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30 23:01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張偉群 通訊員 李夢一
11月30日上午,杭州市第二社會福利院「幸福頤養直播廳」裡多了幾個手機支架,兩位年輕主播歡快地對著鏡頭直播,只不過,主播不是「帶貨」,而是在教老年人如何使用智慧型手機。
這是「康乃馨公益助老」系列活動之「跨越數字鴻溝」網絡直播活動,由浙江省委老幹部局、浙江老年報主辦,杭州市第二社會福利院、浙江省老年服務業協會文化專業委員會承辦。
坐輪椅老人:網絡是我的腿
「寶寶們,直播開始咯……」9點,主播開講,數十位「老寶寶」被吸引過來,直播畫面還通過網絡擴散開去,更多老人聚在鏡頭前。
「這個App可以掛號、辦社保、交水電費,在家裡就可以把很多事情辦好。」鏡頭前,來自中國移動終端公司浙江分公司和杭州OPPO的兩位主播親切地叫著叔叔阿姨、爺爺奶奶,講解了幾款實用的手機軟體。怎樣找學做菜的視頻,怎樣給老年交通卡充值,怎樣通過超市App拿到優惠券……圍觀的不少老人拿出手機,跟著主播學起來,工作人員也手把手地教著。
86歲的莫杏珍不禁想起年輕的時候,「我們廠裡年輕女工多,我文化算是比較高,經常在掃盲班裡講課。現在科技發展這麼快,我自己也要掃掃『盲』了。」莫杏珍說,她想學修圖,出去旅遊的時候,可以把拍的照片修得美美的。「年輕人在微信上聊得這麼熱鬧,我很羨慕,要是我會微信,旅遊時就可以告訴子女和老同事,哪裡的風景好,哪裡的人熱情。」她說。
72歲的葉招娣常年坐在輪椅上,很少出門,但她的「腳步」沒有停下來。她在手機上看新聞、刷短視頻、發朋友圈,網購和點外賣也難不倒她。這段時間,她還迷上了一款K歌軟體,「我已經參加17期了,K歌的感覺很爽。」在現場聽了直播課程,葉招娣想學會在手機軟體上辦醫保社保、領各種補貼,那樣就不用老是麻煩工作人員上門辦理。她說:「有了網絡,我們老年人可以做很多以前做不了的事。我的腿不能走路,網絡卻給了我一雙新的腿,讓我走出一片新天地。」
來看望母親的馬女士也加入了圍觀人群,還用手機拍了視頻,發到好幾個微信群。她母親94歲,在這裡住了4年,不太會用手機,老是關機。馬女士家務很忙,住得也遠,不能每天都過來,她說:「要是老媽會用微信,就可以和我視頻聊聊天,那我沒辦法來的日子也可以見到她了,她也安心,我也放心。」
跨越「鴻溝」 人人要有一份心
主播曹凱笑和李清青以前做的都是直播帶貨,面對的基本上是年輕人。這是他們第一次做針對老年人的公益直播,開播前兩天做了很多準備。直播結束後,有老人提出,他們講的內容有點多,一下子比較難學會,這讓曹凱笑有了靈感,他說:「下次把一兩個應用講深講透就好,比如微信,從安裝、註冊,到聊天、發朋友圈,再到安全設置、收款付款,讓叔叔阿姨們掌握整套操作。」
李清青同時也是杭州OPPO的產品經理,她在直播時講了部分智慧型手機擁有的簡易模式功能,很受老人歡迎。「在門店經常會碰到老年顧客,有些80多歲的玩手機也很溜。」她說,老年人是不可忽略的手機消費群體,應該得到專有的設計和服務。
中國移動終端公司浙江分公司的孔佳佳也有同感,她說,在他們營業廳,為老年顧客服務已經是一項重要業務,老年人來買手機時,往往需要工作人員幫忙下載好軟體,並把舊手機上的通訊錄等資料導到新手機上。通過這場直播,他們也發現老年人的更多需求,下一步將結合本地服務,為老年人帶來更有針對性的優惠活動。
「養老院並沒有與外界隔絕,老年人需要與社會保持連接。」杭州市第二社會福利院院長孫曉冬說,面對迅猛發展的智能技術,老年人普遍感到困惑、無助,甚至出現了一些讓人嘆息的特殊事件。作為養老工作者,他們對此深有體會,也在做著各種嘗試幫助老人。
孫曉冬說,幫助老人消除「數字鴻溝」,一方面需要「拉一拉」,幫助他們學會使用智能技術,趕上時代腳步。「助人自助,為老人服務不能事事包辦,讓他們多學、多用、多動,反倒有助健康,保持活力。」他說。
另一方面也需要「等一等」,比如智能產品要開發簡便易操作的功能,保留老年人習慣的辦事方法。孫曉冬向全社會各行各業呼籲,對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沒有智慧型手機或捨不得用手機的老年人多一些寬容,共建和諧、美好、幸福社會,給老年人創造一個寬和友好的社會環境,讓他們盡享美好慢生活。
16067485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