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小陳說教育(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近日,大部分省份的高一新生準備開學了,孩子考入高中會立馬面臨兩件事--軍訓和分班。
軍訓不是每個人都會參加,有些人的身體條件不允許可以申請免軍訓,不過分班考是每一個學生都要參加的。
因為這關係到孩子讀的是重點班還是普通班,有些家長在孩子中考完就給他培訓,提前預習高中的內容,就是為了分班考能考進重點班,甚至不惜花錢找關係買進去。
為什麼家長如此熱衷重點班呢?其中有很多我們看不到的優勢。
重點班和普通版最大的區別就在於教育資源的不平衡,重點班的老師都是學校最好的,一般都是本年級的學科主任,學科主任一般都是從事教育行業有一定時間,且有一番建樹的。
而普通版的老師可能就是剛剛研究生畢業,教學資歷淺的老師。
大家都知道,學校要是開什麼大會,都是領導在前面長篇大論,底下的學生左耳進右耳出,重點班的老師有時就不會讓學生參加這些活動。
他們會說:「你們就在教師自習,有什麼事,我擔著。」校長也管不了,重點班的學生可都是學校的寶,怎麼可能耽誤他們的學習呢?
這只是一個例子,重點班享有的特權還有很多。
重點班的學習氛圍肯定是和普通版不一樣的,和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一起讀書,自己也會被帶動,想想看,大家都在認真讀書,你也不好意思在那玩啊。
在這樣的帶動下,就算是「差生」也會一點點提高,這就是很大的影響了。
學生互助,強強聯合也是一個提高成績的方法,有什麼難題都不用去找老師,幾個人一起討論答案基本就出來了,而且那些難題總有那麼幾個人會,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看了這麼多重點班的優勢,那麼問題來了,重點班的存在對其他學生公平嗎?重點班該不該存在?
雖然國家明令禁止學校分重點班,但是各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會分成不同層次的班級,這樣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我認為重點班的存在是利大於弊的。分層次教學,因材施教,有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從學校的角度看,分重點班很大一方面原因是為了提高升學率,不想讓那些尖子生接受的教育良莠不齊,白白耗費了一個進重點學校的機會。
從老師的角度看,任課教師的水平不一樣,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也有很大差異,也便於老師的管理。
分層次教學才能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學生的基礎相差太大,老師的進度也會變慢,因為要時時刻刻照顧那些基礎不太好的學生,那樣就浪費了尖子生的時間。
從學生的角度看,這就讓學生知道,初中的優秀並不代表高中的一騎絕塵,「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夜郎自大,看到這麼多和自己水平相當甚至比自己優秀的學生,上進心也更足,有比較才有進步。
凡事都有兩面性,分重點班是國家禁止的,那就是有它的不利面。
重點班培養出一個狀元,就是學校的金字招牌,就是學校的免費廣告,吸引更多學生來就讀,這樣出狀元的機率就更大,學校也更熱衷此事。
對學生來講,有些學生在初中就是「人中龍鳳」,在普通班也是前幾名,一到重點班就變成了倒數,這對學生的打擊很大,心理落差太大,喪失前進的動力,成績也很難大幅度提高。
重點班學生之間的競爭會更激烈,學生居安思危的思想也會加強,這也許是一個契機,要是有這個機會,Y老師還是建議家長,逼孩子一把,讓孩子進入重點班。
高一時高中的起跑線,在這起跑線上,希望重點班能為自己助力。
本文由「小陳說教育」原創發布,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刪圖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