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問題歷來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2013年4月「中國用佔世界9%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近21%人口,本身就是對世、界減貧事業的重大貢獻。」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駐華代表處助理代表張忠軍說。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這是世界糧食故事裡的中國傳奇,」
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辦公室主任韋安夏說。 她說:「中國是我所知唯一在如此短時間內取得如此大進步的國家。中國在不到一代人的時間內基本實現了糧食安全,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發表過《誰來養活中國》的美國學者萊斯特-布朗,看到中國今天成功的解決了吃飯問題,不知道是不是感到慚愧呢?因為1994年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萊斯特。布朗在《世界觀察》雜誌(1994年第9—10期)上發表了題目為《誰來養活中國?》的文章。該文認為,快速發展的中國在其持續的工業化進程中,伴隨著人口增加和消費結構的改善,未來的糧食需求將大幅度增加,但由於發展中出現的「耕地減少」、「水資源匱乏」和「環境的破壞」等問題,未來中國的糧食產量將會下降,中國面臨的問題將是巨大的糧食缺口。!
為此,中國將越來越依賴糧食進口,並因此衝擊世界糧食供應和價格。即使中國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國際市場也不可能向13億中國人提供如此巨量的糧食供應。作者預言中國的糧荒將衝擊世界。這篇文章一經發表立即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幾乎所有重要的國際性報刊和新聞機構都在顯要位置上作了轉載和報導,中國政府和學術界也迅速作出了強烈反應。隨後,布朗又在幾個重要的國際會議上發表講話,宣揚他的觀點,並不斷補充新的證據。1995年下半年他又出版了系統全面地論述他的觀點的專著——《誰來養活中國?》,但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錯誤的,預言已經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