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500年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明,以蘇美爾文明為開端,亞歐大陸上陸陸續續出現了各大文明圈,以尼羅河流域為中心的古埃及文明,以兩河流域為中心的兩河文明,以長江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中華文明,以恆河流域為中心的古印度文明以及以愛琴海為中心的古希臘文明。這些文明中,由於地緣關係的影響,中華文明與古印度文明相對來說較為獨立,因此中華文明歷史上經常保持著二元帝國形式。在這一點上古印度文明與中華文明恰恰相反,在歷史上多次遭受其他民族入侵,導致古印度文明很快被其他民族文明所同化。
相對於古印度和中國,中東、歐洲地區的三大文明圈卻不相同。在這裡,由於三方文明間很少有阻斷聯繫的地形,三方文明之間能夠保持良好的聯繫,因此這裡也不容易產生統一的帝國。在早期,歐洲地區出現了大量的城邦文明,中東地區出現了各種如米底、巴比倫、亞述、埃蘭、古埃及等文明,這些文明不斷爭霸,造成了這一地區的複雜性。這一地區先後有波斯人建立的統一波斯帝國和歐洲馬其頓人建立的馬其頓帝國,再其後就是今天要講的主體歐洲的羅馬帝國與中東的阿拉伯帝國,兩大帝國有著共同的相似點。
兩大帝國在統一上的相似點
羅馬帝國在公元前27年的屋大維被加冕為「奧古斯都」時成立了,羅馬人通過不斷地對外戰爭,統一了當時歐洲的文明世界,並修築了長城將他們認為的所謂蠻族——日耳曼人隔絕在外。
羅馬帝國的統一不單單是版圖的統一,還有宗教上的統一,從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皈依基督教起,基督教在羅馬帝國境內不斷擴張,最終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將歐洲的文明世界變為基督教世界。
阿拉伯帝國起源於宗教,在穆罕默德和他的繼任者的努力下,成功建立了帝國,統一了中東地區。
與羅馬帝國一樣,阿拉伯帝國統一了此前在中東地區的各種文明,波斯人、阿拉伯人、希臘人、埃及人等其他民族全歸在阿拉伯帝國的統治下,阿拉伯帝國的宗教伊斯蘭教也成為了中東地區的第一大教,使中東地區成為了伊斯蘭世界。
兩大帝國皆毀於引入蠻族之手
羅馬帝國與蠻族——日耳曼人隨著羅馬帝國後期的衰弱,羅馬人日漸趨於享受,不再像以往那樣英勇好戰,這對以戰爭立國的帝國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為了保持羅馬帝國的權威,羅馬人開始引入日耳曼人作為僱傭軍,這一行為導致後來日耳曼人成為羅馬帝國佔主導的軍事力量,讓羅馬帝國走向滅亡。
拿這一點看中國,會發現也是那麼的相似,魏晉時期的匈奴、鮮卑南遷入中原結果造成「五胡亂華」;唐朝大量運用胡人為官,結果爆發了「安史之亂」,最終使唐帝國走向崩潰。
因此,羅馬帝國在日耳曼人的不斷侵略之中不斷衰弱,最後在公元476年被奧多亞克攻破首都,統一整個歐洲古文明的羅馬帝國從此不復存在,僅剩下東羅馬帝國勉力支撐。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日耳曼人建立了大大小小几十個王國。
阿拉伯帝國與他的僱傭軍——突厥人阿拉伯帝國與羅馬帝國同出一轍,阿拉伯帝國通常分為四大哈裡發時期、倭馬亞王朝時期(白衣大食)、阿拔斯王朝時期(黑衣大食)。
在阿拔斯王朝之前,其主導帝國朝政的是阿拉伯人。然而阿拔斯王朝建立後,由於這個王朝是由阿拉伯人與波斯人共同建立的,因此波斯人逐漸在帝國內部掌握了大權,並建立了薩曼王朝和布韋希王朝。
面對這一局勢,阿拔斯王朝的哈裡發不得不多想,畢竟再這樣下去,那帝國遲早有一天會被波斯人代替,於是哈裡發將目光瞄準了西遷而來的突厥人身上,突厥人也就這樣成為了光榮的阿拉伯僱傭軍。
公元1055年,突厥人在哈裡發的邀請下滅掉了布韋希王朝,其後又消滅了薩曼王朝,建立了盛極一時的塞爾柱突厥帝國。突厥人滅掉波斯人政權的舉措讓哈裡發以為突厥人是救星,然而前有狼,後有虎,突厥人只是下一個波斯人而已。阿拉伯帝國哈裡發賜予突厥人首領「蘇丹」稱號,「蘇丹」從此掌握了帝國大權,哈裡發已無權力,阿拉伯帝國名存實亡,最終於1258年被蒙古人消滅。雖然是蒙古人滅掉的阿拉伯帝國,但在蒙古人來之前,阿拉伯帝國已經形同虛設了,被突厥人取代也只是時間問題。
結語
歷史總是有很多相似之處,羅馬帝國與阿拉伯帝國作為統一歐洲和統一中東的帝國,都統一了該地區的宗教信仰,為後世留下了深遠影響。然而兩大帝國後期衰弱,引入外族用來作為帝國的軍事力量卻是一種引狼入室的不智之舉,這種不智之舉也最終導致了兩大帝國的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