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有教無類比因材施教更重要
新法首次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不得將學校分為重點學校與非重點學校,學校也不得分設重點班和非重點班。新法之效如何?近日,深圳一位中學老師自曝學校分班內幕,將新法的高調施行與低調現實擺在公眾面前。所在中學則稱,並沒有開設重點班,將學生分層而不是分班,是為了因材施教。 應當承認,中學階段重點班、普通班,以及奧賽班、特長班之分久已存在。
-
重點班和普通班,學校為什麼存在分班現象?
高中階段,分班成為了主流,到了高中,幾乎所有學生都會發現自己開始面臨分班,除非是去那些非常重點的,超級厲害的學校。只是方式或有不同,在新高考模式之下,有的學校分班是為了讓學生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學習。不過在大多數高中,還是按照大家熟悉的重點班和普通班來分。能夠不分班的學校,是因為生源太好,沒有進行分班的必要。
-
學校總按成績將學生分開,分成了重點班和普通班,這樣合理嗎?
學校總按成績將學生分開,分成了重點班和普通班,這樣合理嗎?相信很多地方的中學都會採取一個分班的策略,讓那些學習拔尖的學生組成一個重點班,讓那些學習一般的學生進入普通班。不少人都有點疑問,究竟這樣合理嗎?
-
義務教育階段,有必要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嗎?會不會不公平?
客觀來說,將學生分為重點班和普通班,也是有一定好處的。主要是便於老師根據學生知識底子、接受知識的快慢、解決問題的能力,合理調控教學進度,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簡單說,就是便於因材施教。 但毫無疑問,義務教育學校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其害處更是非常明顯。請看下面幾點內容。
-
考上高中,還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嗎?
對於那些,考上高中的來說,進入普通班和進入重點班是否有差別。雖然現在各地教育局大力打擊,嚴厲控制,不讓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但是據我了解,各地的各所高中還是都設有重點班。因為這個班級是重點班,所以三年結束高考,全班都考取了本科,其中就有十多個人考取985大學。現在已經過去十多年的時間了,依舊是這種情況,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這句話並不是沒有原因的。在普通高中和重點高中的差別很大,就算都在重點高中,他的普通班和重點班的差距也非常大。
-
高中可以分普通班和重點班,初中小學卻不行,最大的障礙是這個
高中階段,為了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幾乎所有的學校都分普通班和重點班。以上海最好的四大名校來說,重點班的目標毫無疑問是為了進清華北大,最少也是華東五校這一個級別的。而普通班的目標相對低一點,以985大學為目標。但這並不是說普通班的學生就差,儘管和重點班教學難度上區別明顯,普通班考上清華北大的也不乏其人。
-
因材施教才是最大的教育公平
我們不能責怪家長的「功利」,家長都想給自己的孩子找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這種環境不僅是自然環境,更有學校的軟環境,包括師資力量,校園文化等等,其中還包括了生源差距,後者,普通中學處於難以逆轉的劣勢。但普通中學也會想辦法「虎口奪食」,從重點中學分流極少部分生源。其中一個重要對策就是分班教學,辦「重點班」和「普通班」。
-
因材施教:這就是有些知識點老師不告訴普通班學生的原因
有的老師會在普通班不講稍難的知識點,他們這樣做,其實就是區別對待、因材施教。我上初中時在一個鎮上,初三年級三個班也就是就是160多人,雖然明面上沒有分尖子班和普通班,但大家心裡都有數,一班就是尖子班。我剛進校時分在三班,初二下半年由於我的成績在三班第一,在全級也排在了前20名左右,後面把我調整到一班,我才知道原來數理化老師講的一些題,以前在三班根本沒聽到過。在實際教學中,老師會根據學生的情況有選擇的教學,因材施教,這樣做也沒什麼不好。歸納起來,原因無非有三個:第一,學生吃力不願學。
-
北大教授盧曉東:因材施教是個很大的「誤會」異見
簡單地對學生之材予以判斷,大部分情況下會出現對學生之材的分類,例如,有些學生是上等材料,可以用來雕琢藝術品;有些是中等之材,可以打磨為一個簡單的小玩意;有些是下等材料,也許可以因陋就簡地磨一下;或者有些乾脆就是朽木不可雕了。這樣的分類在學校自然會導致分班,導致擇校。我們現在的教育世界,似乎就是因材施教的世界。
-
中小學重點班和普通班,該不該有?為何有的家長支持,有的反對?
這樣來看對於不能到重點班的學生來說就是一種不公平了,畢竟他們也是祖國的花朵,有享受一樣教育的權利呀!本來大家都是一樣的人,為何要有普通班和重點班之分呢?這是不是給人來了一個三六九等的劃分呢?其實教育部去年11月份,就公布嚴禁中小學生分重點班和普通班了。
-
為什麼這種中小學還要分普通班和重點班?看完你就明白了
義務教育階段,分快慢班肯定違規 ,但是,或明或暗分班的學校不是少數,只不過名稱不同罷了,不叫重點班,普通班,不叫快班,慢班。改稱實驗班,創新班,或者A班B班等等,但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目前,一些中小學有普通班和重點班,這種現象是正常的。許多家長發現他們的孩子不在重點班,會盡最大努力讓他們進去重點班。
-
學校分了快慢班,優秀教師教重點班,普通教師教普通班,你怎麼看
學校分了快慢班,優秀教師教重點班,普通教師教普通班,對此你怎麼看?對於學校分快慢班一事,一直都是爭議不斷,有人認為分快慢班把孩子分為了三六九等,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有人則認為分快班是因材施教、資源合理分配的一種體現。
-
學校分設重點班和普通班,家長覺得不公平,老師卻這樣說……
第一,重點班的起源雖然大家都知道重點班和普通班,但是並沒有多少人知道重點班的來歷,其實重點班還是在恢復高考的時候出現的。大家一定知道著名的黃岡中學吧,重點班就是起源於這裡,當時黃岡中學用了學校23名成績優秀的學生組成尖子班,用學校最好的教師資源來培養,讓這些23人去參加高考。
-
論「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這一知識點,是考試當中的重點內容,在書上很多地方都涉及到,接下來,我們就一一展開。首先,我們要知道,因材施教這一詞彙,最早的出現,是誰提出來的呢?有很多同學可能會覺得是孔子,然而,並不是,只能說孔子是最早做出這一行為的人,但是他並沒有給自己的觀點起名叫因材施教,是後來,朱熹把孔子的一系列言行進行總結,因此才出現「夫子施教各因其材」的論斷。
-
高一分班考一定要重視,寧可到重點班當雞尾,也別到普通班當鳳頭
軍訓不是每個人都會參加,有些人的身體條件不允許可以申請免軍訓,不過分班考是每一個學生都要參加的。因為這關係到孩子讀的是重點班還是普通班,有些家長在孩子中考完就給他培訓,提前預習高中的內容,就是為了分班考能考進重點班,甚至不惜花錢找關係買進去。
-
簡析:普通高中階段,分重點班和普通班教育教學的必然性與合理性
簡析:普通高中階段,分重點班和普通班教育教學的必然性與合理性近日,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要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實行均衡編班,不分重點班與非重點班。編班過程邀請相關人員參加,接受各方監督。高中教育教學中的重點、普通分班,有其必然性。普通高中教育不在義務教育階段,是專門針對初中有一定理論基礎、有理論培養價值的學生的,屬於稀缺性資源,暫時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供需矛盾尖銳,使高中階段必須實施重點班和普通分班教育教學。
-
分班教學是最好的因材施教,為何教育局堅決反對,終於知道原因了
古今中外,因材施教一直是教育界最推崇的,也是最符合客觀情況。你讓朗朗去搞物理,讓楊振寧去彈鋼琴,搞不好就是兩個廢材,但他們在各自領域裡卻都是佼佼者。同樣,學生的基礎不同,理解力不同,分班教學是最合適的教學方式。分班教學因為一個班級的學生水平相差有限,能夠最大程度地提高上課效率。這點,無論是提高班,普通班還是差班都一樣。
-
學校設立重點班和普通班,家長普遍覺得不公平,教育人士這樣說
導語:學校設立重點班和普通班,家長普遍覺得不公平,教育人士這樣說我們都知道高中其實對於現在的孩子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時期而在高中使他們的學習任務都非常重,所以說在這個時候很多孩子們在學習的素質,還有成績上面都會出現一些差距,而這種現象從而使得在高中當中分出了重點班
-
劉建瓊:懂得「因材施教」
何謂「深其深,淺其淺,益其益,尊其尊」? 原句出自《墨子·大取》(2007年,中華書局),說的是施教應關及學生知識程度。程度較深者以較深知識教之,程度較淺者以較淺知識教之,以增長之法對待其長處,以尊重之態對待其自尊,意即受教因人法異。
-
學校為什麼要分尖子班和普通班?這對學生來說有必要嗎?
學校為什麼要分尖子班和普通班?這對學生來說有必要嗎?我認為是有必要的。網絡上、現實中總是會有人抨擊,說學校區分重點班和普通班,就是為了該學校升學率、成績合格率的需要,這種做法是打擊學生自尊和自信的毒瘤。所有學校、老師應該對好生、差生一視同仁,不分好壞。這就像運動員組成跑步訓練隊,一定會有跑得快的,也會有跑得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