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案件裁判規則20則(乾貨總結)

2020-09-09 山東高法

編者按:

(註:轉載請註明出處,感謝支持!)城中村改造案件紛繁複雜,審理難度較大。小編對近年來法院審理的涉及城中村改造的典型案例和常見問題進行了梳理匯總,分享給大家,案例觀點僅供參考學習,實踐中遇到類似問題還是要結合具體案件具體分析。

1.城中村改造行為與土地徵收行為的區分

【裁判規則】(1)從表現形式看,被訴城中村改造行為主要是行政機關為推進城中村改造,對相關土地權利人進行搬遷安置,並通過籤訂協議的方式處分了集體土地上房屋,但土地性質仍然屬於集體所有,並無證據顯示集體土地已被批准徵收或者有關部門已啟動土地徵收工作。(2)從訴訟請求看,行政機關推進實施的城中村改造行為,實際上包含了籤訂協議、補償安置、拆除房屋等一系列行為,涉及多個主體、多個環節,當事人籠統地起訴「徵收行為違法」,屬於訴訟請求不明。(3)從權利救濟看,雖然根據在案證據難以將被訴城中村改造行為界定為行政徵收,但作為影響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行政行為,仍應接受司法審查,人民法院可依法作出合法性評判。因此,當事人可就上述城中村改造所涉的補償安置協議、房屋拆除等行為依法提起訴訟。——(2019)最高法行申10221號

2.城中村改造並不必然以徵收集體土地為前提

【裁判規則】目前在法律程序設計上並不存在獨立的徵收集體土地上房屋的環節,通常是在徵收集體土地過程中將房屋納入地上附著物補償範圍。城中村改造並不必然以徵收集體土地為前提,且已於2019年8月26日修改、將於2020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就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又作出新的規定,集體土地領域的管理今後將更加靈活、多元。整體上看,如果不改變土地所有權性質,地方政府針對城中村改造依法具有一定自主管理權;如果需要改變土地所有權性質,則必須依法由省級以上人民政府審批。——(2019)最高法行申10184號

3.籠統要求確認城中村改造行為違法,屬於訴訟請求不明確

【裁判規則】當事人請求確認城中村改造行為違法,但並未明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是徵收、徵用決定,補償決定,還是其實施的行政強制措施、行政強制執行等行為,其訴訟請求不明確,提起訴訟不符合法定條件。——(2019)最高法行申13063號

4.城中村改造項目批覆是否可訴?

【裁判規則】(1)行政機關作出的不具備法效性特徵的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法效性是指行為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果。所謂直接,是指法律效果必須直接對相對人發生,亦即行政行為一旦作成,即導致法律關係的發生、變更、消滅。所謂對外,是指行政行為對於行政主體之外的人發生法律效果,行政機關之間或行政機關內部的意見交換等行政內部行為因欠缺對外性而不具有可訴性。(2)一般來說,城中村改造項目批覆,雖然涉及了城中村改造的有關內容,但其是針對有關單位的內部審批行為,未直接設定當事人的權利義務,對其並未產生實際影響的效果,其法律效果還須通過有關職能部門依職權針對特定相對人作出相應處理決定加以實現,故該批覆不具備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果的特點,不具可訴性。也就是說,在城中村項目實際改造的過程中,相關行政機關作出的徵收、安置補償等直接設定當事人權利義務的行為才產生直接對外的法律效果。——(2018)最高法行申1466號

5.城中村改造方案批覆是否屬於行政複議的受案範圍?

【裁判規則】城中村改造方案批覆系根據地方性文件的規定,上級行政機關對下級行政機關改造方案的內部審批行為,並不直接對外創設權利義務,僅系整個城中村改造的一個程序性環節。對當事人權利義務產生實際影響的是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拆遷安置及補償行為,當事人如對安置補償行為不服,應直接針對安置補償行為提起行政訴訟。城中村改造方案批覆一般不屬於行政複議的受案範圍。——(2016)最高法行申4469號

6.城中村改造實施方案批覆一般不具有強制拆除房屋或徵收宅基地的效力

【裁判規則】城中村改造實施方案批覆一般是行政機關針對村集體自主確定的改造範圍、改造模式等內容所進行的確認,該批覆本身並不具有強制拆除房屋或徵收宅基地的法律效力,未實際影響當事人的權利義務。——(2020)最高法行申6862號

7.政府作出城中村改造批覆能否視為實施強拆行為的委託

【裁判規則】政府作出同意下級行政機關實施城中村搬遷改造的批覆,如果在下級行政機關的請示或政府的批覆中,不包含組織拆除的時間、對象、拆遷工作人員等內容,則該批覆僅是決定對城中村實施搬遷改造,不能將該批覆視為上級政府對下級行政機關實施的強制拆除行為的委託。——(2020)最高法行申7570號

8.城中村改造責任主體的確定

【裁判規則】城中村改造拆遷安置補償方案中明確有關行政機關負責組織實施拆遷補償安置工作。並且,當事人提供的證據也說明城中村改造系由行政機關主導進行。雖然補償方案中規定,相關民事主體為整村改造的拆遷主體,但由其不具有拆除房屋的職權,故其實施強制拆除房屋行為應視為受行政機關的委託,相應的法律責任應由委託機關承擔。本案中,政府對街道辦呈報的城中村改造拆遷安置補償方案作出批覆,同意該方案施行,並批覆街道辦接文後,認真組織實施拆遷補償安置工作。政府的上述批覆行為,系其行使相應行政管理職權的行為。雖然補償方案中規定,集體經濟改制成立的公司為整村改造的拆遷主體,該公司亦認可其實施了拆除當事人宅基地上房屋的行為,但由於其不具有拆除房屋的職權,故其實施強制拆除房屋行為應視為受行政機關的委託。13739號——(2019)最高法行申13739號

9.城中村改造適格責任主體的認定,不能僅憑村委會自認判斷強拆責任主體

【裁判規則】城中村改造適格責任主體,應當結合當事人提供的視頻、錄音、照片等證據,以及城中村改造資金來源、城中村改造后土地歸屬、行政機關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作用等因素進行全面審查和認定,而不能僅以村委會的自認進行判斷。本案中,城中村改造實施意見規定,城中村改造採取政府主導、村集體自我改造、市場運作的模式進行改造。拆遷方案上有行政機關署名並加蓋公章,改造過程中有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參與,改造資金來源於土地出讓金。基於此,雖然拆遷方案中規定村委會是實施主體,其也承認實施了拆除當事人房屋的行為,但由於其不具有強制拆除他人房屋的職權,故其實施強制拆除房屋行為應視為受行政機關的委託,相應的法律責任應由委託機關承擔。——(2020)最高法行申5250號

10、11.村委會組織實施的強拆活動,需要根據在案證據明晰是否存在行政委託還是單純的村民自治組織的自主意志

【裁判規則】實踐中,對於村委會組織實施的強拆活動需要明晰是否存在行政委託還是單純的村民自治組織的自主意志。無論哪種情形一旦存在不法侵權,被侵權人有權依照法定途徑尋求救濟。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在案證據指向村委會組織實施了城中村拆遷改造,並不足以證明由被訴行政機關組織實施了強制拆除行為,故從目前在案證據難以認定被訴行政機關為強拆行為的責任主體。——(2020)最高法行申2732號

【裁判規則】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發生的強拆行為,現有證據均指向村委會,尚不足以證明被訴行政機關參與。本案被訴的強拆行為系事實行為,長安區政府在一審階段提交的《長安區西兆通鎮東兆通城中村改造拆遷安置補償方案》《拆遷清包工實施協議》《西兆通鎮東兆通村委會通告》《東兆通村關於拆遷問題的情況說明》以及《東兆通村民代表召開舊村改造專題會議》等證據,能夠證明該強拆行為並非長安區政府直接實施。同時,申請人提供的證據並不足以證明長安區政府對涉案房屋實施了強制拆除行為,其起訴缺乏事實根據。——(2020)最高法行申2734號

12.村委會在籤訂拆遷補償協議後實施房屋強制拆除的情形

【裁判規則】原告起訴被告實施行政強制拆除行為,應當提供證據初步證明被告實施相應的行政強制行為。如果不能舉證初步證明,甚至有相反證據足以證明被告根本未實施被訴的行政強制拆除行為,則起訴沒有事實根據,不符合法定起訴條件。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當事人就案涉房屋與所在村委會籤訂搬遷協議,明確約定搬遷時間、補償標準等,並按照協議約定領取補償款,涉案房屋被村委會組織人員和設備拆除,當事人未能提供證據初步證明涉案房屋強制拆除行為系被訴行政機關實施。——(2020)最高法行申4872號

13.城中村改造中的拆遷行為不宜假借村民自治形式進行

【裁判規則】在現行土地和房屋徵收補償法律法規框架內,基於「舊城改造」「村改居」或者「新城鎮建設」等實際需要,村民會議或者村民代表會議可以在符合上位法規定前提下,通過村民自治方式決定建設項目和補償事項,並可通過籤訂協議等方式解決補償安置問題;但在未經協商一致情況下村民委員會等自治組織即單方採取強制拆除等方式則涉嫌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強制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與補償條例》等法律法規,對強制搬遷合法房屋的步驟、程序和方式有具體明確的規定,並未規定村民委員會等自治組織有權實施強制搬遷和強制拆除。——(2019)最高法行申3801號

14.城中村改造中簽訂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的效力

【裁判規則】城中村改造是介於集體土地徵收和國有土地上房屋徵收的行政行為,更多的側重於事實行為和政策性文件的支持,實質上是法律規定不完善情況下對城市建成區範圍內集體土地進行改造、建設的一種探索和改革行為,這種行為在總體上有利於原住居民的財產增長,有利於推進城市建設,有利於提高行政效率。也因此,對於此類行為的審查,往往缺乏法律法規依據,更多的是合理性審查,而不是合法性審查,只要其不違反法律法規的禁止性規定,不侵犯公民的重要財產權,就可以不受法律優先及法律保留原則的限制。——(2019)豫行終1104號

15.能否以未作出徵地批覆為由撤銷拆遷過渡協議

【裁判規則】拆遷過渡協議屬於行政協議的一種,對於行政協議的合法性審查,在不違反行政法律強制性規範的情況下,可以適用民事法律規範。籤訂拆遷過渡協議目的是落實城中村改造工作,協議內容為房屋拆遷、過渡事宜,其約定的過渡費、搬遷補助費等標準亦在合理範圍之內,不存在法律規定的可撤銷的情形。拆遷過渡協議籤訂時,行政機關雖未取得徵地批覆,但徵地批覆是否作出並不影響當事人對其權利義務的認知,不屬於合同法規定的重大誤解、顯失公平以及欺詐、脅迫或乘人之危等可撤銷的情形。——(2018)最高法行申5439號

16.拆遷安置補償協議的效力否定

【裁判規則】在不履行行政協議職責案件中,行政協議是當事人要求行政機關履行法定職責的依據,行政協議是否合法有效,是判斷行政機關是否應當履行行政協議的先決問題。對行政協議效力的判斷,要結合行政訴訟法及合同法的相關規定對重大公共利益、契約的安定性、形式上的依法行政、當事人的信賴利益等價值進行利益衡量,在各種價值之間取得相對平衡。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行政機關與被拆遷人籤訂拆遷安置補償協議時適當突破有關規定,提高給予被拆遷人的補償標準,從維護契約自由、維持行政行為的安定性、保護行政相對人信賴利益的角度出發,可以認可行政協議的效力並要求行政機關予以履行。但補償協議中給付標準明顯突破了法定標準、行政相對人故意隱瞞真實情況或偽造虛假材料籤訂協議獲取不正當利益、行政協議的基本依據虛假,履行行政協議會給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則不宜認可協議效力並要求行政機關履行。——(2019)最高法行申5940號

17.城中村改造中的拆遷通告是否可訴?

【裁判規則】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如果拆遷通告逕行規定了拆遷範圍、要求停止生產經營、規定期限內搬離拆除現場等內容,對被拆遷人的權利義務產生了實際影響,具有可訴性。——(2019)最高法行再34號

18.不具有強制執行力的房屋拆遷安置實施方案通知不可訴

【裁判規則】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如果行政機關發布的房屋拆遷安置實施方案通知及所附的實施方案均沒有強制實施的相關條款內容,行政機關也明確表示該方案不具有強制執行力,當事人不同意籤訂房屋徵遷安置協議,政府不會對其實施徵遷,則該通知及方案不產生強制力,一般不具有可訴性。——(2019)最高法行申13732號

19.村民通過自治程序形成的拆遷安置補償方案的行為是否可訴?

【裁判規則】「村民自治」模式下城中村改造行為的性質,應當綜合考慮拆遷補償方案的實際製作主體、實際補償主體、政府的參與程度、土地改造後的用途等情形來加以確定。如果拆遷補償方案的實際製作主體、補償資金的實際支付主體、最終的用地主體或受益主體以及實際的拆遷實施主體均是政府及有關部門,則應當認定該行為超出了村民自治行為的範圍,有逃避徵地批准法定程序之嫌,相關行為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2018)最高法行申1614號

20.在未籤到補償協議的情況下,以「拆違」促「拆遷」屬濫用職權

【裁判規則】城中村改造過程中,因拆除被徵收人房屋而發生行政爭議。由於農村發展程度及行政管理的實際情況等,農村集體土地上房屋普遍存在著只有部分建設手續甚至完全缺乏建設手續的情況,這是一種客觀現實,不是農村居民能夠克服和解決的,其不存在過錯。相反,這種管理現狀在很大程度上是行政機關造成的。行政機關在當事人未籤訂拆遷補償協議的情況下,不遵循法定的組織實施程序,逕行將被拆遷人房屋認定為違法建築並強制拆除,其執法目的不是為了嚴格農村土地的管理使用,而是為了避開法定的組織實施程序、加快拆除進程,屬於濫用職權行為。——(2017)豫行終2450號

(註:轉載請註明出處,感謝支持!)

相關焦點

  • 城中村改造案件裁判規則20則
    【裁判規則】(1)從表現形式看,被訴城中村改造行為主要是行政機關為推進城中村改造,對相關土地權利人進行搬遷安置,並通過籤訂協議的方式處分了集體土地上房屋,但土地性質仍然屬於集體所有,並無證據顯示集體土地已被批准徵收或者有關部門已啟動土地徵收工作。
  • 【法律實務】城中村改造案件裁判規則20則
    ——(2019)最高法行申13063號 4.城中村改造項目批覆是否可訴? 【裁判規則】(1)行政機關作出的不具備法效性特徵的行為不屬於行政訴訟受案範圍。法效性是指行為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果。所謂直接,是指法律效果必須直接對相對人發生,亦即行政行為一旦作成,即導致法律關係的發生、變更、消滅。
  • 土地收回案件裁判規則24則(乾貨總結)
    但行政機關在作出收地決定前,未聽取當事人的陳述、申辯意見,也未遵循《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第5條和第20條規定的正當程序要求,有違程序正當原則。——(2020)最高法行再100號《土地管理法》第58條規定詳見上文。
  • 土地收回案件裁判規則25則(乾貨總結)
    作出較大數額罰款等行政處罰決定之前,應當告知當事人有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當事人要求聽證的,行政機關應當組織聽證。)——(2019)最高法行申9069號【裁判規則】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土地閒置為我國法律所禁止,珍惜和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國土地政策的根本。
  • 「高法速遞」土地收回案件裁判規則25則(乾貨總結)
    ——(2017)最高法行申8467號2.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決定的合法性審查【裁判規則】1.實體方面,行政機關是否能夠提交證據證明收回涉案土地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有關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報經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權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國有土地使用權:(一)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的;(二)為實施城市規划進行舊城區改建,需要調整使用土地的
  • 最高法裁判傳遞的重要訊息:城中村改造未必是徵收性質!
    ■點擊右上角【關注】「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百家號■本文作者:王小明 北京在明律師事務所導讀:城中村改造並不必然以徵收集體土地為前提,新《土地管理法》就宅基地、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等又作出新的規定,集體土地領域的管理今後將更加靈活、多元。
  • 河南高院案例 :因城中村改造而籤訂的補償安置協議的司法審查
    【裁判文書】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行 政 判 決 書(2019)豫行終1104號 上訴人(一審原告)卜建萍,女,漢族,,住鄭州市金水區。 委託代理人姚萬朝,上海錦天城(鄭州)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卜建萍因訴被上訴人鄭州市金水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金水區政府)、鄭州市金水區豐慶路街道辦事處(以下簡稱豐慶路街道辦)確認行政協議無效一案,不服鄭州鐵路運輸中級法院(2018)豫71行初1158號行政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後,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案件進行審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法院類案檢索與裁判規則專題匯覽154則 ( 上)
    )》(2020年7月31日起試行),確立了「同案必須同判,類案必須檢索」的司法適用標準,旨在通過健全完善類案檢索機制,使在先案例成為法官作出裁判的重要參照或參考。下述推薦的這套《中國法院類案檢索與裁判規則專項研究》系列叢書可謂為當前類案檢索的集成佳作。全書歷時一年多,由中國應用法學研究所組織最高人民法院審判理論研究會及其下設18個專業委員會的研究力量,組建20餘個專項研究團隊,開展中國法院類案檢索與裁判規則專項研究。
  • 仲裁司法審查案件的審理思路和裁判要點(類案系列)
    為全面提升法官的司法能力和案件的裁判品質,進一步促進類案價值取向和適法統一,實現司法公正,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探索類案裁判方法總結工作機制,通過對各類案件中普遍性、趨勢性的問題進行總結,將法官的優秀審判經驗和裁判方法進行提煉,形成類案裁判的標準和方法。
  • 法院類案檢索與裁判規則專題匯覽154則 ( 下)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裁判規則(一),一方當事人請求工程造價鑑定,不予支持▌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裁判規則第20條:訴訟前雙方已就工程價款達成結算協議的,一方當事人要求對工程造價進行鑑定的,不予支持
  • 最高法判例:對「城中村改造行為」不服如何尋求救濟
    裁判要點「城中村改造行為」,也即被申請人推進實施的城中村改造行為,實際上包含了籤訂協議、補償安置、拆除房屋等一系列行為,涉及多個主體、多個環節,再審申請人籠統地起訴「城中村改造行為違法」,屬於訴訟請求不明
  • 昆明城中村改造的「十年之路」,破難仍在路上!
    近日,昆明市官渡區城市投資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官渡區六甲盤龍村回遷安置房建設項目(棚戶區改造)將啟動建設 ,建築面積約117萬㎡,總投資43.4億元。 包括寶華寺地塊、243號規劃路等在內的六甲社區城中村項目改造消息,又將人們的視野拉回到十年間的昆明城中村改造。
  • 撫養糾紛案件裁判要旨歸納總結
    現結合典型案例,對此類案件的審理思路和裁判要點進行梳理、提煉和總結。 在《民法典》對子女意見從「考慮」調整為「尊重」的前提下,當子女意見與其他撫養條件發生衝突時,如何妥當裁判成為審理此類案件的難點之一。 (三)撫養費數額確定難 子女撫養費一般可根據子女的實際需要、父母的負擔能力和當地生活水平確定。
  • 城中村改造適格責任主體的認定,不能僅憑村委會自認作出判斷
    最高法判例:城中村改造適格責任主體的認定,不能僅憑村委會自認作出判斷裁判要點城中村改造適格責任主體,應當結合當事人提供的視頻、錄音、照片等證據,以及城中村改造資金來源、城中村改造后土地歸屬、行政機關在城中村改造過程中的作用等因素進行全面審查和認定
  • 黃崗社區城中村開始改造
    本報1月21日訊(記者張素芬)1月20日,隨著轟隆一聲,位於濱河南路以南、黃崗路以西黃崗社區城中村改造項目內的3棟老式廠房和10餘戶住宅房屋正式開拆。  黃崗社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拆遷工作正式啟動,打響了藥山街道2020年城中村改造項目的「第一炮」。
  • 五華區城中村改造現狀:進入改造階段近70%
    截至目前,屬區內實施改造的40個城中村中,過規並啟動改造的有22片26個村,其中19片23個村進入回遷安置房建設,並已有7片8個村(上莊村一期、蘇家塘村、前所村、後所村、龍院村和上峰村一期、黑林鋪村、觀音寺村)回遷房已交房,6片6個村(北倉村、右營村一期、尚家營村、浪口村、沙溝尾村、崗頭村)回遷安置房封頂斷水。
  • 撫養糾紛類案件的審理思路和裁判要點(類案系列)
    該類案件涉及人身關係、財產關係等多重關係交織,因此不僅要審查涉案家庭過去或現時的事實因素,還要在審查法定因素後綜合考量諸多酌定因素,以確保在充分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前提下,平衡父母與子女的利益。現結合典型案例,對此類案件的審理思路和裁判要點進行梳理、提煉和總結。
  • 軟體產品買賣合同糾紛案件裁判規則匯總: 管轄、合同成立、交付
      一、軟體產品買賣合同糾紛案件裁判規則之管轄【裁判要旨】《合同法》第62條,【案例索引】浙江省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2017)浙01民終8229號裴某、某公司返還原物糾紛二審民事判決書二、軟體產品買賣合同糾紛案件裁判規則之合同成立的認定
  • 杭州城中村改造交出一份亮眼的階段性「成績單」
    城中村改造事關民生、事關發展,是融城市、經濟、社會結構轉型為一體的龍頭性工程,也是杭州加快城市國際化、建設世界名城的基礎性工程。  為期兩天的城中村改造「互看互學」大比武活動與7月26日下午舉行的城中村改造工作推進大會,樹立了標杆,總結了經驗,振奮了精神,堅定了信心,為全力打贏城中村改造這場硬仗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 實務乾貨!如何處理公司債券糾紛?看這28個裁判規則就夠了
    所分享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僅供讀者學習參考,不代表本號觀點債券交易違約案件的28個裁判規則作者:李舒 趙躍文 (北京雲亭律師事務所)//編者按///2020年7月15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全國法院審理債券糾紛案件座談會紀要》(法[2020]185號)(以下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