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頭娃娃」是指嬰兒因食用劣質奶粉而造成的病症,近期成為持續關注的話題,來源於2020年5月11日,湖南電視臺《經視焦點》欄目報導郴州市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進行銷售欺騙消費者,節目講述到:永興縣多名患者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2020年5月12日,湖南郴州永興縣針對母嬰店以蛋白固體飲料冒充嬰幼兒奶粉銷售一事展開調查。
「大頭娃娃」事件再次映入民眾視野,再度激起民憤和眾怒,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無法忘記是的兩次重大奶粉事件的傷痛,再次揭開漸漸淡去的傷疤——
2003年3月,安徽阜陽地區相繼出現嬰幼兒因食用了劣質奶粉而腹瀉、重度營養不良的情況,這些劣質奶粉所含的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等基本營養物質不及國家標準的三分之一,100多名嬰兒陸續患上一種怪病,臉大如盤,四肢短小,這起震驚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惡性事件,組成專案組赴阜陽徹查。
2008年3月,三鹿集團「三聚氰胺」事件,不但讓三鹿集團轟然倒下,也讓喝過三鹿奶粉的消費者談三鹿色變,因為這起比「大頭娃娃」更嚴重的奶粉安全質量事件,既涵蓋了嬰幼兒、也涵蓋了日常消費的小孩、中學生、成年人和中老年人。
「大頭娃娃」事件,這一負面的標籤和符號,有幾個關鍵詞深入人心。
1.受害的嬰幼兒和孩子。2003年3月,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事件這一起極其惡劣的事關人命、嬰幼兒和小孩生命健康的惡性事件,震驚全國,這也是首次定義「大頭娃娃」的惡性食品安全質量事件。多年以後,我們想起「大頭娃娃」,首先聯想到的就是食用劣質奶粉的孩子,千千萬萬年輕父母養育著的受到傷害的孩子。不幸中招的,引發家庭悲劇;倖免於難的,慶幸之餘多了同情和恐慌。畢竟天下父母愛孩子,將心比心,誰又願意有這樣的悲劇發生呢?
2.奶粉安全的質疑。對於嬰幼兒和孩子,奶粉是繞不開的話題,這是孩子「衣食住行」排在核心重要位置,一口吃下去,營養指標是否達標,孩子父母是第一責任人,因為他們是孩子排飲食的選擇者,一旦出現「大頭娃娃」或者說大頭娃娃不幸出現在自己身上,誰不會痛心疾首?誰不會深感自責?誰不會悲天蹌地然後痛罵無良商家找說法呢?
3.乳製品企業的拷問。「大頭娃娃」事件一發生,馬上讓人聯想到的是乳製品企業生產質量是否合格,波及和拖累頭部品牌企業,就是飛鶴、貝因美、伊利、蒙牛等上市企業股價下跌;對於這次湖南郴州永興縣的「大頭娃娃」事件,新浪財經報導,生產企業湖南唯樂可健康產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實控人肖詩弧,同時也是美優高乳業(湖南)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實控人,據美優高乳業官網介紹,其是澳優乳業旗下高端嬰幼兒奶粉品牌,特優奶粉事件發生後,關聯公司澳優迅速切斷美優高的關係,澳優的回答是美優高是經銷商,目前難辨真假。
4.食品安全恐懼。對於每個養育孩子的家庭來說,「奶粉」是孩子是否健康成長的源頭,是食品安全的「試金石」。要知道只要商業交易存在,就一定有假冒偽劣;只要有不良商家在,監管一定有漏洞和「補丁」,監管越嚴格,只能說不良商家的犯罪成本越高、犯罪門檻越高、但不代表他們不會火中取慄。所以對於每個孩子的家庭,不要完全把食品安全全權託付給監管部門,更不要把食品安全寄託給商家的良心,自己對孩子的食品安全負責是首要責任制,這裡的責任是孩子奶粉的產品選型,品牌信譽選型,購買渠道選型,品牌有無汙點的檢測,自身把握好首要的一關,從源頭上就降低了很多風險。
5.無良商家的憤恨。無良商家是商業史上一直存在的特殊群體,就像老鼠,千百年來無論採取怎樣的手段去消滅,繁殖能力依舊很強,從大頭娃娃事件延伸開去看無良商家所涉及的領域,包羅萬象無所不及,從食品藥品日用品,再到皮包公司假印章假發票,甚至到假幣,我們會發現,人類歷史上,只要有商業交易的地方,就一定有「孫悟空」和「六耳獼猴」的真假難辨,對於無良商家我們在憤怒之餘,除了依靠監管部門,還需要佛祖一樣的火眼金睛去識別。
6.食品監管缺失。這一塊兒是針對ZF而言的,食品監管的缺失既跟法律漏洞有關,也跟制度缺失有關,更重要的是人的問題。人性是經不起考驗,食品能否進入流通環節,首先要經過監管部門的檢驗,通過大頭娃娃事件,可以說,監管部門的缺失,一方面體現在流通環節的基本檢驗,另一方面是生產環節的明察暗訪,是否做到了就降低食品安全風險,一旦出現受害者狀告商家,是不是也該狀告監管部門呢?
7.熱搜話題。毫無例外,湖南郴州永興縣的「大頭娃事件」讓郴州上了熱搜,讓名不見經傳的母嬰坊也以這種特殊的方式「出名」,搜索「母嬰坊」三個字,有無數個類似的品牌,所以真相沒有水落石出之前,不能隨便評論「母嬰坊」連鎖店,因為很容易被同名品牌迷惑,但有一點可以的肯定的是,無論是個體戶小品牌「母嬰坊」還是連鎖品牌「母嬰坊」都一定會受到影響,消費者會去質疑,同時也為更多乳製品企業和母嬰連鎖銷售企業再次敲響警鐘!
17年前安徽阜陽出現的「大頭娃娃」事件,儘管漸行漸遠,卻是不少國人之痛。事發後,一批官員被問責,多名不法商人獲刑。經過重拳整治,特別是制度化治理,近些年坑害嬰幼兒的劣質奶粉已鮮見行走「江湖」;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國奶粉乃至中國乳業發展史上的轉折點,改寫了此後整個中國奶牛養殖模式、牛乳檢測標準,也加速了奶粉配方註冊制的誕生,而這期間供應鏈上遊奶農與奶企的矛盾加劇、奶粉行業迅速洗牌;2020年「大頭娃娃」事件再次出現,但願不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因為保護孩子就是保護國家的希望和未來,誰坑害孩子就對誰依法嚴懲,決不能姑息!!!
(作者:譙鋒,10餘年超200萬字企業品牌戰略、文化傳播方案與文案創作。原創作品,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