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融媒體8月31日訊 31日下午,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武漢復地漢正街項目所在地,現場觀摩了最新研發應用的「智能安全繩」。和普通安全繩相比,該繩運用了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可以實現2米高空自動鎖死,監測設備和人員狀態,防止建築工人高空墜落。
據了解,今年我市建設工程安全生產事故中,高墜比例數量佔比近60%。為減少高墜事故發生,今年6月,市城建委組織建築施工企業與科技企業共同研究,經2個多月研發,防高墜成果「智能安全繩」順利誕生。即日起,將在我市建設工地全面推廣運用。
長江日報記者在工地現場看到,這種智能安全繩由高空智能安全鎖、高空管理作業雲平臺、高空安全帶、防解安全磁扣等部分組成。工人站在外牆的吊籃裡,演示佩戴智能安全繩的過程,安全員在地面進行實時監測。「佩戴和使用都不會改變原有高空作業的流程和使用習慣,入門簡單。」演示的工人告訴記者。
「懸空作業時,一旦高度超過2米,安全繩就會自動鎖死,工人無法自己開鎖,需向地面的安全員發出解鎖請求,安全員通過後才能解開安全繩。」研發方深圳安力達科技公司負責人田培金介紹。
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功能,需要運用到物聯網、傳感、大數據算法等技術。田培金說,智能安全鎖可以實時採集設備高度、震動等各類參數,通過算法得出設備狀態、作業狀態。
地面安全員則通過app實時掌握監測高空作業人員的狀態。設備一旦異常開啟、升空未上鎖、電量不足等,安全員可第一時間得知,快速進行人工幹預,確保安全;緊急情況下,還可遠程授權開鎖。
「這種智能安全鎖可以解決高空作業中不系安全帶、隨意開鎖等傳統陋習,用科技手段降低安全事故率,通過高效管理及預警,代替傳統人力管理,做到高空安全事前可為、事中可控、事後可追溯。」 復地漢正街項目建設方中建五局三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試用智能安全鎖半個月以來,整體效果不錯,目前項目中20個吊籃施工都已採用。
當日,近百家建設、施工和監理單位相關負責人進行了現場觀摩。市城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全市推進建設工地使用智能安全繩,減少高墜事故發生。(記者王謙 通訊員夏亮 廉新斌)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