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健康界
作者:任平生
陰陽公司
2019年7月,來自湖北武漢的朱先生在給人民日報社的信裡寫到: 因母乳不足,我家寶寶從半歲開始吃奶粉,但慢慢發現寶寶對普通奶粉過敏,於是按醫生「給寶寶食用配方粉」的建議,我於去年12月自行購買了「雅樂迪」適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喝完幾聽後,寶寶過敏反應並無改善,且產品出現結塊現象。 對產品質量的懷疑促使朱先生上網查詢產品的生產企業,結果讓他很吃驚:生產企業並不具備配方粉的生產資質。 「這樣的產品怎能流進市場呢?」帶著疑問的朱先生,在最後說「希望黨報關注這個問題。」 在此之前的2003年,安徽阜陽地區一些嬰幼兒因食用劣質奶粉變成「大頭娃娃」的事件依然能刺痛每一個人的神經:大頭娃娃們出現營養不良症候群的共171例,死亡13例; 2008年中國奶製品汙染事件中,給嬰幼兒食用的奶粉中竟被發現有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致使嬰幼兒患上腎結石。官方對此給出的統計數字是: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問題嬰幼兒奶粉而接受門診治療諮詢的嬰幼兒累計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癒出院1579人,死亡4人。 太陽底下無新事。 在接到朱先生來信後的近兩周裡,人民日報社的記者輾轉四省五市,從湖北武漢到宜昌,從山東煙臺到湖南長沙,從長沙再到廣東深圳,追蹤調查「雅樂迪適度水解蛋白配方粉」(以下簡稱:雅樂迪)的線索。 最終的調查結果,揭示出涉事企業們在追逐利時益扭成了亂麻一樣的關係。
雅樂迪產品(圖源網絡)
「雅樂迪」是在湖北宜昌一家名叫「媽咪寶貝」的母嬰店被出售給朱先生妻子的。「雅樂迪」生產方是註冊地位於山東煙臺的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東梵和生物並不具備生產配方粉的資質,而是受湖南長沙的他普亞公司的委託進行的生產。兩者籤訂委託合同,前者負責生產,後者負責雅樂迪的包裝設計和品牌授權。
長沙他普亞同樣不具備配方粉生產資質,其「雅樂迪」的品牌是深圳施貝健貿易(深圳)有限公司給的授權。
長沙他普亞和深圳施貝健的老闆屬同一人,名叫劉德橋。他利用手裡的這兩家公司在全國範圍內廣招代理,大玩「陰陽公司」的把戲,並有意避開了湖南長沙。而想成為「雅樂迪配方粉」的代理商,還需要先提交代理計劃書,做的有模有樣。
避開在湖南長沙銷售產品,是劉德橋早已打好的算盤。
早在2013年6月,國家原食藥監總局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中即明確規定:「任何企業不得以委託、貼牌、分裝方式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
但是按照屬地管理責任,出問題的「雅樂迪」應該由經營行為發生地的市場監管部門負責。
劉德橋通過註冊地在深圳的施貝健,將「雅樂迪」授權給註冊地在長沙的他普亞。他普亞再委託遠在山東煙臺的梵和生物來生產「雅樂迪」。而他普亞只是一家商貿公司,且沒有在長沙生產或銷售「雅樂迪」的行為。輾轉騰挪間,劉德橋已避開多地市場監管。
2019年7月23日,人民日報社刊出了這篇名為《假配方粉是怎樣流進市場的?》的調查報導,揭露「雅樂迪」的假配方粉的真面目,「只是一款普通食品就像我們平時衝著喝的固體飲料,連保健品都算不上,更達不到嬰兒成長所需要的營養水平。」
固體飲料的國家標準,除對蛋白質含量做出要求外,對於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基本營養物質沒有任何規定。而普通奶粉以及嬰兒配方食品的國家標準,均對蛋白質、脂肪等營養成分做了詳細規定。特別是嬰幼兒配方粉,還需要經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批通過後才能生產和銷售。(人民日報)
然而,作為固體飲料的「雅樂迪」,竟然堂而皇之的披上「配方粉」的外衣,並大膽在外包裝上標註「適度水解蛋白配方粉」「適宜為乳蛋白消化不良、乳蛋白過敏高風險人群提供營養支持」,公然進行大範圍的虛假宣傳。
這些宣傳語打著專業的幌子,行著隱晦的騙術,很少有消費者能夠識別其外衣下醜惡。
在人民日報記者調查此事之前的7月8日,山東梵和生物已經因為產品質量不合格、包裝虛假宣傳(如:未在食品標籤的醒目位置真實標示「固體飲料」等反映產品真實屬性的產品專用名稱)等問題,被當地市場監管局做出行政處罰:12種違法經營食品和標籤不合格的食品包裝罐被沒收,並被處罰款456105元。
但這並沒有能夠阻止另一件與山東梵和生物直接相關聯的事件發生。
給市長的聯名信
在人民日報的報導發出一個多月後,身在湖南郴州的李女士和彭女士看到報導後,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他們的寶寶也正在喝著另一個品牌的「假奶粉」。
事情要從新近發生的聯名信說起。
2020年3月30日,自稱是「幾十個受害患兒父母」們在問政湖南上發表《郴州「大頭娃娃」父母們聯名請求政府處理郴州假奶粉事件》的「聯名信」,上書給郴州市長。
很難想像,在新冠疫情肆虐期,這些「幾十個受害患兒父母」懷著怎樣的心情聯名上書,「受害患兒」又過著怎樣的生活。
這封「聯名信」用一段話概括了他們「上書」的原因:
郴州兒童醫院醫生長期聯合醫院院內便民藥房(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在網上公開道歉回覆中聲稱為私人藥房)和位於該院對面的媽仔谷母嬰店將「舒兒呔固體飲料」作為「特殊醫學用途配方粉」銷售給前來該院就診的牛奶過敏體質患兒,並藉以醫生權威,使患兒長期將此款固體飲料作為唯一續命食物來源。致使患兒營養不良,部分患兒身高、智力、行動能力明顯落後普通兒童,嚴重的還存在不同程度的臟器損傷。
一切源於「舒兒呔胺基酸配方粉」。(以下簡稱:舒兒呔)
舒兒呔產品
2018年10月,李女士帶著身體有恙的寶寶到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北院(兒童醫院)做過敏原測試,發現寶寶對牛奶高度過敏(+3級)。
對此,陳姓醫生開了治療腹瀉的處方和一張抬頭為「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處方筏」、落款為「便民藥房」的單子。醫生在該單子上舒兒呔的印刷字體上劃了線。並要求李女士給寶寶吃6個月後再複查。
抬頭為「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處方筏」、落款為「便民藥房」的單子
舒兒呔一罐400克,價格約340元,基本是普通奶粉價的兩倍。李女士按醫囑,在此後半年時間裡一共在該醫院買了12815元的舒兒呔。
然而,錢花了不少,但寶寶的過敏症狀並未減退。
與李女士有相同遭遇的還有其同事彭女士。彭女士的寶寶在服用舒兒呔後,不僅過敏症狀沒有改善,原本的睡眠和溼疹問題更加嚴重了。
李女士記錄了寶寶在8個月至1歲8個月之間喝舒兒呔的成長曲線:體重從18斤僅增加到20斤不到,其中一個月,寶寶身體負增長。
好好的寶寶,越養越瘦。意識到不對勁的兩個人開始關注」配方粉「。
2019年9月,兩人看到了人民日報的《假配方粉是怎樣流進市場的》報導,讓他們不敢相信的是,醫生給自己開的「奶粉」竟是固體飲料。如果繼續給寶寶喝下去,後果不敢想像。
他們發現,自己購買的舒兒呔包裝罐底的產品類別標註為「其他固體飲料」。同時,從母嬰店購買的舒兒呔,包裝盒子的商品名下方也標註著「固體飲料」。而舒兒呔的生產方正是在人民日報的報導裡多次「露臉」的山東梵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細思極恐。
兩人還發現,早在2019年5月6日,山東梵和生物就曾發布過「產品召回公告」,對包括舒兒呔在內的12種產品實行三級召回。緊接著是上文提到的山東梵和生物被煙臺市市場監管局行政處罰。8月6日,山東梵和生物又發聲明,稱相關不合格批次產品仍有銷售,希望各級經銷商主動召回。
這期間,李女士和彭女士的寶寶,還在喝著這些屬於召回類的產品。
人民日報的調查報導中已指出,山東梵和生物沒有配方粉(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的生產資質,其涉及的虛假宣傳--未在食品標籤的醒目位置真實標示「固體飲料」等反映產品真實屬性的產品專用名稱,值得品味:要麼是該公司真不懂固體飲料與配方粉在產品包裝標示上的區別,要麼有意混淆兩者的界限。
也正是在這種含糊不清中,舒兒呔得以用食品身份混進醫院,卻扮演起特殊醫學用途食品的偽角色。
在李女士向相關部門投訴後,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對「舒兒呔」的進院過程做出了解釋:
經查,2018年下半年,舒兒呔的郴州經銷商——郴州益信康食品貿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郴州益信康),與湖南博瑞藥業有限公司籤訂採購協議,舒兒呔的品種明細為「其他固體飲料」,湖南博瑞藥業有限公司認為舒兒呔有合格的質量檢驗報告單,符合食品的引進標準,遂將舒兒呔作為食品引進並放在北院(兒童醫院)便民藥店和中心醫院便民藥店進行銷售。
而在實際的銷售過程中,郴州益信康的業務員將舒兒呔作為特殊醫學用途食品進行宣傳推介,還私自印製了題為「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處方箋」、落款為「便民藥房」、內容為舒兒呔各品種配方粉的便籤紙,並發放到北院(兒童醫院)兒童消化內科、兒保科各診室。
在診療過程中,北院兒保科的劉澤英醫生和兒童消化內科的陳雪梅醫生,在未核實上述便籤紙來源是否真實可信的情況下,以此便籤紙為依據,將舒兒呔作為特殊醫學用途的胺基酸配方粉推薦給了舉報人。北院兒童消化內科的陳雪梅醫生也以題為「郴州特殊醫用途食品專供店郴州媽仔谷母嬰店」提供的一份宣傳單為依據,向病人推薦各配方粉品牌,其中包括舒兒呔。
為此,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對與此相關的管理人員和醫生作出了處理,並要求兩名直接涉事醫生在全院醫生大會上作公開檢討。
2019年12月26日,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主要負責人到李、彭的單位表示道歉。
然而,如果道歉有用,原諒將失去尊嚴。
新華社2019年12月28日報導,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兩名直接涉事醫生已經被先期停止執業一年,醫院的便民藥房也按郴州市委要求關停,當地衛健委、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正對事件做進一步調查處理。
郴州市場監管局表示,將積極開展投訴人與醫院及經銷商的損害賠償調解處置工作,全力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並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及責任經銷單位等頂格處罰,依法嚴懲。同時,對轄區內所有醫院及批發零售藥店、母嬰產品經銷店進行拉網式檢查,一經發現違法行為,依法嚴厲查處。
或許是因為疫情的防控,李、彭二人一直到3月15日沒有等來「承諾」的兌現。
這期間,更多的像李、彭遭遇的患兒家長出現,他們本來要買特殊醫用配方奶粉,卻被醫生推薦購買了固體飲料。
沒有人及時關注這些患兒的健康,他們也找不出人為此作出賠償。
於是,幾十名患兒家長聯名上書郴州市長,提出他們他們的訴求:
一、組織專家對小孩身體健康進行全面科學檢查,對檢查的項目、指標、作用等明白的告知家長,提供相關人員依程序籤字認可的評估結論。
二、對已明確身體健康受損的小孩,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需作出全額承擔後續治療、康復、復檢費用的承諾;對康復不了的小孩,其以後的生活最低保障相關部門要有承諾。
三、依法依規處罰奶粉生產經營者,並依據《食品安全法》賠償受害者損失。
「大頭娃娃」悲劇重演
利慾薰心者並沒有因為患兒的營養不良而幡然醒悟,一些看不見的勾當,在李、彭看到人民日報的報導之前就已經在進行,潛伏在雲霧之中,侵害著別人的寶寶。
2020年5月11日,相似的悲劇重新上演。
當天,湖南電視臺《經視焦點》欄目報導了郴州市另一起「假奶粉侵害寶寶事件,這次主角名字叫「倍氨敏」。
郴州市永興縣的一些嬰幼兒家長發現,因孩子對牛奶過敏,在被名為愛嬰坊的母嬰店推薦「倍氨敏」給孩子喝了一段時間後,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
當地醫生檢查後表示,這些孩子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發育遲緩等症狀,很明顯是得了佝僂病。
同樣是孩子對普通牛奶過敏,同樣是被推薦涉及虛假宣傳的「固體飲料」。「倍氨敏」與「雅樂迪」「舒兒呔」事件情節的重合度之高,令人咂舌。
只是這一次,寶寶們的情況似乎更嚴重了:發育遲緩、頭骨畸形、佝僂病...父母們脆弱的神經,再一次被刺痛。
更多的報導發出,背後的雲霧也逐漸被撥開。
「倍氨敏」和「雅樂迪」一樣,也是被委託生產的固體飲料。北京商報在報導中指出,一張「倍氨敏」的網圖產品外包裝顯示,該產品的委託方為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被委託方為天津市德恆科技有限公司。
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信息顯示,商標「倍氨敏」是由湖南唯樂可公司在2016年4月申請註冊完成的,適用範圍中包括「嬰兒奶粉」和「醫用營養品」等。
、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信息顯示,兩家公司均不具備生產特醫食品的資質,只能生產食品和蛋白質固體飲料等。但產品最終卻以特醫食品賣出。湖南唯樂可2019年對外公開年報顯示,其年度銷售額為1405萬元。
有趣的是,面對媒體的採訪時,湖南唯樂可公司的客服稱「倍氨敏」產品已在2019年年中停產,並稱針對「倍氨敏」被當做奶粉銷售一事,公司已經介入調查。
2019年年中,正是「舒兒呔」被舉報召回的時間。此時,同在郴州市場上的「倍氨敏」是否因風聲緊而宣布停產?
永興縣委宣傳部在13日的通報中稱,愛嬰坊母嬰店從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先後購買的「倍氨敏」法國進口深度水解乳清蛋白(蛋白固體飲料)共47件,已在2019年10月前全部售出。
至於湖南唯樂可公司為什麼要委託天津德恆科技來生產「倍氨敏」,恐怕只有玩過委託生產操作的劉德橋能說出一二原因。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下令徹查
在人民日報的《假配方粉是怎樣流進市場的?》報導刊出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出《關於對「雅樂迪配方粉」涉事企業進行嚴格核查處置的函》,要求山東、廣東、湖南省市場監管局,組織對涉事的山東梵和生物、湖南他普亞、施貝健(深圳)進行速查嚴處,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同時舉一反三,嚴防問題再次發生。
其中,煙臺市市場監管部門於2019年7月29日對山東梵和生物展開現場檢查,核實了其委託生產的事實。煙臺市棲霞市市場監管局隨即對山東梵和進行立案調查,對違規產品標籤作出處罰,並提請煙臺市市場監管局吊銷其生產許可證。
長沙市望城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向湖南他普亞下發《責令召回不合格食品通知書》,召回或銷毀其在市場上的所有產品。經核查,「雅樂迪適度水解蛋白配方粉」共生產2448罐,實際提貨600罐,其中召回並查封480罐,被消費者退貨38罐,實際銷售了82罐,主要銷售地為深圳、山東。
深圳施貝健也被深圳市市場監管局突擊執法,現場查獲一批問題產品。最終被立案調查。
對於幾十名患兒家長的聯名信,郴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於4月16日做出了回應,稱已安排相關投訴人的孩子進行了健康體檢;近期責任方正在籌措資金支付損害賠償款;已對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及其相關涉事醫生開展調查。
不曾想,一個月後,「固體飲料」的悲劇在郴州市面上再一次上演。
作為「倍安敏」涉事縣,湖南永興縣委、縣政府5月12日新聞報導後,連夜開會,決定立即成立調查專班並進行立案調查,同時安排人民醫院兒科專家對5名孩子進行全面檢查。還要在當地搞一個月的兒童食品安全清查。
5月13日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文,責成湖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商家進行徹查,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
5月14日中午,湖南省政府表示,相關商家涉嫌虛假宣傳及消費欺詐。
國家市場總局也在發文中指出,固體飲料是普通食品,不是嬰幼兒配方乳粉,更不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其蛋白質和營養素含量遠低於嬰幼兒配方乳粉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截止到4月29日,我國已批准註冊的特殊醫學用途食品共有48款,其中多為配方粉。
郴州市政府也表示,已經對涉事責任方進行了調查和處罰,具體處罰和後續處理結果可以關注政府微博及公告,屆時都會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