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學生劇組」不一般
走進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微電影《起航》的拍攝現場
你知道校園微電影是怎樣拍攝的嗎?如果布光、收音、化妝、現場調度等環節有本行業的專業人士現場教學,會擦出怎樣的火花?12月2日,記者走進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微電影《起航》的拍攝現場,來看看該校新聞傳媒系廣播電視編導班和新聞學班二年級的學生們是如何在專業影視團隊的指導下,一邊拍攝微電影一邊現場學習的。
部門齊全、架構完善,這個劇組很專業
《起航》是由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新聞傳媒系2019級編導班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由2019級編導班和2019級新聞班共同參與拍攝的一部微電影,講述高三學生楊帆面對未來做出選擇、重新認識父愛的故事。這部微電影也是該系課程實踐創新的一個新的嘗試,把教學搬到片場,讓學生邊拍邊學邊練。
當天9時10分,在簡單的開機儀式後,劇組進入學校的一間辦公室,準備拍攝一場內景戲,主要劇情是楊帆的父親與老師就楊帆的學習成績下滑問題展開討論。
打掃現場、調試燈光、鋪設滑軌,現場人影攢動,每個人都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低下頭,滿地的器材和電線;抬起頭,燈光明晃晃地照著,一旁的白色反光板和黑色反光板將光線變成導演想要的質感。導演戴著耳機坐在監視器後,與其他工作人員溝通,副導演、場記、化妝、劇務等嚴陣以待。
「攝影開機。」
「錄音開機,全場安靜。」
「7場5鏡,4次。」
隨著一聲清脆的場記板打板聲,當天的拍攝正式開始,攝影、錄音、場記各小組馬上進入工作狀態。一個鏡頭結束,導演喊「卡」,這邊副導演、攝影馬上與導演溝通拍攝效果,那邊的化妝師也馬上給演員補妝。
整整一早上,這樣忙碌和專業的氛圍充滿整個片場,如果不提醒你現場工作人員多是大二的學生,你可能會誤以為闖入了某部電影的拍攝現場。
在結束了辦公室內景的拍攝工作後,全劇組將在當天下午轉場外景地進行拍攝。
專業指導讓教學「走向片場」
「這個燈再往這邊撤一下。」12月2日上午的拍攝,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新聞傳媒系外聘教師、專業攝影師李江一直在現場,他隨時指導著學生們,比如片場需要注意的細節、拍攝時的訣竅、臨場遇到問題如何處理等。
與此同時,另一位指導老師、甘肅勁大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石良也盯在現場,見錄音師的錄音麥跟不上演員的步伐,他立刻傳授小竅門。作為一名專業製片人,這是他第二年輔導知行學院的學生們拍攝微電影了。
除了李江和石良,錄音、化妝、燈光等部門也都配備了久經片場且擁有豐富拍攝經驗的專業從業者擔任指導老師,他們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教,一個細節一個細節地扣,看起來瑣碎,實則彌補了課堂教學的短板,能讓學生在拍攝片場遇到的問題立即得到解決。
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新聞傳媒系編導班大二學生張正楠是《起航》的導演,對於這種專業人士跟組教學的方式,張正楠很有感觸。「專業老師在現場的指導跟課本上的學習是完全不一樣的。」張正楠說,這次系裡邀請了影視傳媒行業的專業人士全程跟組指導、現場教學,既讓大家見識了專業的劇組運作,又讓大家提前感受到準專業劇組的拍攝氛圍,還讓大家學到很多平時學不到的東西,比如鏡頭的處理方式、演員的調度、突發狀況的處理等。
與張正楠的觀點類似,石良也認為,專業人士的加入,使得「學生劇組」有了更多的「專業感」,能更好地幫助他們掌握拍攝技法。「跟課堂教學的各學科獨立授課缺乏協同比起來,專業團隊教學可以讓同學們從一開始就熟悉影視製作的全流程。」石良說。
李江也表示,參與指導學生拍攝的老師會用市場主流的專業設備教學,有助於學生在接觸專業伊始就可以做到規範操作,讓教學與市場不脫節,保證學生在畢業後可以迅速走向工作崗位。
西北師範大學知行學院新聞傳媒系副主任何蓉說:「我們邀請專業的劇組人員來到校園微電影拍攝現場,以現場教學的方式,教給學生們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既拓展了新聞傳媒實踐的方式,也能給學生們帶來成就感。」何蓉同時表示,這部微電影也是廣播電視編導班和新聞學班共同完成的一份期末作業,老師會把學生在拍攝片場的表現納入考評環節,有助於站在整個電影製作流程的角度,更全面、立體、真實地考察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