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自古我國人們便對玉石具有獨特之情懷,古代詩人甚至為它寫詩,以表其對玉石之喜愛,像「翠竹法身碧波潭,滴露玲瓏透彩光。」等詩句。而不可忽視之處在於,玉石還被人們冠以美好無暇之意,更有「溫潤如玉」「膚如凝脂」等詞語來形容人美好的品格及相貌。有如此美好之意的玉石更是令許多人心生嚮往,故而玉石的衍生產品隨之出現。像玉石桌子,玉石掛墜等。玉石也分不同種類,其中最稀有最珍貴之類別便是血玉。因其樣貌獨特具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故其價格也是極高的。一些不法分子便看中其高額價值,想藉此謀取利益。人們只知不法分子在犯法,卻不知文物販子造假有多可怕?把玉塞進活羊體中,3年後將玉取出賣天價。
一、 血玉形成
古籍有言:「衣白衣,服白玉。」此句乃形容白玉之特色。但自古至今具有神秘色彩的玉石仍是血玉。血玉,顧名思義,因其色澤像極了鮮血而得名,在陽光的照耀下,血玉剔透潤澤的同時便顯示出了自身獨特之色澤。其形成過程及方式也是眾說紛紜。至今仍無一個準確的說法可供世人考究。
血玉一般乃已故之人所佩戴之玉石。此玉石會隨著逝者一同下葬,在此期間血液便會進入玉石內,隨著時間流逝被盜墓者挖出賣給收藏者,而後將其給新的已故之人佩戴。如此之法周而復始幾次,方能成為血玉。因此其形成所需誘因眾多,所以血玉便更顯其珍貴。因血玉色澤溫潤,其內部血色紋理如人之血管般具有特色。細細觀賞竟有別樣之美感,令人愛不釋手。但這血玉是否是人之血液沾染而成,還有待考究。
二、 為制血玉煞費苦心
專家經研究給出了大眾這樣一個結論,那便是由於陵墓之中有鐵元素的存在,鐵元素會經過氧化分解這一歷程,分解後的物質被玉石吸收故而產生了血玉,但若以此法而行,製作玉石仍需較長的時間。那些以倒賣血玉為生之人自然不可能以這種方式製作血玉。
一些人為謀取私利,想要在短期內得到血玉。便只能在血玉的製作過程上動了壞心思,經過種種實驗,他們竟選擇了極其殘忍不堪的法子。那便是將提前選取上等的玉石為籽料,將其打磨乾淨後再把玉石籽料放入活羊體內,用羊之鮮血去浸泡滋潤玉石。歷時三年,在三年後將羊殺掉取出玉石,此時的玉石便長成了血玉之模樣。
三、 造假過程令人憤慨
在這三年內玉石經歷浸泡自然會吸收進部分血液,然後變成人們想要的血玉之模樣。但為了令其逼真,造假分子還要將這些假玉石做舊,經過專業造假分子之手,便能將其打磨的如真品般。此時血玉便能成功賣出。大部分買家並非專業人士,因其形態酷似真品,所以人們往往會受騙買到假貨。造假分子以這種製作方式做出假玉,再以真正的血玉的市場價格將其賣出。其中差價可謂暴利。
回首審視整個造假銷售過程,受到傷害的不只是被騙錢的消費者,所受傷害最嚴重的還是小羊們。被騙的人們只是受到了利益的虧損,而對於活生生的羊來說要付出的便是身體上的疼痛和生命的代價。造假者為牟利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或許未曾想過將玉石植入羊體是多麼痛苦的一件事。他們也未想過自己的行為已經到了喪心病狂之地步。將異物植入身體內已經夠痛苦了,羊卻還是要在痛苦地度過三年時間後失去生命。造假者或許從未憐憫過生命,他們的眼中,往往只有利益。
結語
這些造假者的出現和曝光更是令人去重新審視文物的價值和分量,文物應該是歷史的鑑證品和紀念物,而非部分人們牟利的工具。文物市場的存在是因為人們熱愛生命敬重生命,是因為人們相信透過這些經歲月洗禮後的文物可以看見古人的影子。正因如此,我們才更應該杜絕制止造假分子做出傷害生命的事情。我們應該堅決抵制贗品假貨等出現擾亂市場秩序,市場的秩序需要維護。
參考文獻:
《屈原》
《禮記·月令》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