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再次出現有孩子因為喝「假奶粉」喝成「大頭娃娃」。
據報導,湖南郴州市永興縣有母嬰店將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銷售,導致多名幼兒患病,孩子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
對此,湖南省政府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連續發聲,要求對涉事商家進行徹查。
湖南省政府:
徹查涉事商家,從嚴從重處罰
近日,有媒體報導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將一款蛋白固體飲料冒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銷售給牛奶過敏兒童,虛假宣傳特殊功能,涉嫌消費欺詐。湖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責成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郴州市等組成調查組對涉事商家徹查,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從嚴從重處罰,並及時向社會公布。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
徹查湖南郴州奶粉事件
近日,有媒體報導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將一款固體飲料冒充特醫食品銷售給牛奶過敏兒童,虛假宣傳特殊功能,涉嫌消費欺詐。
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責成湖南省市場監管部門對涉事商家進行徹查,依法從嚴從重處罰,及時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
固體飲料是普通食品,不是嬰幼兒配方乳粉,更不是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其蛋白質和營養素含量遠低於嬰幼兒配方乳粉和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
根據食品安全法,嬰幼兒配方乳粉、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屬於特殊食品,在我國實行嚴格註冊管理和出廠批批檢驗,質量安全有保障。消費者選購嬰幼兒食品,要注意查看標籤標識,選購合適的產品。
據報導,近期湖南郴州永興縣多位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醫生檢查發現,這些孩子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發育遲緩等症狀,依此診斷為佝僂病。而這些孩子此前一直食用一款叫倍氨敏的「奶粉」,而這款奶粉其實是固體飲料,多位家長表示是被店家誤導。
涉事母嬰用品店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受害兒童中最多喝了89罐
郭先生的孩子今年3歲,在孩子六個月時,家人曾帶她到醫院檢查過敏源,檢查結果顯示孩子對牛奶過敏。因此,醫生建議郭先生他們購買胺基酸奶粉給孩子食用。為了購買到適合孩子食用的奶粉,家人來到永興縣最大的母嬰店愛嬰坊。在導購的推薦下,他們為孩子買了一款名為倍氨敏的「特殊奶粉」。郭先生表示,當時購買時就對「固體飲料」幾個字提出了疑問,但導購卻表示這個等同於奶粉。
據了解,特醫奶粉是通過食品技術調整奶粉成分,滿足患有特殊疾病或者特定醫療狀況嬰兒的營養需求。與真正的特醫奶粉不同,固體飲料中對於蛋白質、脂肪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的種類以及含量技術要求低或者沒要求。如果長期將固體飲料用於特殊醫學用途,會造成嬰幼兒營養不良。
孩子一直發育比較遲緩,體重也很輕,但郭先生和家人都沒有往「奶粉」方面想。直到去年12月份,家人看到一則醫院推銷牛奶過敏兒童奶粉,但開的處方奶粉是固體飲料,導致嬰兒食用後出現問題,於是家人才對奶粉起了疑心。
等郭先生和家人發現問題後再去愛嬰坊母嬰店,發現這款產品已經全部下架。隨後,他們將這件事投訴到永興縣相關部門,一共接到兩次回應,第一次是要求去做筆錄,第二次回應稱此事件證據不足。
據郭先生介紹,自己的孩子是最近幾個受害兒童中喝這款產品最多的,一共喝了89罐,其他的孩子有多有少,有些症狀也不一樣,不過普遍存在維生素D缺乏,發育遲緩症狀。「我們孩子從會說話到現在,喉嚨一直是沙啞的。」郭先生說。
店員一直按照「奶粉」推薦
陳女士的兒子今年三歲半,前年,孩子也曾是倍氨敏的食用兒童,和郭先生孩子一樣,自己的兒子也是牛奶過敏體質,不能服用普通的兒童奶粉,需要特醫奶粉。她來到位於永興縣三發市場的愛嬰坊母嬰店購買特醫奶粉。當時店員告訴陳女士,倍氨敏這款「奶粉」專門適合牛奶過敏體質的兒童。她不放心,第一次買了一罐給孩子,發現確實不過敏後,又去那家母嬰店買了7罐。陳女士回憶,當時陸陸續續買了不到20罐。食用期間,陳女士發現孩子長的很慢,顱蓋骨也長的比別的孩子慢,「親戚還說我孩子頭顱高,我開始沒在意就以為長那樣。」
在孩子兩歲五個月時,陳女士帶孩子去醫院檢查,結果顯示孩子確實發育遲緩。之前她一直沒有往奶粉方面考慮,直到最近新聞爆出倍氨敏事件郭女士才意識到問題。她表示,自己之前一直以為倍氨敏是奶粉,只看到罐子上的配方粉,並沒有注意到固體飲料幾個字,「店員也是按照奶粉推薦的,並沒有說是固體飲料。」
營養師顧中一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也表示,「固體飲料就是飲料,說白了就是加完水之後,可以形成飲料的這類食品,比如速溶奶茶、速溶咖啡。」
「這簡直是謀財害命。」營養師顧中一說,從受害兒童顱骨突出情況看,兒童出現方顱,是佝僂病典型的骨骼症狀。佝僂病是嬰幼兒中一種比較常見的疾病,全稱是兒童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它不僅僅和鈣、骨骼肌肉有關,甚至還會造成癌症、代謝症候群、感染,影響自身免疫系統。
「奶粉」罐已被取走,將到長沙檢測
陳女士回憶,倍氨酚在衝泡時很難搖勻,有時使很大力氣還是有一些小結塊,當時還問過店員,店員稱那是漂浮的營養成分。後來,孩子不願意喝這款「奶粉」,陳女士就沒再購買。
5月12日,陳女士拿著家中剩餘的半罐奶粉前去永興縣的工商管理局要求檢測,對方表示已經拆裝無法檢測。「5月13日又有自稱是工商局的人過來把奶粉罐拿走了,說是要拿去長沙檢測,不知道為什麼又能檢測了。」她說。
郴州大頭娃娃事件持續發酵,涉事產品倍氨敏以及背後的生產公司引發廣泛關注。據了解生產這款產品的公司是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該公司市場部公關經理曾對媒體表示,公司高度重視,已經介入調查,「倍氨敏」經由第三方檢測產品質量合格、標籤合格,包裝清晰標註是固體飲料,公司沒有誇大宣傳。他稱,「餵養小孩需要營養全面均衡,需嬰幼兒配方奶粉、輔食、水果、維生素、礦物質等,僅僅補充蛋白是不夠的,不能當成奶粉用。」
目前,湖南永興縣市場監管局已就相關事件成立調查專班,並立案進行調查,同時安排報導中的5名孩子進行全面體檢。
一年不到兩次「大頭娃娃」事件
更弔詭的是,這是郴州市不到一年來第二次發生「大頭娃娃」事件。今年3月30日,十幾名家長在「問政湖南」上發文稱,2019年郴州發生一起「大頭娃娃」奶粉事件,「全因郴州兒童醫院醫生向患兒推銷奶粉所致」。所謂的奶粉同樣是固體飲料,名字叫「舒兒呔」。
今年4月16日,郴州市市場監管局對此回應,「舒兒呔」系列固體飲料郴州總代理商為郴州益信康食品貿易有限公司,該公司印製處方箋和宣傳單,明顯誤導患兒家屬,使其認為該產品是專供嬰幼兒食用的特殊食品「嬰幼兒配方乳粉」或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患兒家屬帶患兒到市第一人民醫院兒童醫院看病時,該院個別醫生使用益信康公司印製的上述處方箋和宣傳單,將患兒家屬推介到便民藥房或者母嬰店購買「舒兒呔」系列固體飲料,提供給有過敏等症狀的患兒食用。
稍微一查便發現了貓膩,原來「舒兒呔」背後是一條灰色利益鏈。如果說代理商誤導患兒家屬很無良,那麼個別醫生使用益信康公司印製的上述處方箋和宣傳單,向患兒家屬推介,行為更加惡劣。在這起事件中,有關責任人涉嫌違法犯罪。
4月17日,郴州市市場監管總局在「問政湖南」平臺進行了回復稱,在2019年12月郴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專門調查處理組調查此事,經調查核實,確實存在家長反饋情況。所謂的「舒爾呔胺基酸營養配方粉」並非真正「特醫奶粉」,而是標有「固體飲料」的產品。
戳下方圖片可見網友在問政湖南的留言
及郴州相關部門回復
▽▽▽
根據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提醒,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必須經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批准註冊。合法的產品標籤上會標註產品註冊號,格式為「國食注字TY+8位數字」。還可到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的「服務」板塊中的「特殊食品信息查詢」中查詢核實已獲批的註冊產品信息。沒有標註產品註冊號的或者查詢不到相關信息的,千萬不要購買。
人民日報評論:真相必須揭開
對於湖南再現「大頭娃娃」,人民日報客戶端刊發評論: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真相必須揭開。
原文如下:
十幾年前曾出現的「大頭娃娃」事件,儘管漸行漸遠,卻是不少國人之痛。事發後,一批官員被問責,多名不法商人獲刑。經過重拳整治,特別是制度化治理,近些年坑害嬰幼兒的劣質奶粉已鮮見行走「江湖」。
當前,需要釐清一些基本事實,當初是誰鼓動家長購買這種固體飲料?賣這種固體飲料的店鋪開在哪裡?特別是,這種對嬰幼兒有害無益的固體飲料是怎麼走上市場的?
最蹊蹺的是,這種固體飲料似有「神秘力量」加持。據報導,此類產品主要流向母嬰和醫務渠道,在繳納一定「進門費」後可進入醫院院內商店銷售。而醫院消化科、兒保科、兒童ICU等有處方權的大夫,都是銷售人員重點「公關」的對象。為此,有關部門應徹查此事,並捋清若隱若現的利益鏈。
這起事件,也再次提醒有關監管部門要主動出擊,通過有力有效的監管規範市場秩序。在這個利益鏈中,都有哪些責任主體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監管部門積極履職盡責,絕不能讓嬰幼兒成為少數利慾薰心之徒的「獵物」。
近年來,國家對嬰幼兒奶粉啟動藥品級監管。同時,對食品藥品監管堅持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在這種背景下,此次事件尤其讓人悲憤。保護孩子就是保護國家的希望和未來,誰坑害孩子就對誰依法嚴懲,決不能姑息!
(來源:上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