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長期」和「跳躍期」,傻傻分不清楚

2021-02-19 徐桂鳳


(Google授權圖庫)

很多媽媽被「猛長期」和「跳躍期」兩個詞語弄糊塗了,不知道這兩個具體是怎麼回事,也有媽媽一直以為這兩個詞語是一個意思。這種情況不光咱中國媽媽是這樣,美國這邊的媽媽也有很多不明白。之前錄過一段關於「跳躍期」的語音,但是因為比較簡單,還是有媽媽不停在問,所以乾脆寫一篇文章描述清楚好了。

 

猛長期的英文單詞是「growthspurt」, 一開始是指青少年時期身高和體重快速增加以及身體特徵的快速變化。後來發現0-1歲內的嬰兒會不定期出現非常短時間內的身高、體重以及腦容量的快速增加(所以大腦是有體積快速增長的時間的,但和後面所說的跳躍期是不同概念),通常持續幾天時間就停止。在這幾天裡,有的寶寶甚至可以達到24小時身高就增長1cm的生長速度。於是,猛長期(growth spurt)也被用於描述嬰兒期這些短暫的快速增長階段。

 

猛長期的變化是可以直觀測量的,如果把孩子身高體重的增長結果放到曲線圖上,可以很明顯看到在猛長期裡寶寶的生長發育曲線是短時間大幅度往上跳的。

 

猛長期的出現時間在每個寶寶並不是完全一致,有個體差異,一般持續幾天至一周的時間。另外,並不是每個寶寶都會出現明顯的猛長期表現,有些寶寶雖然沒有明顯的猛長期表現,但是一直維持著比較平穩的增長速度。

和有猛長期表現的寶寶一樣,如果沒有特殊疾病等因素,這些寶寶各特定年齡段的身體體重也都處於正常範圍內,所以如果你覺得寶寶沒有經歷明顯的猛長期表現,但是寶寶體重身高增長平穩正常,無需擔心。

 

除了體重身高等快速變化以外,處於猛長期的寶寶還經常有以下特點:

喝奶次數和量明顯增加;睡眠時間增加,但因為吃奶頻繁,所以寶寶晚上夜醒可能更頻繁;寶寶也可能更容易煩躁和粘人。這也是為什麼嬰兒猛長期也被稱為「frequency days」 (不知道怎麼翻譯合適,大概就是「頻繁餵奶的日子」) 。

 

寶寶處於猛長期的時候,因為寶寶吸吮頻繁,媽媽會感覺每次寶寶喝的時候,乳房還沒有漲起來,似乎沒有什麼奶,加之這個階段的寶寶可能哭鬧增加,所以媽媽們很容易擔心母乳不夠,在猶豫要不要給孩子添加奶粉。

 

其實這是沒有必要的,在這個過程中寶寶的頻繁吸吮會通過乳房排空和乳頭神經刺激給媽媽的身體傳遞一個信號:「前方高能需要,請增加泌乳!」通常幾天以後,是可以達到供需平衡的,沒有必要太擔心,更沒有必要添加奶粉。

 


(Google授權圖庫)

關於猛長期主要的內容就是以上這些了,接下來我們聊聊所謂「大腦跳躍期」。

 

大腦跳躍期,英文單詞是「mental leap」(精神跳躍或智力跳躍), 也就是說「跳躍期」指的並不是軀體和大腦體積發育的跳躍,而是認知及功能上的,和猛長期並不是一個概念。 

這個詞源於荷蘭大學前教授Frans X Plooij,他寫過一本在1992年前後非常有名的書,《the Wonder Week》,據說當時就賣了幾十萬冊。在這本書裡面,根據他在大猩猩研究中發現大猩猩寶寶會出現的暫時性「倒退」發展,他提出了嬰兒「大腦跳躍期」的理論,也正是因為這本書,他被聘為荷蘭大學的教授。

但是因為他所提出的這種理論一直沒有被科學界完整複製出來,然後他自己的博士生通過隊列最終研究還特定發表了一篇論文,說無法發現兒童大腦發育跳躍能被精確預測的證據。最後,因為這些爭論和涉嫌造假,Frans被迫辭去荷蘭大學的終身教授職位。

 

有個媽媽曾經諮詢我,她說她下載了一個大腦跳躍期的軟體,但是怎麼覺得自己家孩子的睡眠倒退持續了2個多月了,和軟體裡所說的只持續14天不一樣,難道她寶寶的大腦跳躍期持續了這麼久?這樣是不是說明她寶寶以後會更聰明?

 

這個時候我才知道有這麼一個軟體,於是我做了一些文獻查找和閱讀。Frans從荷蘭大學辭職後就開始把他獨創的進行了商業化,除了賣書以外,更是有專門的網站,錄了很多個人視頻,也製作了手機APP。即使學術界並不認可,但是仍然賣得很好,他們的網站上面號稱他們的app在2014年位於安卓系統兒童健康類軟體下載前十名。


我看美國很多育兒論壇裡,很多媽媽覺得猛長期和跳躍期是一回事,所以非常相信跳躍期的理論,也有些媽媽覺得只有用大腦跳躍期的理論才能緩解自己在寶寶出現睡眠問題時的焦慮。

 

他的大腦跳躍期理論給出了非常明確的數據:孩子一歲以內大腦會跳躍幾次,每次開始和結束的時間,持續的天數。具體可以看看下面這張表格:

 
(來自網絡,翻譯者未知)

老實說,我在最初也覺得這個理論是有一定道理的,任何事情都有量變和質變,往往量變積累足夠,就會出現質變。所以,大腦的發展誰知道是不是就是直線平穩上升的,還是有階段短期快速發展的呢。更何況,大腦容量的變化確實在某些年齡段更快,某些年齡段會放緩的。

 

但是,首先我們對於我們人類大腦的研究現在都還處於用各種間接方法進行探索中,研究越多,我們越發現,人類的大腦太複雜啦!即使我們通過解剖學研究可以直觀看到大腦形象,有越來越好的腦影像技術可以測知大腦的血流變化,但也沒有辦法真正了解具體的腦區和腦區之間、神經元和神經元之間到底是怎樣的一種交通協作,大腦的微觀發育更是有太多未知領域。所以,可想而知,如果Frans所發現的這麼精確的大腦跳躍期是真的,那將是神經科學領域多大的風暴式影響。

 

即使拋開這些,就說我們做父母的直覺,每個孩子的各項發育都有自己的特點,各個能區的發展軌跡和速度也並不完全相同,比如說有的孩子語言能區發展得更早一些更快一些,有的孩子則可能運動能區更早更快;有的孩子會爬,有的孩子則會跳過爬的階段;有的孩子10個月會走路,有的孩子要到13個月;有的孩子1歲就可以說很多詞語,有的孩子要到1歲半……

但是,這些差異都在正常範圍內,我們也無法用一個精確到哪一天的時間表來要求每個孩子。同樣呢,Frans教授怎麼就確定知道每個孩子的大腦跳躍期次數都一樣?而且持續時間都精確呢?

 

我看他的網站上的宣傳內容裡有提到,他的理論被四個人複製出來了,我特地每個都搜索了一下,結果發現他所提到的這些教授沒有一個人的研究論文是說複製出大腦跳躍期的證據的,都是在說孩子在嬰兒時期的發展會經歷一些倒退式的發展,比如睡眠的倒退,比如有的孩子4個多語咿咿呀呀發音,5個多月可能就不太願意開口。但沒有人明確證實這種倒退式發育是因為「大腦跳躍期」。也就是說,Frans同志所說的這種有其他的四篇文章複製出來他的理論,只是在打擦邊球而已。

 

國內很多育兒科普都在宣揚這種跳躍期,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的睡眠倒退讓很多媽媽特別疲勞和焦慮。但是其實確實有很多的原因會引起寶寶的睡眠倒退,比如出牙,分離焦慮、皮膚不適、刺激過度等,什麼都往大腦跳躍期上靠,是不太合理的。

當孩子出現睡眠倒退和哭鬧的時候,最好還是仔細的查找一下原因和思考一下在哪些方面需要做些針對性調整,不要過度依賴「大腦跳躍期」的解釋。

 

家長可以在排除各種可能原因後將「大腦跳躍期」作為自己安慰的方法,但是如果過於較真,比照著上面那個表格來精確計算,和表格不一樣就焦慮不安,就得不償失了。

 

參考資料來源:

Marshall, W. A., & Tanner, J. M. (1968). Growthand physiological develop ment during adolescence. Annual review of medicine,19(1), 283-300.

Tanner, J. M., Whitehouse, R. H., Marubini, E.,& Resele, L. F. (1976). The adolescent growth spurt of boys and girls ofthe Harpenden growth study. Annals of human biology, 3(2), 109-126.

https://www.thewonderweeks.c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Wonder_Weeks

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2016關於早教和養育方法的文章(收藏版)

 

本文作者: 徐桂鳳,兒童發育行為心理醫生,曾工作於廣州某三甲兒童醫院和美國華盛頓嬰幼兒家庭中心,發展心理學碩士、兒少心理碩士、婦幼保健醫學學士,愛荷華大學流行病學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兒童進食問題的行為幹預以及家庭化治療),兼職工作於美國愛荷華兒童醫院發育與障礙中心。

育兒交流微信:Bamia2 (因時間有限,主要用於線上分享會,以及媽媽們進行相互交流和支持,)



相關焦點

  • 嬰兒猛長期除了奶量增加睡眠倒退還有三個誤區,別傻傻分不清
    出生後2-3周,此時嬰兒會進入第二個猛長期,伴隨而來的還有腸絞痛,如果嬰兒頻繁吃奶,總是吃不飽,而且睡不好,但是不哭鬧證明孩子在猛長期,如果總是哭鬧就要小心可能是腸絞痛,而不是真正的猛長期。出生後4-6周,出了月子的寶寶已經和剛出生完全不同,這個月他們增長的最快會達到3-4斤。出生後4-6周,進入猛長期的寶寶最常見的就是頻繁的夜醒,很多媽媽容易搞混究竟是孩子進入了猛長期,還是黑白睡顛倒了。
  • 寶寶的「猛長期」,媽媽的「噩夢」期,了解猛長期,焦慮少一半
    但是崩潰往往來自於沒有準備,一點都不了解才會如此,如果稍作了解,可能焦慮的情緒會少一大半。01今天就來說說寶寶這令寶媽焦慮的「猛長期」,好幫寶媽們逃離噩夢。最磨人的也就是1歲內的這4個猛長期,因為寶寶不會說話,所以當處在猛長期的他們有需求,要喝奶的時候,就會用哭鬧來傳達,但是寶媽又不明白,就會覺得很煩躁。1歲後,寶爸依舊會在特定的時期經歷猛長期,只不過沒有1歲前那麼磨人。
  • 小熊貓和浣熊傻傻分不清楚 二者如何區分?
    小熊貓和浣熊傻傻分不清楚 二者如何區分?時間:2016-05-01 18:41   來源:科普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小熊貓和浣熊傻傻分不清楚 二者如何區分? 大家都吃過小浣熊乾脆麵吧?
  • 「price」和「prize」傻傻分不清楚?
    「price」和「prize」傻傻分不清楚?英語中有很多單詞的長得很相似,但意思卻是大不相同。
  • 傻傻分不清楚的wide與widely
    因為wide作形容詞是寬的,作副詞時和寬本身意義關係不大,延伸為"充分地"。有的同學不禁要問,那麼"廣泛地"怎麼表達呢?應該是widely,要不說傻傻分不清楚呢?在wide基礎上加ly,這時候意思就好理解了,比如:The computers are widely used.電腦被廣泛地應用。總結一下,wide有形容詞寬的,還有副詞充分地兩個意思。
  • 溼疹和痱子,傻傻分不清楚
    夏天到了,天氣慢慢熱起來,寶寶特別容易長溼疹和痱子,但是菜鳥寶爸寶媽來說,常常會把痱子當成溼疹,溼疹當成痱子,二者傻傻分不清楚。「啊~~~~馬姐姐到底咋區分痱子和溼疹呀?快給我們科普一下吧,暈死了!」為了不讓菜鳥寶爸寶媽暈暈的,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寶寶皮膚問題的「雙生子」——溼疹和痱子。
  • 傻傻分不清楚!
    雞眼、胼胝、蹠疣,這三種發生在足部的異物,經常會困擾大家的生活,引起恐慌和害怕的情緒,那麼如何分清這三者並加以幹預呢?雞眼是因為足部外層皮膚頻繁受到摩擦並長時間承受壓力導致,所以雞眼屬於物理性皮膚疾病,形狀像雞的眼睛故而得名。
  • 飛飛翔翔在床上跳躍,倆人傻傻分不清楚,展現活力的樣子
    最近範瑋琪在微博上發出了一段視頻,在視頻當中,他的兩個雙胞胎兒子飛飛和翔翔在床上不停的跳躍,跟隨著音樂來回扭頭,看起來非常歡樂的樣子。朋友也說,兩個兒子根本分不出來,到底哪一個是哪一個,範瑋琪在下面留言,穿紅色衣服的是飛飛。
  • 英語成績及有效期 傻傻分不清楚?
    英語成績及有效期 傻傻分不清楚?
  • 詞彙辨析:foolish、silly和stupid「傻傻」分不清楚?
    今天分享三個單詞的區別:foolish、silly和stupid,這三個單詞都有「愚笨、傻」的意思,但是具體使用的情境是不一樣的,是不是「傻傻」分不清楚呢?下面一起來看一下吧!,語氣和程度比foolish要更強。
  • 媽媽和姨媽是雙胞胎,寶寶傻傻分不清楚:我到底是誰的寶寶?
    媽媽和姨媽是雙胞胎,寶寶傻傻分不清楚:我到底是誰的寶寶?國外的一對雙胞胎姐妹就藉助自己相似的外表,開始了坑娃模式。這天,1歲寶寶的姨媽來家裡串門,姐妹倆站在一起十分相似,大人們決定逗一逗單純的寶寶。寶寶被媽媽抱著,看到對面站著和媽媽長得一樣的姨媽,便以為媽媽,張開手撒嬌要抱抱。
  • 摩洛哥和摩納哥,傻傻分不清楚
    世界上有些國家的名字非常相像,經常讓人分不清楚,比如說剛果(金)和剛果(布)、幾內亞和赤道幾內亞還有幾內亞比索。這幾個國家要麼是鄰國,要麼是相隔不遠。不過有兩個國家,名字很像,卻相隔兩大洲:摩洛哥和摩納哥。
  •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
    尿蛋白VS尿微量蛋白,傻傻分不清楚?確實,乍一看都是驗尿,裡面都帶蛋白,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先別急,就讓小編給說道說道。首先我們先分清什麼是尿蛋白,以及產生尿蛋白的幾個原因: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指收集24小時內的排出的所有的尿液來做定性試驗的一種尿液檢測方法。清晨第一次的小便排乾淨後,從第二次小便開始留。
  • 鮁魚餃子是好吃,可鮁魚和鮐魚,你卻傻傻分不清楚
    鮁魚餃子是好吃,可鮁魚和鮐魚,你卻傻傻分不清楚釣友之聲前幾天的一篇,關於釣馬鮫魚的文章,收到了很多釣友的反饋。鮐魚和馬鮫魚又是什麼關係?別著急,下面咱們來慢慢說。先說馬鮫魚,俗稱鮁魚。馬鮫魚體型狹長,頭和背部是黑藍色的,一般市面上的鮁魚體長在20-50cm,重量在2000g左右,當然還有更大更重的鮁魚,不過在市面上佔少數。在中秋前後上市的鮁魚最大的質量能夠達到5000g左右。喜歡海釣的釣友們,一定了解到國外海釣最喜歡用整條鮁魚做魚餌來釣兇猛的「鬼頭刀」。
  • 楓樹,槭樹,傻傻分不清楚
    導讀:有人說:「三葉楓、五葉槭」,但其實並非完全如此, 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是分不清楚楓樹和槭樹的
  • 澄粉,澱粉,生粉,還在傻傻分不清楚?看完漲知識!
    澄粉,澱粉,生粉,還在傻傻分不清楚?看完漲知識!這兩天寫了幾篇關於蒸菜的文章,但是我看大家的評論,對于澄粉大家都非常的好奇,今天就來跟大家普及一下澄粉、澱粉、生粉的常識,想要學會做美食,必須先了解你用到的原料,原料用對了,才能事半功倍,如果還傻傻分不清楚,就來看看這篇文章,看完漲知識哦!
  • 黑痣和黑色素瘤 傻傻分不清楚
    相信很多人都對黑痣和黑色素瘤傻傻分不清楚,那邊就來詳細分析下黑痣和黑色素瘤的區別,方便大家以後預防和發現。  黑痣和黑色素瘤的五大區別  1、邊緣:黑痣的邊緣光滑,與周圍皮膚分界清楚;而惡性黑色素瘤邊緣不整齊,成鋸齒狀改變。另外,表面粗糙伴鱗形或片狀脫屑,有時還有滲液或滲血,病灶高於皮膚。
  • 車釐子和大櫻桃傻傻分不清楚,很多人花100多塊錢買一斤「櫻桃」
    在農村有兩種水果,很多喜歡吃水果的朋友傻傻分不清楚,第一種水果名叫車釐子,車釐子是近幾年國內比較火的一種水果,而且價格也較高。第二種水果名叫櫻桃,櫻桃相信很多人都吃過,很多喜歡吃水果的朋友也發現了,車釐子和大櫻桃長得非常相似。雖然櫻桃和車釐子口感上有一些不一樣,但是售賣價格相差是很大的!
  • 讓你傻傻分不清的車標,英菲尼迪和奇瑞神似,最後一個看的眼疼
    汽車車標是一個聊不完的話題,雖然車標在汽車上佔據的比例很小,它卻有著非凡的意義。設計一款成功的車標,能為汽車品牌創造很高的價值。不管是國外汽車品牌還是國產汽車品牌,都致力於打造一個精美的車標,以此來顯示自家產品、企業文化。
  • 蔚來車標被無情抄襲,盤點汽車圈那些傻傻分不清楚的車標
    蔚來車標被無情抄襲,盤點汽車圈那些傻傻分不清楚的車標視頻地址:評論:0蔚來車標被無情抄襲,盤點汽車圈那些傻傻分不清楚的車標1/ 13蔚來車標被無情抄襲,盤點汽車圈那些傻傻分不清楚的車標猜你喜歡蔚來車標被無情抄襲,盤點汽車圈那些傻傻分不清楚的車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