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新方法和新服務模式在基層婦幼保健機構的應用,幫助了基層婦幼保健機構提高「兩癌」篩查和婦女疾病防治服務水平與能力,為廣大婦女健康保駕護航,讓更多女性朋友受益於先進的診療技術和醫療服務。
2009年以來,作為國家重大公共服務項目,「兩癌」篩查工作獲得了大力支持,我國從2009年啟動了「農村婦女子宮頸癌檢查項目」,至今已覆蓋了8000多萬35—64歲的農村婦女。2018年貧困地區宮頸癌檢查覆蓋614個國家級貧困縣,覆蓋率達到73.8% ,實現「兩癌」檢查城鄉全覆蓋。
人工智慧篩查雲平臺大大提高宮頸癌檢查效率
然而,由於大眾普遍缺乏防治意識、知識和技能,加之HPV篩查費用偏高、操作複雜、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等原因,致使宮頸癌篩查覆蓋率仍然較低。如何既能快速、客觀、準確篩查,又不受人為因素影響且適合在基層推廣?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技術在醫療領域的突破,在宮頸癌和乳腺癌的臨床應用上也有了新進展。比如TS人工智慧技術可將收集新患者的宮頸上皮組織大量參數和特徵值,和已建立的標準化資料庫進行比對,模擬病理學醫師的分析判斷過程,計算機幾秒鐘就可得出結論。而人工智慧篩查雲平臺可把人工智慧、雲診斷、大數據技術運用到宮頸癌檢查項目中,採集的標本經過系列處理後,數據上傳到存儲中心,由智能診斷系統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判定細胞的陰陽性。
據了解,通過人工篩查,一個醫生一天最多可閱100張左右玻片;通過智能平臺,一個人可以控制20臺機器,一臺機器一天24小時不間斷,每天可閱2萬張玻片。所有參加篩查人員可用手機接收報告,各醫療機構和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可通過手機實時監控項目進展。讓人工智慧有效輔助醫生篩查,能明顯提高閱片效率、病變細胞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大大提升宮頸細胞塗片的輔助閱片效率,且篩查項目的人工成本可降至原來的10%。
人工智慧宮頸癌診斷機器人篩查快速準確
2016年9月,全國婦幼健康研究會啟動了全國網際網路+宮頸癌篩查技術的應用研究項目,至今全國已有20個項目點參加,取得了很好成效和示範作用,目前正處於總結階段。2017年以來,湖北省紅安縣「兩癌」篩查由原來的獨立進行,轉變到由省衛生健康委招標確定的蘭丁雲醫學檢驗實驗室公司統一進行,診斷結果快速準確,讓很多患者得到及時治療。人工智慧宮頸癌診斷機器人「蘭丁」為湖北省農村和城鎮的37萬貧困適齡婦女進行了宮頸癌篩查。「蘭丁」由武漢蘭丁醫學高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它將醫學界積累了幾十年的宮頸癌人工診斷經驗歸納為數據和算法模型,從數位化圖像裡找到癌細胞的蹤跡,對癌細胞、癌前病變細胞以及正常細胞進行精準識別,實現自動化診斷。
湖北省衛生健康委婦幼處有關負責人表示,隨著項目的深入推進,項目覆蓋適齡人口和受檢人數越來越多,但管理和服務機構工作強度明顯減輕,篩查工作質量明顯提高,這都得益於人工智慧篩查雲平臺。
統計顯示,湖北省2009年在14個縣(市、區)開展「兩癌」檢查工作試點,2012年擴大項目覆蓋範圍,在8個縣(市、區)實施乳腺癌檢查,在75個縣(市、區)實施宮頸癌檢查,2017年檢查人數達37萬,2018年達44萬,今年預計44萬以上,實現「所有貧困適齡人口覆蓋率達到80%」的目標。
專家指出,人工智慧用於宮頸癌篩查,融合智能化、信息化、數據化、網絡化等多種現代化技術,不僅解決了我國農村因缺乏技術專家無法有效開展宮頸癌篩查這一難題,各級管理部門還可通過篩查管理軟體實時監控篩查的流程及結果,能夠提高基層宮頸癌篩查的質量控制水平,值得在全國範圍內切實推廣。據了解,人工智慧技術目前已在山西、湖北、河南、雲南等地開始被大規模應用於婦女宮頸癌篩查,期望未來人工智慧更多應用在我國婦女常見病防治與「兩癌」早期篩查領域。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