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靜婷
作者 | 浩晨
2019年熱度最高的教育創業產品是誰?在有限的幾個答案中一定都有「風變編程」的名字。
「風變編程」是風變科技旗下的成人編程產品,課程採用線上AI互動對話的形式展開,以Python為教學語言,單節課時長在45分鐘到1個小時左右,支持復盤內容重複學習。
創始人劉克亮向36kr透露,這款上線一年多的產品幫助 2019年公司營收達到數億元,付費客戶超過200萬。由於風變涉足的成人編程領域完全沒有出現過類似模式的玩法,想給公司找一個合適的競品難度不小。
從輟學創業以來,「風變編程」已經是95後CEO劉克亮做的第三款產品,由於模式得到驗證,成人編程市場湧現出不少類似風變的產品,行業同質化漸漸增強。而風變的課程始終希望以數據壁壘作為差異化的根本,背後的原因是公司希望把「教會編程」這件事情做好。
除了快速增長的營收,我們對「風變編程」還有諸多好奇,例如為什麼這款產品能夠突然爆火?這家公司做對了哪些事情?公司的未來發展方向是什麼?會不會向其他學科拓展?藉此機會,36Kr和「風變編程」創始人劉克亮聊了聊,以下對話經過編輯:
成人+Python+小課=無人涉足
Q:為什麼選擇Python這個語言來教?
A:公司的初心是探索自動化教學,比如對話式授課就是典型的自動化場景。語文、數學及其他學科都有相應成熟的教學體系、教材書籍、老師等,而Python是近幾年才新興熱門的學科,其相對應的教育資源比較匱乏,線上課程的開發需要團隊進行千次的迭代與測試才能上線。
零基礎用戶剛開始接觸Python會處於一個迷茫、無從學起的狀態,線上互動課程建立了一套多場景、多層級的體系,以「交互式課堂+在線作業實操+老師跟蹤輔導答疑」的教學方式實現多模式教學。總而言之想把Python做成自動化不容易,所以如果Python能做成,說明這套體系也可以用在其他學科內。
Q:什麼時候意識到零基礎編程存在需求?
A:風變科技的第二代產品熊貓小課是個平臺型產品,裡面都是一些7-14節規模的小型課程。我們在做Python的時候,也就先將課程命名為Python小課,沒料到後面越做越大。小課的時長非常適合零基礎的同學,一來時長短,二來知識點密度合理。我們認為過去教育資源的供給模式只允許有2-3w客單價的課程存在,現在技術和教育產品的融入讓小課形式得以實現,但需求其實一直存在。
Q:Python小課的需求是興趣類需求還是成長類需求?怎麼給消費者反饋?
A:風變的消費者對現狀不滿意,因此成長類需求比較多。反饋的形式也有很多,授課過程中每次對話都算作一種正向反饋,其次課後練習會有老師在群裡解答,完課後學生總結會發現自己掌握了多少種函數和哪幾類項目,這個反饋最直接。我們不能說編程離開了大學課堂就是不能學會的,比如一個研究生為了寫期末paper,在一個月內Python小課學會編程來抓數據是可能的,這樣他就學會了自己需要的知識。
Q:創業時應該知道成人編程的完課率低,當時怎麼看這個問題?
A:風變科技的上一代產品是2015年推出的熊貓書院,做的事情是讀書產品。剛入這行的時候前輩告訴我們成年人在教學環境下完課率很低,能做到30%就非常好了。這讓我們開始思考應該在產品交互端做哪些改進提升完課率,因為在我的認知裡這個數字是過於低的,結果出了錯一定是產品設計的問題不是學生的問題。
團隊給出的方案是強化學習正循環的刺激,我們把目標拆解到非常細。舉個例子,讀紙質書和電子書的區別是前者有翻頁的儀式而後者沒有,這樣讀紙質書的成就感就隨著左手上頁數越來越多而累積,我們把這個過程加在了熊貓書院裡面,每完成一段閱讀學生都得退出到首頁,點擊新的章節,把已讀章節打上標籤,這就是翻頁的過程,降低交互效率反而讓成就感增強。
風變團隊對產品很敏感,自己和核心成員都是學生創業出身,我們既是產品經理也是用戶,所以對「翻書」這類細節的感知比較強,這些產品細節幫助我們把學生的完課率一步步提高。
未來:打造下一個爆品
Q:自適應課程的概念是什麼時候引入產品的?
A:是做到第二代產品熊貓小課的時候,當時風變開始使用移動端對話式教學了。那個時候我們逐漸發現,當提升課程時間到10分鐘以上,完課率就下降,好在對話式的教學給了我們很大的數據基礎來做改良。
熊貓小課背後有一個劇本設計師團隊,如果我們發現用戶第10句對話時退出率非常高,劇本團隊就會總結問題,尋找一個解決辦法直到這句話不會再那麼無聊難懂,改良之後風變用戶在前兩周可以有80%的完課比率。
Q:目前產品正在研發第三代,相比第二代有哪些升級?
A:我們給學習者提供了可以自己掌握學習節奏的互動學習形式,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吸收情況來把控學習的進度,也可以在學習過程中迅速定位到自己想要回顧的知識點。
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課堂互動的數據,知道用戶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難點和具體的學習效果,據此優化調整我們的教學內容,給用戶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內容。比如在Python基礎語法的試學課階段,我們就提供了學習路徑的規劃功能,用戶可以根據自身的學習需求、過往的經驗了解到自己適合的Python的學習路徑。
最後,這種互動課堂本身可以容納多樣化的學習內容呈現形式,比如文字、圖片、動圖、選擇題、代碼題,讓學習的過程變得更生動、更主動。
Q:未來的產品矩陣會向什麼方向發展?
A:第三代課程也是正在研發的這一代,風變加入了很多認知科學和教育心理學的內容,但未來1-3年我們並沒有拓展少兒編程的打算,從公司組織的目標出發風變想成為下一代的大學,不想做K12的生意。如果我們能從根本上解決高等教育資源稀缺的問題,那就不再需要學生們拼命去在高考中爭取幾分。
Q:未來1-3年內,成人編程市場有哪些增長點?
A:組織的運轉會是行業發展的核心,我認為市場會有三個增長機會:
· 國家政策鼓勵民營企業進入行業,釋放了很多空間。
· 智能化趨勢影響深遠,世界進入終身學習的狀態,從需求端激勵大家對現狀不滿。
· 教學技術持續迭代,努力做讓大家用著舒服的產品,這點上風變是在行業中走在前列的。
我是36氪分析師浩晨,持續關注教育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