,將手放到水盆中「淨手」。「淨手」的洗法是正反各洗一次,然後擦乾。

洗手的寓意,在於淨手淨心,去雜存精,希望能在日後的學習中專心致志、心無旁騖。

開筆禮

這是開學禮的最後一道程序,包括硃砂開智、擊鼓明智、描紅開筆等。

「硃砂開智」就是先生手持蘸有硃砂的毛筆,在學生眉心處點上一個紅痣。

因為「痣」與「智」諧音,寓意著孩子從此開啟智慧,目明心亮,日後的學習能一點就通。

「擊鼓明智」來源於《學記》:「入學鼓篋(qiè),孫其業也」,意在通過擊鼓聲警示,引起學生對讀書的重視。

「描紅開筆」就是學生在先生的指導下,學寫人生的第一個字,這個字往往筆畫簡單,卻蘊含著深刻的含義。

「入學禮」完成後,才代表著學生已經正式拜在先生門下,開始踏上「路漫漫其修遠」的求學之路。

古代學生的入學儀式,遠比我們今天的開學典禮要講究多了。

它代表著一種歷史厚重感和儀式感,目的是教導每個學生都要去尊重知識、尊敬師長,這也是每個學子都應該知道的開學第一課!

相關焦點

  • 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 什麼是入泮禮?對孩子教育有何影響?
    特殊的2020年暑假過去了,孩子們都迎來了開學,隨著開學季的到來,陝西西安一所小學登上熱搜榜,萌娃穿漢服、點硃砂、行古禮充滿了儀式感。近日,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開學第一天,590名新入校的孩子穿著漢服,站得整整齊齊,在老師的指導下,整裝待發,端敬茶,點硃砂,給家長送書。
  • 西安一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 什麼是入泮禮?對孩子教育有何影響?
    特殊的2020年暑假過去了,孩子們都迎來了開學,隨著開學季的到來,陝西西安一所小學登上熱搜榜,萌娃穿漢服、點硃砂、行古禮充滿了儀式感。但不得不說,這樣的一個開學典禮簡直燃爆了!也希望這些萌娃在新的學期能夠開開心心,認真學習!什麼是入泮禮?不了解傳統文化的人很難理解什麼是入泮禮,其實,入泮禮就是古時學生的入學大禮,中國有句古話,叫做&34;。這裡的&34;就是指學校。在古代,凡是新入學的生員,都需進行稱為&34;的入學儀式。
  • 開學季 | 傳統的開學禮與勸學詩有哪些?
    可是在古代,開學典禮遠比現在要隆重的多,它可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與成人禮、婚禮、葬禮一起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兒童一般四至七歲入私塾讀書,無論出身貴賤,若要開蒙入學,一定要行「入學禮」,稱之為開書、破學或破蒙。入學當天,學校會安排一系列隆重的開學儀式,只有禮畢之後才意味著正式成為學子。
  • 黃平縣新州鎮中心小學一年級新生開筆禮迎開學
    貴州黃平:「開筆」明禮迎開學特約記者 梁文2020年9月8日,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新州鎮中心小學舉行「開筆禮」,一年級400餘名新生通過正衣冠、行拜師禮、硃砂開智、擊鼓明智和啟蒙描紅等莊重的禮儀,開啟新學期和人生求知的第一步。新州鎮中心小學,一年級400餘名新生參加「開筆禮」。
  • 開學入泮禮丨靜心入泮,習禮啟智
    恣有學童,齊聚易佳。家方清正,幼學師禮。正衣冠,學做人,拜先師,點硃砂,入泮禮成。正衣冠正所謂「童蒙之學,始於衣冠,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小朋友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自正衣冠。雖然這是第一次穿上漢服整肅衣冠,可是小朋友一個個都像模像樣,神氣極了!
  • 都江堰這所最美中學「復古」開學,學子穿漢服點硃砂行拜師禮
    「正衣冠、點硃砂、拜師禮、擊鼓明志……」8月30日上午,備受社會各界和家長們關注的都江堰市萬匯學校舉行了名為「建千秋名校 築百年夢想」的開校活動。這場復原中華傳統開筆禮的開學儀式上,萬匯學子們身著傳統漢服誦讀中華經典,與新建成的都江堰市萬匯學校一同拔錨啟航!
  • 今天這所小學師生穿漢服舉行傳統「入學禮」
    秋風送爽碩果飄香滿溢著收穫的喜悅吹拂著跳動的心房8月31日,是楊凌各小學開學的第一天當天上午,楊凌高新小學371名一年級新生帶著對小學生活的無限憧憬,在莊嚴肅穆的「入學禮」儀式中領略了中華民族孝親尊師、知書達理的文化精神。
  • 正衣冠 點硃砂 海青外國語實驗學校舉行開學典禮
    9月10日,海青外國語實驗學校全體師生們迎來了2020年秋季新學期開學典禮新同學們身穿漢服,在老師的帶領下依次進行「入學禮」,回歸傳統,頗具韻味。正衣冠,由同樣一身漢服的教師為新生整理穿戴,寓意端正自身行為,維護良好形象;行拜師禮,表達對老師的敬意;硃砂啟智,寓意開啟智慧,從此眼明心亮,努力讀書。
  • 衣青衿、備脩金……古人開學有哪些講究?
    金風送爽,又是一年開學季。當你忙著收拾行囊,為新學期做準備時,可曾想過:古人的「開學季」需要準備什麼東西,又有哪些講究呢? 開學、放假不違農時 在古代,農事乃第一要務,而九月正值秋收農忙之時,並不是入學的好時候。
  • 「熊孩子」VS「小書生」,在古代,開學有哪些講究?
    ,一朝金榜題名」的古代,開學是一件大事,開學禮與成人禮、婚禮、葬禮一起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在入學當天有一系列隆重的儀式,禮畢之後才意味著正式成為了孔門弟子。根據《禮記》和《弟子規》而流傳下來的開學儀式通常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
  • 西安小學重現古代入泮禮,萌娃穿漢服點硃砂行古禮,儀式感十足
    文/可可漢服運動自03年開始興起,至今已有十幾年了,現在我們能在各種社交平臺上看到許多穿著漢服的漂亮女生,現實裡也總能看到衣著漢服的倩影,但似乎大部分穿漢服的人都是成年人,小孩子穿漢服的比例還是比較少的。
  • 古代開學典禮稱「入泮禮」:要正衣冠拜孔子
    古代開學典禮稱「入泮禮」:要正衣冠拜孔子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入泮宮,出府學,上青雲路」。  古人的「入泮禮」是一個相當莊重的儀式,絕對不能有任何的馬虎。  「入泮禮」的大致流程如下:  第一個環節是「正衣冠」。古人有云:「先正衣冠,後明事理。」在這個環節裡,學童們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為學童們整理好衣冠。《禮記》有云:「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先正衣冠,再做學問,看來這是古人們的共識。
  • 鹽都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孩子們著漢服拜師長
    8月8日,高新區鹽瀆街道開展「學八禮四儀、做文明少年」主題教育活動,讓孩子們通過著漢服、正衣冠、點硃砂、拜師長等儀式,接受勤學苦讀、尊師孝親、崇德立志、仁愛處世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懂得「愛」,理解「美」,爭做文明有禮的好少年。
  • 禮儀文化:40餘學童著漢服行「開蒙禮」
    8月22日上午,東湖公園遙岑樓書院前,連然街道的40餘名即將步入小學的孩童身著漢服,通過「師正衣冠、硃砂開智、擊鼓明志、開筆寫字」等儀式,體驗了一場純正的中式開蒙禮儀式。開蒙禮是古代啟蒙教育之初舉行的「拜師禮」,既是中華傳統的禮儀習俗、禮儀文化,又是當今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開篇之儀。
  • 【禮儀文化】40餘學童著漢服行「開蒙禮」
    8月22日早上,東湖公園遙岑樓書院前,連然街道的40餘名即將步入小學的孩童身著漢服,通過「師正衣冠、硃砂開智、擊鼓明志、開筆寫字」等儀式,體驗了一場純正的中式開蒙禮儀式。 開蒙禮是古代啟蒙教育之初舉行的「拜師禮」,既是中華傳統的禮儀習俗、禮儀文化,又是當今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開篇之儀。
  • 正衣冠、拜孔子、點硃砂…來品味一下古人的開學典禮
    進入9月,中小學陸續迎來了開學的日子,學校通過形式多樣的開學禮,和孩子們共同迎接新學年的到來。在中國古代,新生入學有開學儀式或「開學典禮」嗎?答案是:有的。新生入學不僅有隆重的「開學儀式」,而且頗受重視,「入學禮」更被視為人生的四大禮之一,與成人禮、婚禮、葬禮相提並論。通常的「開學儀式」包括正衣冠、行拜師禮、淨手淨心、硃砂開智等環節,可謂儀式感滿滿。
  • 穿漢服寫書法行拜師禮 兩岸學子福州感受書院文化
    圖/南如卓瑪中新社福州1月30日電 題:(新春見聞)穿漢服寫書法行拜師禮 兩岸學子福州感受書院文化作者 鄭江洛參加「第二屆榕臺大學生閩都文化體驗營」的32名兩岸大學生30日來到福州市正誼書院,共同體驗書院文化。
  • 今天開學,「神獸已歸籠」!你知道古代開學,都有哪些講究嘛?
    9月1日,開學第一天!經歷了漫長的暑假,孩子們終於又能回到了久違的學校。在開學的第一天,很多學校都以各種形式來迎接孩子們重新返校。可你知道,在幾百年前的古人,在他們開學第一天,都會經歷哪些儀式嗎?入學禮古代的入學禮,包括很多環節,大家比較熟知的有正衣冠
  • 著漢服、正衣冠、點硃砂、開筆禮,這樣的國學開學禮你見過嗎
    8月23日上午,2020「國學禮 迎開學」智慧禮儀公益文化活動在寶雞展覽館舉行,一年級新生身穿漢服,以特殊的「開筆禮」方式,迎接入學,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活動中,一年級的小學生們身著漢服,在家長的陪同下開始了古韻飄香的「國學禮,迎開學」儀式。儀式分為「點砂啟智、擊鼓明智、開筆禮、經典唱誦」等環節,讓孩子們領略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邁出勤奮好學、尊師親孝的第一步。
  • 過泮池、正衣冠、拜師禮……莆田這所學校的入學儀式燃爆了
    開學第一鈴班級授旗教師立誓過泮池正衣冠拜師禮……擢英中學七年20班的許嘉宸說:「如願邁入心儀的中學,我心裡十分高興,這個過泮禮很有意義,它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導我們做一個知禮明理、勤學好問的中學生,從今以後,我們更應該團結同學、尊師重道,不負大家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