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人體比作生長植物的話,氣就是陽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於人體,使其茁壯成長。一旦氣血不足,長時間下去將導致人體機能全面失調。那麼,氣血不足的人有什麼症狀呢?又有什麼方法可以調理氣血呢?不妨來了解一下。
氣血不足的表現:
①舌質
氣虛的人,舌質為淡,有齒痕,舌苔為「薄白苔」,有津液。
②症狀
易心悸、驚悸、膽怯、食欲不振、納食不香、月經短少、疲乏、不耐疲勞、不耐思慮。
現代很多青年女性,動不動身體就出現睏倦乏力、手腳冰涼、記憶力下降、月經紊亂的情況,這些其實都是氣血兩虛的表現,女性群體因為身體構造的不同,身體對氣血的流失情況更多,對氣血的需求也更多。如果出現以上的表現,且伴有舌像淡白,脈細弱,那一般就是屬於氣血兩虛的狀態,必須及時調養,以恢復身體健康。
1個方子教你補氣益血:
氣血虛,就要補益氣血,因為氣血有一種互生互化的關係,血充足了,它可以載氣也可以營養氣,氣充足,也可以化生新的血液,所以氣血不足的人要「氣血雙補」!
八珍湯:「氣血雙補」有一個很著名的方子叫做「八珍湯」。「八珍湯」有四味藥叫「四君子」,「四君子」分別是黨參、白朮、茯苓以及甘草,負責給身體補氣。另外還有四味藥,叫做「四物湯」,分別是當歸、白芍、熟地黃以及川穹,負責給身體補血。「四物湯」和「四君子湯」合到一起用叫做「八珍湯」,達到氣血雙補的作用。
用量:當歸(酒拌)10克、川芎5克、白芍藥8克、熟地黃(酒拌)15克、人參3克、白朮(炒)10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
服法:清水兩杯,加生薑三片,大棗兩顆,煎至八分,飯前服用。
配伍特點:全方八藥,實為四君子湯和四物湯的複方。用法中加入姜、棗為引,調和脾胃,否則的話會加重脾胃的負擔,脾胃不能運化,就會導致鬱熱上火。
生活中如何調理氣血不足:
除了掌握一些補氣養血的藥膳良方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更好地輔助氣血調理。
①勤鍛鍊
運動有助於脾胃將營養物質轉化為氣血,供身體所用,還可以疏通經絡,讓氣血充盈!
②遠寒邪
中醫認為,「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寒邪會讓血液瘀滯,導致經絡不暢,這樣會給我們身體帶來比較大的傷害。我們平時應該注意遠離寒邪,冬季應注意保暖,夏季切勿貪涼。
③勿勞心
人的血液循環同心有關,大腦的血液靠心臟源源不斷供給,若思慮過度,就會耗傷心血,所以我們一旦感到大腦疲勞時,就要調節一下,勿勞心傷神。
氣血是健康之本,中醫講:內調外養氣色好。從內到外把身體調理好,人自然也就精神了。如果你發現自己氣血有虛,那就趕快調理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