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整頓地下室呼喚長效機制

2020-12-12 人民網

新版《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管理規範》(以下簡稱新規)近日印發,自8月1日起啟用。2014年發布的《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管理規範》同時廢止。

新規明確,普通地下室規劃的使用用途不得擅自改變,改變規劃用途必須到有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規劃用途不是居住的普通地下室,不允許經營性住人;地下二層及以下,不允許用作自用性宿舍;擅自改變按規劃用途使用地下空間的,由規劃部門依法處理。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新規充分體現了當前國土空間管控下,包括地下室等細分的國土空間強化管理的導向,「尤其是北京市場當前對地下室開發和使用的力度在強化,出臺政策有助於防範風險」。

地下空間隱患頗多

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每到冬天、春天和陰雨天,房間裡的牆壁上都會有很多小水珠,買的除溼盒半個月就滿了。衣服也沒地方曬,只能用吹風機吹乾。」

「我住的是地下室集體宿舍,上來才能重見天日。信號非常差。」

採訪中,曾經在北京地下室居住過的受訪者向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居住體驗。在他們的講述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便是「潮溼」「不方便」「管理太差」,同時「不安全」也是高頻詞。

8月初,一場從夜裡持續到凌晨的強降雨,讓家住北京市朝陽區東壩地區的於先生叫苦不迭,他和鄰居家居住的地下室被倒灌的雨水浸泡,損失慘重。

於先生拍攝的照片顯示,即使降雨結束四五個小時後,他家地下室的積水仍然沒過了腳踝,電視櫃、沙發以及存放雜物的收納箱、紙箱等泡在水裡,牆壁上還留有半米多高的水印。

對於這樣的情況,於先生所在小區的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陳經理說,小區裡確定有七八戶居民地下室被淹。對於居民最關注的財產損失該怎麼算這一問題,陳經理並未回答。但據一位去年家中曾被淹的住戶說,物業只是派人入戶排乾了積水,財產損失只能自己承擔。

每到七八月份,最為焦慮的便是在地下室居住的人們。「夏季的暴雨預警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會帶來清涼,但對我們來說卻是一場災難。過去的暴雨中,我們中有人與汙水搏鬥了一夜,有人在與洪流賽跑中逃過一劫,還有人的生命就此畫上了句號。」曾在北京地下室居住過六年,並經歷了2012年「7·21」暴雨的林晨(化名)告訴記者,當地面上雨過天晴時,災難還遠未終止,這不僅是巨額的財產損失,還有無止境的無助和恐懼。

正因如此,對於此次新規的啟用,林晨拍手叫好。

北京大學房地產法研究中心主任樓建波說:「北京真正能給全國地下空間提供借鑑的地方是治理方面的經驗,包括如何對居民進行有效動員,有關部門和產權單位如何建立良好協商溝通機制,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地下空間,並取得長期成效等。」

一般來說,地下空間主要包括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據了解,北京市地下空間整治從2011年開始,迄今共整治地下空間9118處785萬平方米,消除各類安全隱患10.3萬處(次)。先後兩次修訂《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管理辦法》,印發規範性文件9個。近兩年,全市共利用整治後騰退地下空間1932處,用於車庫、辦公、庫房、文體活動、宣傳教育、社會公共管理等民生和配套服務。

根據今年7月5日召開的「疏解整治促提升」騰退地下空間再利用工作現場會上的消息,北京市完成地下空間散租住人整治之後,下半年的工作將以防止反彈、推進地下空間合理安全利用等為重點。北京市人防工程許可辦法即將完成修訂,居委會將首次成為許可對象,可以成為人防工程使用和管理的主體。

地下室出租難禁絕

違規使用亟須規範

此前,北京市住建委多次對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實地調研,並同屬地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和居民代表進行座談。

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市住建委會同市人防辦、市應急局對原版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管理規範進行分析研究,反覆修改,最終形成了此次啟用的新規。

據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街道、社區和居民反映,普通地下室違規使用、散租住人現象時有發生,滋生了一些安全問題。與此同時,清空後的地下空間利用問題亟待解決,小區配套設施有待改善,進一步提高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新規與原規範相比,共修改了66處,主要明確了四項內容:一是普通地下室規劃的使用用途不得擅自改變,改變規劃用途必須到有關部門辦理相關手續。二是規劃用途不是居住的普通地下室,不允許經營性住人。三是明確地下二層及以下,不允許用作自用性宿舍。四是明確擅自改變按規劃用途使用地下空間的,由規劃部門依法處理。

「新規最核心的就是第二個方面,即本身不是規劃為居住用途的地下室,卻違規使用,這是當前此類地產企業所需要關注的內容。現實中此類違規使用的現象還有很多,未來需要強化管理。」嚴躍進說,對於部分清空後的地下室,關鍵還是看產權,若歸屬於全體業主,基本上要以停車位和人防功能為主,部分可以嘗試做商業商鋪項目。而若是出售的地下室,也要防範業主用於經營目的。

據樓建波介紹,地下室用途一般是商業用途、居住、停車場。很多地方由於層高不達標,不能用做停車場,作為商業用途,安全隱患更大,所以只能用做居住,因此長期難以禁止,但這些出租房存在許多安全隱患。以往查處不規範出租房,首先就會查處地下室。「但問題在於,查完之後沒有後續監管,不規範的地下室又會捲土重來,此次新規啟用後有利於地下室安全使用和規範管理。」

因為住房壓力大,低價的地下室住房成為低收入人群的首選。樓建波認為,住到地下室的人多為來北京看病、在北京從事保障性服務的人員,如營業員、小時工等。在必須改變規劃才能有利於居民的情況下,有關部門應該提供改變途徑和改變方案。

「若居民申請改變規劃,有關部門在拒絕申請的同時,也應該為這些地下空間制定詳細的方案。」樓建波認為,要想切實落實新規,可以借鑑去年北京背街小巷的整治經驗,在居民參與之下,由居委會主導,結合規劃師設計,提出方案,再經由規劃部門批准和實施。

從引導的角度看,嚴躍進認為,關鍵要強化地下室的權屬登記或不動產登記。同時,從實際情況看,也需要根據不同地段的用房緊張程度,積極創新用地屬性。

公共利益優先滿足

便民用途務必落實

在此次新規中有四個字尤為引人注目——便民用途。

「新規發布將進一步規範普通地下室的使用行為,引導符合規劃要求的普通地下室用做便民用途。」北京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說。

「新規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要把空間利用起來,我認為這是好的政策。」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社區治理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陳幽泓告訴記者,如何使用和收益的問題,無論在國際還是國內都有基本原則,目前地下空間權屬不明確,實際上應該以用益物權為導向。

「我認為這些由權屬引發的利益和矛盾應放在一邊,先考慮如何充分利用,讓全小區的人都收益。」陳幽泓認為,從物權法的角度來說,對地下空間權屬問題的討論可以先擱置,如果能弄清楚當然更好,但首先要關注的是地下空間怎麼使用。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第五條第二款規定,國家鼓勵、支持企業事業組織、社會團體和個人,通過多種途徑,投資進行人民防空工程建設;人民防空工程平時由投資者使用管理,收益歸投資者所有。

「這部分的理解就是『誰投資、誰收益』。權屬仍然是政府和國家,實際情況是沒有人去登記權屬證書。比如說,如果地下人防產權屬於國家,不管國家是否投資,也應該登記權屬證書。」陳幽泓說,部分獨立開發地下車庫的商業小區,會登記權屬證書。「但總體來說,權屬明確和有證書的單位很少,因為登記證書需要滿足單獨立項,明確地下停車場是單獨開發,其成本和商業住宅的成本是分開的。在開發好了以後,可以登記獲得權屬證書。其他的情況需要走程序。」

據陳幽泓介紹,不動產登記條例規定,不給開發商相關證書,「法學家在相關解釋條例中說,不給公用部分進行登記,是因為權屬不明,公共部分誰也無法拿走,就先不登記,開發商在建造好之後,登記註明有這項空間就可以,但不登記它屬於誰。立法者的意圖是認為公共部分空間應該屬於全體小區業主,應該為小區的公共利益服務」。

但現實情況卻事與願違。在小區建造好後,很多情況下公共空間一般交由某個部門(物業公司等)管理。記者調查發現,以停車場為例,停車所獲得的收益一般由開發商和物業公司所得。業主如果有爭議,認為開發商沒有證書,不應行使產權權利。業主們則需要成立業委會,提起訴訟,勝訴以後才能解決問題。但現在三分之二的小區都沒有業委會,更談不上訴訟。

「這屬於產權既不清晰,使用的權益也不明晰。」陳幽泓說,如果地下人防要用做停車用途,最好不要讓開發商或者個人以及產權單位壟斷地下停車,而是先解決小區裡的停車難問題。再比如地下空間可以作為小區裡居家養老驛站,社區辦公場所等。「地下空間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先利用起來,再根據政策來釐清權屬和收益分配。」

在陳幽泓看來,便民用途中「用」是關鍵,要滿足公共利益的使用。在便民使用過程中,如何理清權屬,或者明確誰是管理者,收益如何管理。

樓建波則建議,首先要尊重地下空間產權人的意見,因為產權歸屬很複雜。其次要符合規劃,如果原來規劃不合理,為了便民利用,在改變規劃不會造成安全隱患和影響居民的情況下,經過法定程序進行規劃改變。最後還要落實責任制,層層落實,有關部門需要認真和居民協商,共同制訂能給居民帶來實際利益的用途方案。(記者 趙麗 實習生 周若虹)

相關焦點

  • 捋一捋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工具箱」
    兩場會議雖然各有側重,但均透露出一個清晰的信號:房地產長效機制正在加速形成。7月24日的座談會上,「房地產長效機制實施以來,取得明顯成效,值得充分肯定」。8月20日的座談會,則是從制定重點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入手,研究進一步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完善住房租賃市場金融支持政策體系及加快形成「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
  • 北京科技大學探索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
    北京科技大學探索建立大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 2008-10-08   社會是教育的大舞臺,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學生了解社會、激發學習動機的重要方式,而且是他們提高實踐能力、專業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途徑
  • 房地產長效機制框架首曝光 五項內容助力「房住不炒」
    在部署2021年的重點工作時,王蒙徽指出,穩妥實施房地產長效機制方案,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牢牢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全面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強化城市主體責任,完善政策協同、調控聯動、監測預警、輿情引導、市場監管等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運行。
  • 地下室安全隱患多、出租難禁絕 北京出臺新規整頓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稱,新規充分體現了當前國土空間管控下,包括地下室等細分的國土空間強化管理的導向,「尤其是北京市場當前對地下室開發和使用的力度在強化,出臺政策有助於防範風險」。
  • 五育融合 機制長效
    2021年1月19日,上海市民辦協和雙語尚音學校舉行了閔行區教育科研重點項目《育人為本的家校合作長效機制的實踐研究》中期論證會。參加論證的專家和領導有: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中心鬱琴芳博士,閔行區教育學院德研中心主任賈永春,滬上知名家庭教育專家茅念新。課題組成員和學校德育骨幹團隊一起觀摩了本次活動。中期論證會由閔教院九年學段科研員彭爾佳主持。
  • 河北大學舉辦「脫貧後期扶貧長效機制」高級研修班
    10月11日至16日,由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主辦、河北大學國家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承辦的「脫貧後期扶貧長效機制高級研修班」在河北大學舉辦。來自北京、吉林、江蘇、雲南、海南以及河北等6個省份的近百名扶貧、脫貧專業技術人員以及管理人員參加了此次研修。12日上午,河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專業技術人員與職稱管理處張文進處長、河北大學倪志宇副校長分别致歡迎辭,河北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院長米玲主持開班儀式。
  • 省財政廳多舉措建立財政專戶管理長效機制
    本報太原12月23日訊(首席記者 崔曉農)記者22日從省財政廳獲悉,今年以來,省財政廳多措並舉,建立完善了財政專戶管理長效機制。省財政廳嚴格規範財政專戶開立程序,要求各級財政部門一律不得新設專項支出財政專戶。
  • 北京:普通地下室非居住用途禁經營性住人
    原標題:普通地下室非居住用途禁經營性住人   本報訊(記者 曹政)市住建委近日發布《北京市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管理規範》,明確自2019年8月1日起,北京市啟用新版人民防空工程和普通地下室安全使用管理規範。根據規範,規劃用途不是居住的普通地下室,不允許經營性住人。
  • 我省啟動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專項督查
    近日,教育廳印發《關於開展師德建設長效機制貫徹落實專項督查的通知》,明確將開展師德建設長效機制貫徹落實專項督查。重點督查3個方面:中小學師德「十條紅線」貫徹落實情況;高校師德「紅七條」貫徹落實情況;市縣教育部門貫徹落實師德建設長效機制情況。
  • 丹鳳縣建立健全送教上門長效機制
    ——建立送教上門學生準確認定長效機制。動態做好殘疾兒童就學方式的認定工作,準確定位送教上門的對象。送教上門的學生為不能到學校就讀、年齡在6-15周歲的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嚴禁將能在特教學校就讀,甚至可以在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的殘疾學生,確定為送教上門對象。
  • 多地土地供應政策生變 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輪廓漸現
    與此同時,隨著多地發文壯大租賃市場,調整土地供應政策,樓市長效機制開始破冰,輪廓正逐漸顯現。  推進 「購租並舉」陸續落地  北京17日發布的租賃新政指出,北京戶籍承租公租房和直管公房的,可根據住房租賃監管平臺登記備案的信息依法申請辦理戶口登記和遷移手續。
  • 鬱亮:樓市政策長效機制的核心是住有所居 居者有其屋
    北京商報訊(記者 董家聲)11月28日,萬科北方區域媒體交流會在雲南舉行。萬科董事會主席鬱亮在北方區域媒體交流會上,談到如何看待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時表示,無論是當前全國樓市整體平穩的狀態,還是「730」政治局會議給樓市定調後,政策環境也更趨穩定,整體上,當前房地產行業都趨於穩定,這給建設房地產政策的長效機制帶來可能。鬱亮分析,「730」以來,管理層不將房地產作為刺激經濟的手段,房住不炒的調控脈絡已經非常清晰。
  • 湖南構建長效機制剷除「瘦肉精」毒瘤
    同時,為徹底杜絕「瘦肉精」等違禁物品出現,湖南將構建整治「瘦肉精」等違禁物品長效機制。湖南省是生豬養殖、調出大省。2月中旬廣州發生的「瘦肉精」中毒事件給湖南生豬產銷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為進一步加大生豬「瘦肉精」等違禁物品整治工作力度,湖南省迅速成立了工作領導小組,對「瘦肉精」等違禁物品開展了專項整治工作。
  • 北京地下室賣出一千萬成網紅 蘇州也有這樣的地下室?
    北京地下室賣出1050萬中國江蘇網4月25日訊 4月23日,北京一套一千多萬地下室成交的消息在網上引起熱議。網友感慨,到了北京才知道有錢人多,同時也好奇高達一千多萬的地下室究竟什麼樣?自從這處地下室以1050萬元的價格成交後,網友的留言超過200條,成了不折不扣的網紅地下室。
  • 【教育整頓進行時】 馬場垣派出所持續深化鞏固教育整頓學習成果
    【教育整頓進行時】 馬場垣派出所持續深化鞏固教育整頓學習成果 2020-12-07 21: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鹽城市鹽都區龍岡鎮長效機制鞏固創文成果
    中國江蘇網11月3日鹽城訊(許洪華 顧仁洋)全國文明城市創評迎查之後,鹽城市鹽都區龍岡鎮不鬆勁,建立和完善文明創建長效機制,持之以恆抓好文明創建工作,不斷鞏固創文成果,提升龍岡集鎮形象,抬高集鎮品位,增強集鎮綜合競爭力,提高了市民幸福指數和滿意度。
  • 高橋石化建立網絡信息巡查長效機制
    為規範網絡信息傳播秩序,高橋石化於近日建立網絡信息巡查長效機制。 高橋石化嚴格落實中央網信辦《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加強網際網路信息管控,清朗網絡空間,營造良好網絡生態。
  • 建立網際網路金融治理長效機制
    專家認為,要依法規範和發展數字經濟,健全數字規則與數據法治,建立網際網路金融、金融科技法律治理的長效機制,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開展金融創新。北京市法學會網際網路金融法治研究會第一屆理事會第四次會議同時舉行,會長張柔桑在工作報告中回顧了一年來的工作,提出明年的主要任務,強調要積極回應社會期待,著眼於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謀劃開展學術研究。
  • 北京地下室將禁止出租居住 百萬北漂或無處寄居
    據了解,目前,北京市相關部門已著手制定地下空間清理整頓的相關配套政策。現狀五年清理收效甚微「這麼多的人擠佔在狹小的空間內,其自身安全以及所在建築物的整體安全都令人擔憂。」在北京,有近百萬人這樣生活著。 河南女孩小文姐妹倆住在朝陽區國展附近一間地下室,3平米的空間只能放下一張單人床,上面還要搭張桌子切菜做飯,水都要在門口的過道上燒,一臺二十幾寸的電視機也只能屈居在門框邊。和小文一起住在這處地下室的共有十幾戶,價錢都在幾百元左右,分為地下兩層,她們租住的這間最小,也要近400元。
  • 建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長效機制
    《白皮書》呼籲,為了保障百姓用藥安全,以及減少過期藥品對社會、環境造成的危害,應從法律制度、預防機制等方面建立家庭過期藥品回收長效機制。    據悉,「家庭過期藥品回收機制」系廣藥白雲山首創,於2005年3月13日啟動。截至2013年,廣藥白雲山回收過期藥品活動已擴展到全國185個城市,並開始向定點社區的孤寡老人提供上門回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