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圖紙評審時發現,很多人對於直徑符號φ的使用還是存在疑問,很多時候不論什麼情況,只要是孔位,或者圓柱等形狀的產品,都標註φ的符號,其實,圖紙的標註是一件很嚴謹的工作,可實際情況中,很多人都隨性標記,但是,不經意之間的一個小標記,會導致後續過程的大困難,今天就直徑符號φ的標記,來闡述一下具體什麼時候應該用φ來標註,什麼時候不能用φ。這一點很重要。
符號「Φ」的表示含義
符號「φ」表示是表示直徑的符號,故φ符號可以用在圓的孔徑公差中,也可以用在圓柱形產品的孔徑公差中。
此處需注意,長圓孔的標註時,「φ」不適用,因為長圓孔長度方向和寬度方向大小不一致,沒有所謂的直徑而言。
在製圖、工程術語中可以直接用「Φ」加數字表示直徑,例如:Φ30。
如下圖所示,零件中有個直徑為34mm的軸,所以軸徑公差標註為「φ34 ,公差為-0.05~0。有個直徑為10mm的軸,所以軸徑公差標註為「φ10 ,公差為±0.25。
符號「φ」代表公差帶
當符號「φ」應用在公差帶時,如果公差帶為圓形或圓柱形時,公差值前面應加符號「φ」;如果公差值非圓形和圓柱形,公差值前面不能增加符號「φ」
如下圖所示,圖示中標註的基準B基於A基準的垂直度為0,公差帶0前面增加了φ符號,表示B基準基於A基準的公差帶形成的形狀為圓柱形。
如圖示6個孔位,孔徑要求為3.30~3.32mm,前面增加了「φ」符號,表示此處圓孔或圓柱的直徑範圍為3.30~3.32mm,此處「φ」代表直徑符號。位置度公差帶為0.3mm,前面增加了「φ」符號,表示公差帶為間距為0.3mm的兩個圓,或是兩個圓柱(此處取決於零件的狀態,因為只有一個投影視圖,無法具體區分公差帶為圓形還是圓柱形)。
如下圖所示,對8個孔位的位置及孔徑進行約束,直徑12mm前面增加了「φ」,此處「φ」表示直徑符號,由於對孔位的兩個方向的位置度要求不一樣,一個公差帶為0.05mm,一個公差帶為0.2mm,且兩個位置度公差帶前面都沒有增加「φ」符號,此處可以理解為,對兩個孔位的位置度要求不一樣,左右方向的位置度為0.05mm,公差帶為間距0.05mm的兩個平行平面,非圓形或圓柱形,此處不能增加「φ」符號。同理,上下方向位置度0.2前面也沒有增加「φ」符號。
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尤其是我們在設置基準時,一般B基準是採用圓孔,C基準採用長圓孔或是圓孔,但是有時候,C基準採用圓孔會出現放件困難的情況。
所以,對於C基準的控制方向,我們位置度要求會比較嚴,非控制方向的位置度相對寬鬆一些。因此兩個方向的位置度存在大小差異,在C基準標註時,控制方向和非控制方向的位置度前面都不能加「φ」符號,這一點是很容易被忽略的,而且也是比較常見的標註錯誤類型。
其實,在實際圖紙我們不僅要對「φ」的意義要明確,而且標註時也要仔細,一個小的錯誤,可能直接導致後續的理解偏差,出現裝配困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