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華「北町慘案」:忘不了的歷史

2020-12-23 民主與法制網

核心提示:北町慘案發生地北町村的幾代村民對抗日歷史和當代日本有著不同的認識,老一輩不理解的是,處於游離狀態的年輕一輩正在淡忘慘案。如何理性對待日本侵華是他們面臨的一道難題。

北町慘案發生地北町村的幾代村民對抗日歷史和當代日本有著不同的認識,老一輩不理解的是,處於游離狀態的年輕一輩正在淡忘慘案。如何理性對待日本侵華是他們面臨的一道難題。

當北町慘案的製造者——上坂勝的名字和受審畫面出現在央視新聞聯播上時,今年61歲的王利明正在吃飯,他屏住呼吸,想儘可能聽清楚每一個字。之前,他曾無數次從長輩那裡獲悉上坂勝的惡行,將其視為「北町村人民最應該痛恨的日本人」,但村裡的年輕人並未按照他的方式複製這段記憶,北町慘案正在淡出年輕一輩的記憶。

 

電視上看到「上坂勝」

1942年春天,為達以戰養戰的目的,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日軍開始了對冀中人民的大屠殺,史稱「五一」大「掃蕩」。

作為其中一環,日本陸軍少將旅長上坂勝指揮日軍第110師團第163聯隊第1大隊於5月27日清晨從定縣(現河北省定州市)縣城出發向南掃蕩,行至距縣城22公裡的北町村時,部隊向藏有大量村民的地道內投擲催淚瓦斯和毒氣瓦斯,很多人窒息而死。無法忍受毒氣的人們在衝出地道口之後,則被日軍用刺刀刺死或開槍打死。

此次事件中,共有800餘人遇難,村中120餘戶中,24戶被滅門,史稱「五二七北町慘案」。

自今年7月3日起,中央檔案館每天公布一個日本戰犯的筆供自述,並在央視新聞聯播播放。王利明得以見到上坂勝的真實影像。王利明是北町村現任村支部書記,北町村50歲以上的村民對上坂勝都不陌生,提起他,這些村民以當地罵人的方言仇恨地說:「那個沒人性的牲口。」

慘案發生10多年後,王利明這代人才出生,他們對上坂勝的恨源自上一輩。慘案經倖存者講述,在代際之間口口相傳,成功傳給了他們。梳理北町村的對日情緒史,不難發現,20世紀90年代以前,北町是一個被籠罩在「血債仇恨」中的村莊。

 

忘不了的歷史

目前北町村中,慘案的倖存者尚在人世的不足10人。目前最年長的一位倖存者——87歲的李慶祥,對當年的情況最清楚。李慶祥老人現在身體仍然硬朗、耳聰目明,慘案發生那年,他15歲。

對於慘案,老人說每每想起都心如刀絞,「那天的經歷和情景,我至死都不會忘。」「我妹妹對我說:『哥哥我走不動了』,我當時根本沒有多餘的力氣管她,後邊有日本人在追,後來她被刺死在村東頭的路邊上。」李慶祥聲音哽咽,「70多年了,這是我心裡一直過不去的坎兒。」

日本人走後,李慶祥呈現出中毒症狀,他前胸滿是鼻涕和口水,在地道中,他拖著中毒的身體匍匐著爬過橫陳的屍體,尋找活著的熟人。那一天,李家八口人,死了四口,有被毒瓦斯毒死的,有被日軍的刺刀刺死的。據李慶祥回憶,等他爬到地面上時,整條街上都是橫七豎八的屍體。

李德祥比李慶祥年長5歲,當時,他是北町村青年抗日先鋒隊隊長,於2010年去世。慘案發生那天,李德祥家11口人瞬間就剩下了他自己。新中國成立後,李德祥成為北町慘案倖存者的代表。

1956年在瀋陽審判上坂勝時,李德祥作為證人出庭。在央視播放上坂勝受審畫面的同一天,央視新聞頻道播放了幾年前李德祥描述慘案情景的視頻資料,他說:「把人用刺刀挑死後,扔到井裡,連孩子都不放過。」「地道裡基本上沒聲了,全是死人,人摞人。」

在《檔案天地》,一篇名為《敵寇留在定南的一筆血債》的文件是在網絡上流傳較廣的記錄北町慘案的文件,這樣描述剛剛經歷了大屠殺的北町村:「獸軍走後屍體已經發酵了,村內外瀰漫著臭氣,人們不敢回來,街上很少人跡。只有殘存下的老母豬,啃著曾經飼養過它們的主人的屍體,北町村變成了死的世界。」

在抗日戰爭勝利的第二年,1946年,為了紀念在慘案中慘死的烈士和村民,北町村的村民在村西頭的空地上修建了一座烈士陵園。

新中國成立後,每年清明節和5月27日當天,當地政府會組織全市的中小學生代表前來掃墓,並聆聽倖存者講述慘痛的歷史。最開始由較為年長的倖存者王尚志、李德祥講述,王尚志去世後,李德祥的身體情況也不樂觀,2000年就由李慶祥接班繼續講。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08年。

1970年,王利明家蓋新房,挖地基的人挖出了一堆白骨,王利明的父親顫抖著對他說:「你記著,這就是日本人幹的事。」在北町,挖出白骨並不是什麼稀奇事。20世紀七八十年代,村裡人口增加,村莊進行重新規劃將破舊房屋拆除,建新房時挖出的累累白骨成為除陵園外教育下一代銘記苦難和仇恨的絕佳教材。

而此時,烈士陵園卻由於缺乏資金,久未修葺,院牆低矮、破破爛爛,用王利明的話說「跟聊齋似的」。但這並不影響其承載的教育功能。

成長在六七十年代的定州人,有一個共同的記憶:清明節去北町的烈士陵園聽王尚志、李德祥講述北町慘案。膽子大的男生還會下到殘存的地道中去看遺留的白骨。據王利明回憶,那時每逢清明節,全市的中小學生會輪流來陵園掃墓。

 

到北町村來的日本人

20世紀70年代,隨著中日關係轉暖,「世代友好」逐漸成為共識和宣傳基調。但北町村像與世隔絕一樣,祖輩困在那一畝三分地中埋頭刨食,與外界無多聯繫。這樣一來,悲傷自然仍附著在他們的代際傳承上,新一輩人的歷史使命感被加重了。

1976年,王利明和同村的幾位同齡人懷著「保衛祖國」的豪情報名參軍,在海南當了5年兵,並參加了對越自衛還擊戰。復員回村後,鄉親們對他稱讚不已,即使他對抗的並不是日本人。

村民們對從戰場歸來的「英雄」的推崇,並沒能阻礙北町村悄然間發生的變化。

80年代初期,日本一些愛好和平的民間團體發現了北町村。這些團體的成員代表來到這兒,找到當年慘案的倖存者,詢問他們慘痛的經歷。在烈士陵園,這些日本人鞠躬、道歉、懺悔,其中還包括多名原731部隊的士兵。731部隊研製的毒瓦斯是造成慘案中大多數人斃命的罪魁禍首。

此後,幾乎每年清明節都會有日本人來北町村的烈士陵園,參拜完畢還會留下資金,用以修葺陵園,以讓世人銘記歷史。這其中來得最頻繁的是「三光作戰調查團」。1995年,「三光作戰調查團」將李德祥、李慶祥等慘案倖存者接到日本,在東京、大阪、福岡、秋田等城市演講,以戳破日本右翼分子在日本國內宣稱的日本並未侵略中國的謊言。

「三光作戰調查團」團長渡邊登曾致力於731細菌戰研究並予以揭露。渡邊登生於1930年,曾在日本海軍服役,在對美國的戰場上作戰。2010年,他在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公開聲稱,「日本發動的是侵略戰爭」「侵略中國、侵略亞洲」「這個戰爭是錯誤的」「在作戰期間,我們渴望和平,但不能說。我受到的教育是,在戰爭中要為國捐軀」。渡邊登去世後,北町村的老人們委託定州市委宣傳部向其夫人發去了唁電,「渡邊登是老朋友。」李慶祥說。

當民主與法制社記者詢問李慶祥恨不恨日本時,出乎在場所有人的意料,李慶祥遲疑了,最後回答:「不全恨。」對李慶祥的回答,王利明給出的解釋是:「我們只是恨那些不承認歷史和殘殺中國人的日本人。」

 

陵園的石獅子被偷

進入2000年,慘案的倖存者們逐漸死去,「王利明」們也開始老去,年輕一輩成了村子裡的主力。與上一輩村民不同,新一輩始終沐浴在現代文明之光中。電視機成了家家戶戶必備的家用電器,而「抗日劇」又是各大衛視的必備節目。

村裡的年輕人學歷大多是初中畢業,有的甚至初中都沒讀完。城裡包工隊上有活的時候,他們會去城裡打工,其餘時間則在村裡和莊家地裡重複著父輩的生活軌跡。他們不愛和長輩聊天,更不願意聽老人們說那些「老掉牙」的慘案故事,他們更願意三五成群騎著摩託車呼嘯而過。

村莊不斷擴建,現在陵園周圍蓋滿了民居,陵園和村民住房之間的土路是村裡較為寬敞的一條,摩託車疾馳而過揚起的塵土足以遮蓋烈士陵園「振奮民族精神」「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標語,塵土飄揚,剩下的只有摩託車「突、突」前進的聲響。

對此,王利明也很無奈:「年輕人都這樣,時代不同了,不能按照要求我們的標準去要求他們了。」在王利明眼裡,這一輩年輕人其實也是胸懷家國天下的,雖然他們對發生在家門口的慘案置若罔聞,但「這不能全怪他們」。

近幾年清明節,定州市委宣傳部會對前來陵園的日本團體、重點中學的學生進行統一安排,活動持續兩個小時,其中一個半小時被領導們的講話佔去。北町村的學生和年輕人想進陵園看看在進行怎樣的活動時,會被某些工作人員訓斥。

久而久之,村裡的年輕人也就不願意或不敢去「湊熱鬧」了。他們是張揚而又迷茫的一代,他們選擇性地從祖輩和父輩以及電視屏幕上繼承了意識層面的仇恨,但卻沒有機會和耐心去深究仇恨的根源。

2012年,香港的保釣船被兩艘日本船夾擊,年輕一輩會在屏幕前大罵:「太欺負人了!」2012年9月,激憤的人群在中國各個城市遊行,年輕人變得心潮澎湃,去地裡幹活時會夾雜著幾句髒話嘶喊:「打倒小日本」「釣魚島是中國的」。在嘶喊的背後,是他們自己也說不清楚的複雜情緒。

然而,年輕人的喧囂與獨居在三間青磚房內的李慶祥無關。李慶祥的小院在一個小胡同的深處,外界的喧囂很難傳進來。2008年,定州市委宣傳部不再讓李慶祥去陵園為學生講述慘案,改由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向學生宣講定州人民和政府如何建設中等城市、如何帶領全市人民奔小康。自此之後,李慶祥似乎也被外界遺忘了。

前不久,陵園門口的4頭石獅子被人偷了,李慶祥知道後,蹣跚著走到陵園門口,發現石獅子果真沒了,「幹的這都是什麼事!」他氣得直嘟囔。之後,只要有力氣,李慶祥就會走到陵園門口,坐在臺階上曬太陽。

現在,李慶祥最擔心的是年輕人會忘記北町慘案,他說:「村裡的好多孩子都出去上大學了,別人問起北町慘案,他們卻一點都不知道,會讓人懷疑北町慘案是假的,這不好。」

旁邊的村民家門口有棵大樹,許多村民經常圍坐樹下打牌、納涼,但很多人卻不知道經常坐在陵園門口的那位老人是誰,當被告知是北町慘案最年長的倖存者時,一位年輕的小媳婦說:「那麼大把年紀了,糊裡糊塗的,他能知道什麼!」

相關焦點

  • 益陽往事:廠窖慘案倖存者說當年的事……
    那段歷史 不能忘!不敢忘! 1943年5月9日至11日, 在益陽一個60多平方公裡的小鎮上, 3天時間內,日軍屠殺了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 和手無寸鐵的無辜百姓3萬餘人, 製造了其侵華戰爭中僅次於南京大屠殺的第二大慘案
  • 大學路第二小學:銘記歷史 不忘初心
    中原網訊(趙文源 通訊員 李雪嬌)2020年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在這個屬於勝利者的明亮秋日裡,站在屬於正義者的歷史坐標上,大學路第二小學在各中隊開展了「銘記歷史 不忘初心」主題隊會活動,再次回望半個多世紀前那段烽火歲月。
  • 侵華日軍製造的第二大慘案:湖南廠窖3萬人被殺
    今年12月初,記者在廠窖慘案發生地——益陽市南縣廠窖鎮採訪,當聽到從當年日軍刺刀下逃生的倖存者,敘述那些恐怖的日子時,仍然覺得不可思議——那到底是人間還是地獄?人怎麼可以這樣泯滅自己的良知,去屠殺自己的同類?  幸好,我們還有倖存者來見證歷史。可是,這些經歷傷痛的歷史見證人,已日漸減少。
  • 金一南將軍:若歷史能重來,日本一定不會再發動侵華戰爭
    日本大學教授「你們中國講1949年站了起來,我們沒有任何人相信!」金一南將軍:「若歷史能重來,日本不敢發動侵華戰爭!」日本南九州企圖申遺戰爭的罪證,被我國強烈的反對和譴責,這也是日本修改教材後又一次美化侵略的行為,這些跳梁小丑一次次想用謊言欺騙後人,但歷史不會說謊,他們的罪行,還有他們戰敗的事實。金一南將軍在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時候,在邀請講座時候講過「如果歷史重來,日本不敢發動侵華戰爭」,為什麼金一南將軍這樣講呢?
  • 廠窖慘案紀念館中的博物館展櫃
    廠窖慘案是日軍侵華的第二大慘案,發生於1943年5月9日至5月12日,侵華日軍在華中方面軍司令官畑俊六的率領下,對湖南南縣廠窖鎮百姓實施瘋狂的屠殺行動。日軍所到之處無惡不作,燒殺搶掠、強姦當地婦女兩千多名,僅三天時間就屠殺了超過三萬平民百姓,震驚中外。
  •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在舊金山聖瑪麗大教堂開展
    他認為人類的情感是相通的,南京大屠殺事件是一個非常慘痛的歷史事件,侵略者應該對自己的暴行道歉、懺悔。最後布朗市長用三個「(Never)永不」來表達自己希望慘案不再發生的心願。陳家寶副書記說,今天我們在這裡展示這段歷史,就是要讓更多的人了解事實的真相,讓更多的人牢記這段歷史,反對恐怖與殘暴,張揚文明與正義,激勵人們更加理解和珍惜和平。
  • 日本侵華最高將領,最後被一個中國人策劃暗殺,天皇悲痛
    畢業於日本陸士第一期,步兵科,後經留德、上陸大、進部隊,從大尉升到大佐,到1911年任關東軍11師團師團長後,開始升少將、中將,混到大將軍銜時,已經是58歲,當的是關東軍司令。可以看出,他的「榮譽」和晉升,都是建立在侵華罪惡基礎上的。
  • 兩精日南京紫金山留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怒了!
    他們頭戴侵華日軍軍帽,其中一男子手持軍刀,另一人拿著帶刺刀的步槍,上面綁著日本「武運長久」旗。此事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很多網友評論:「十分憤慨」、「這種人要抓住!」、「譴責」……南京民間抗戰史學者唐愷對照照片和史料後,認為拍照地點是在南京紫金山上的邵家山碉堡。
  • 100多張日本侵華圖片 成都老人設展還原歷史
    在這裡,他精心收藏的100多張日軍侵華史料圖片,將在首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展出。  一幅幅還原歷史的震撼性圖片,一張張泛黃的珍貴地圖......早上9點半,郫縣二中2000多名學生在這些展品前駐足觀看,場面十分壯觀。「活動讓更多的青年了解這個重要的日子,時時保持對歷史苦難的痛感!」
  • 香港教育局譴責歷史試題美化日本侵華,引導孩子做漢奸?
    香港教育局譴責歷史試題美化日本侵華,嚴重傷害國民感情,要求考評局向公眾交代,在14日的香港「高考」歷史試卷中,出現了立場歪曲、傾向性極強的一道試題:是否同意「1900-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
  • 石家莊命名5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豆腐莊慘案紀念館榜上有名
    近日,石家莊市委宣傳部命名5家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縣豆腐莊慘案紀念館榜上有名。趙縣於2010年7月啟動了豆腐莊慘案紀念館建設。在豆腐莊村村西血井舊址旁建紀念館,2014年底竣工。紀念館位於趙縣東北10公裡趙藁路(果王路)東側豆腐莊村西,總投資550萬元,佔地20畝,建築面積1480平方米。
  • 1937年「重陽節」侵華日軍在趙縣豆腐莊製造血井慘案302人被殺
    是日拂曉,原國民黨部隊第53軍691團,在團長呂正操率領下,在藁城梅花鎮阻擊殲滅了800多名侵華日軍。遭到沉重打擊的日軍糾集一支500人組成的精銳部隊,從梅花村出發向南猛追,中午前抵達豆腐莊。豆腐莊慘案紀念館日軍進村後,瘋瘋狂地挨門串戶進行搜查搶劫。一面捉雞、牽羊、殺豬、宰牛搶掠東面。一面捕捉老百姓。
  • 香港高考題歪曲日本侵華歷史,教育局深夜回應!
    在香港「高考」歷史卷一第二題考核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和日本的關係要求學生參考試卷提供的資料,回答▼是否同意「1900-1945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說法並進行解釋。報導稱,根據試卷題目,資料C講述1905年,清政府向日本學習教育、法律等科目,並希望在很短時間內學成歸來,為國家效力,實現現代化。資料D中,引文一講述的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黃興1912年給日本政客的信,引文二講述中華民國臨時政府與三井財閥籤訂的合同。▲2020年DSE歷史試卷題目。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丨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在這裡銘記歷史
    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全景。紅網時刻記者 楊斌 劉慧婷 通訊員 郭金宏 益陽報導益陽南縣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是以歷史事件為主題的國防教育基地,展示了侵華日軍廠窖大屠殺的件件鐵證。陳展內容分「罪侵中華,禍殃洞庭」「瘋狂屠戮,慘絕人寰」「英勇不屈,奮起反抗」「鐵證如山,不容篡改」「銘記歷史,珍愛和平」五個部分。共有圖片350餘幅、文物160餘件、繪畫作品9幅和大型場景3處,設立了電子沙盤、視頻、空中翻書系統和一個能夠容納90人的放映廳。自2015年提質改造以來,前來紀念館憑弔、參觀的學生和開展黨性教育活動的黨員群眾越來越多。
  • 無錫雲林街道許巷慘案遇難同胞公祭今日上午舉行
    第八十年,八十年前的今天,侵華日軍在許巷對223名無辜民眾進行了一場滅絕人性的大屠殺,製造了慘絕人寰、轟動一方的許巷慘案。  在那場災難中存活下來的83歲許玄祖老人看著新建成的紀念館,百感交集,千言萬語彙成一句話:「要牢記歷史
  • 2017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 12月14日上午,由南京藝術學院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聯合主辦的2017年南京國際和平海報雙年展在紀念館新館首層展廳舉辦新聞發布會暨江蘇藝術基金結項儀式。展覽從今天起正式開展。
  • 日本青年團體到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新華社南京10月21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21日,2017年「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徵文大賽獲獎者訪華團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並向遇難者敬獻花圈。  據悉,「熊貓杯」全日本青年徵文大賽始於2014年,今年是第四屆。
  • 閃光的足跡Vlog丨緬懷遇難同胞 好少年走進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
    00:00湖南文明網10月9日訊(實習生 向點 記者 彭團)一件件實物,見證侵華日軍犯下的累累暴行;一張張照片,展示不堪回首的慘痛歷史。「閃光的足跡」第八站,新時代湖南好少年何心怡走進益陽南縣廠窖慘案遇難同胞紀念館,緬懷遇難同胞。廠窖,作為日軍侵華時期製造的第二慘案的發生地,在這裡,日軍三天共殺害我國同胞三萬人。
  • 石鄉岡日出子:「不許可」史料掩不住歷史真相(組圖)
    打開隨身攜帶的小皮包,74歲的日本女教師石鄉岡日出子小心翼翼地拿出了一本重重包裹的畫冊,這本畫冊已經伴隨了她整整40年,「裡面200多幅照片記錄了日本軍隊侵略中國時的場景,許多照片加蓋著『不許可』的印章,從來沒有在中國刊登或是發表過,我將畫冊帶到中國來,就是為了讓更多的中國孩子了解日軍侵華的歷史。」
  • 《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
    《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出版座談會在京召開 2018年06月28日 14:3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時曉莉 字號 關鍵詞:日本侵華決策史料叢編;全面抗戰;日本侵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