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現2000年前地下室 2000年前地下室長啥樣?
時間:2017-11-01 19:4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京發現2000年前地下室 2000年前地下室長啥樣? 路縣故城遺址考古現
原標題:北京發現2000年前地下室 2000年前地下室長啥樣?
路縣故城遺址考古現場。北京市文物局供圖
2016年2月26日敲下第一把洛陽鏟為起點,在通州區潞城鎮,千餘座戰國至清代的墓葬陸續面世,西漢路縣故城遺址面貌逐漸清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地下文物保護工作不斷取得進展。
近日,在路縣故城遺址西邊,考古人員又有重大發現:40餘口漢代水井出土,2000多年前的「地下室」有望證明東漢時期北方居民的居住特徵。
發現40座水井 多屬漢代時期
2016年年初,北京市文物局和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設辦公室組織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擔負起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地下文物保護工作。
今年,考古人員在故城發掘過程中,發現40餘口水井,絕大部分屬於漢代時期。遺址考古負責人孫勐介紹,這些井有方形、有圓形,有用磚砌的,也有用木板貼在內壁的,一來是支撐作用,二來是為了防止流失,還有過濾井底沙子土層的作用。水井大小規模也有所不同,比較大的一口水井,直徑兩米多,深達7米,據推測至少可供近百人使用。
據考古工作人員初步判斷,除了生活使用,如此密集排列的水井,很可能跟當時這一帶手工業生產有關聯。具體生產什麼,還有待考古人員進一步研究。
半地穴居室還原漢代路縣生活
在這座約35萬平方米的古城中,漢代人如何生活,引起考古人員的興趣。
隨著考古的進一步深入,答案逐漸清晰。一處探方內,幾口大缸已經能看出模樣,此外還有一個個不規則的土坑。孫勐說,這裡就是漢代人的房屋,而且是一個半地穴式的房址。
「半地穴就是從當時原地表向下挖,挖出一個規則的坑,再在上邊砌牆立柱,人居住在裡邊,有一半是地面以下。」孫勐解釋。
據此前考古文獻記載,半地穴式建築是北方少數民族的建築風格,最早出現在半坡遺址。這種建築有利於防寒保暖,還能抵禦野獸侵襲。文獻還表明,在北方地區,西漢時多為半地穴建築,東漢也有一些沿襲。
仿木結構遼墓見證故城變遷
歷時一年時間,考古人員初步推斷故城西牆外是漢代路縣城外的一片老百姓生活區。這裡的一座遼墓,在孫勐眼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它證明了一座老城的變遷。
考古人員在墓中發現了兩具人骨和隨葬的陶罐、陶鍋。在牆壁上有桌子、椅子、剪刀,生活氣息濃鬱,相當於生前居住一處房子。
孫勐介紹,整個墓是仿木結構。意思是,古代人為了表達事死如事生的寓意,在墓室裡用磚石仿造一些生前居室裡的家裝,還原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情景。
這是兩年來,考古發現的距離路縣故城城址最近的一座遼墓。漢代時,路縣故城作為路縣治所存在,唐代以後,路縣治所西遷至現在通州老城。之後路縣城址開始衰落,城市功能逐漸減弱,慢慢變成村落。孫勐說,這座遼墓的位置,說明了路縣故城城址的變化。
■ 保護
鐵路入地、公路繞行為遺址讓路
「重大項目建設考古先行」是北京市開展大工程的硬性規定。隨著副中心建設,路縣故城越來越受到重視,北京市已經計劃在路縣故城建設高規格遺址公園。
擬建的京唐鐵路和城際聯絡線鐵路,原本從西南向東北方向穿過路縣故城城牆所在位置。為了保留住掩埋在地下的古城牆,市委市政府決定鐵路入地,從地下繞過城牆,最深處在地面19米以下。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