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高考已經順利落下帷幕,但關於高考的討論仍未結束,很多考生和高中老師都會發現這樣一個趨勢,就是參加高考的總人數總是逐年上漲,競爭難度也是越來越大,尤其高分段的人數越來越多。不過,出生率多年來總體保持平穩,那為何參加高考的人數總是在逐年上升,從哪裡冒出這麼多的競爭者呢?
為此,我們通過對比2020年各省高考報名人數和2017年高中入學人數,從而得出下表。正常情況下,假設沒有復讀生,並且所有入學高中的學生都按時參加高考,那今年高考報名人數應當等於2017年高中入學人數。
然而,從表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兩個數字相差很多。從中或許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高考人數之所以逐漸上升,競爭愈加激烈,主要是因為復讀生的人數太多所造成的。尤其在那些競爭比較激烈的省份,復讀生人數和所佔比例往往更高。
其中,河南省參加高考的復讀生比例竟達到了驚人的40.36%,接近一半的考生都是復讀生?這個數字太恐怖了!2020年高考報名人數為115.8萬,而2017年高中入學人數只有69.06萬人,也就是說,今年河南有46.74萬名復讀生報名參加高考。
四川、安徽、廣西、陝西等省區同樣不甘示弱,參加高考的復讀生比例均超過30%,幾乎每3人參加高考,就有1位是復讀生。如此,競爭怎麼可能不激烈?
同時,我們還可以得出另一個結論:相比於東部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中西部省份的復讀生所佔比例更高。而與考生數量、試題難度、競爭氛圍沒有直接的關係。
例如,山東、江蘇、浙江等省份的高考競爭壓力也很大,但復讀生比例就不高。同時,廣東也是人口大省,2017年高中入學人數僅次於河南,但復讀生比例就遠沒有河南那麼高。
據分析,這主要是兩個因素造成的:一是省內的教育政策導向。比如,廣東、山東等省份儘管高考競爭激烈,但教育部門總體上不提倡復讀,公辦高中也基本上不招收或嚴格限制招收復讀生;而河南卻恰恰相反,很多高中都在爭搶復讀生。
二是經濟更發達的省份,教育資源和就業機會也更多。即便高考發揮失誤,考得不理想,也有大量省內低一檔的院校可以選擇,只要專業選得好,未來就業前景仍然十分廣闊。而中西部省份的考生,更需要通過一次成功的高考,來改變人生軌跡和命運。
因此,很多還沒有參加高考的學生及其家長都在呼籲嚴格限制復讀生數量。例如,將高中教育納入義務教育中,高考只能免費參加一次,允許復讀,但限制次數,且需要自掏學費和考試費;或對復讀生採取降分錄取措施等。
廣東和山東不提倡復讀,一定是考慮到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復讀生就像滾雪球一樣,只會越滾越大、越滾越多。河南就大有此趨勢。
不過,這也是一個立場的悖論,處境不同,看法也會不同。第一年參加高考的學子自然希望競爭者少一些,但萬一考砸了,自己需要去復讀,就會持另一套觀點。
學生應該有復讀和再考的權利,但這又勢必對未來的考生造成更大的壓力和不公平。為此被迫選擇復讀、浪費青春的學生會越來越多。確實很矛盾。
之所以有太多學生想復讀,想通過考一所更好的大學來翻身,正是因為讀一所所謂「低檔」的高校沒有面子、被人看不起,將來對應的工作也是辛苦、收入低、不體面的。
因此,個人認為,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可能有些「烏託邦」,尤其在我國當前環境下,但仍然不失為一個努力的方向,畢竟很多歐洲國家已經做到了,那就是儘量縮小不同行業和職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尊重所有的行業和崗位,從高端的到初級的,讓從事任何工作的人都能感受到體面和被尊重。同時,豐富並鼓勵選擇多種教育形式,比如職業教育。為職業教育畢業生提供同等的發展和晉升機會,不以學歷為歧視。
聽起來是不是太理想化,太難實現,又不符合國情?對此,你有什麼看法,是否認為應當限制復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