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抽獎的方式概率性的選擇中獎者,跟賭博的性質沒有區別。一般人經過引誘之後都是很容易上癮的,我前後兩個號充值了將近20萬,幾乎全部積蓄,血本無歸。」
「在一元雲購投了幾年的積蓄,現在已經身無分文了。在網上搜索發現很多人因為雲購傾家蕩產。一元雲購打著電商的旗號,做博彩性質的銷售。而且開獎結果以時間精確到微秒計算。很容易做後臺篡改。」
圖註:網友在網絡一元購產品「一元雲購」上的消費記錄
上述兩段文字,是摘自公益性消費投訴服務平臺「聚投訴」上,網友劉女士和閻先生對於「一元奪寶」和「一元雲購」的投訴。他們的情況,也並不是個例。在該投訴平臺上,以「一元奪寶」、「一元購」、「一元雲購」為關鍵詞,檢索出來的結果數量繁多,但網友們的訴求點都集中指向同一處,即認為網絡上的各類「一元購」產品,是「吃人」的變相網絡賭博。
「以小搏大」的欲望陷阱
那麼,究竟什麼是「一元購」?「一元購」就是把一件商品平分成若干「等份」出售,每份1元,當一件商品所有「等份」售出後,抽出幸運者,幸運者即可獲得此商品。用戶僅需在一元購平臺投入1元、10元或100元等少量資金,便有機會獲得高檔手機、相機、電腦甚至豪華汽車等商品。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看起來類似於「網際網路+抽獎」的新玩兒法。舉個例子,以一臺價值為3800元的手機作為標的物,參與抽獎的入圍門檻是1元錢,但此時中獎概率僅為1/3800。為了提升自己的中獎機率,用戶也可以多次認籌,比如投入1900元後,中獎機率就從1/3800躍升至1/2。
這種「以小博大」的新興玩法,讓那些自信有」好運氣「網友們,仿佛看到了致富的曙光。很多消費者開始都是抱著好玩,試一試的心態來接觸一元購的。剛開始也確實中過獎,久而久之便深陷其中不能自撥。
據此前央視報導稱,一名「一元購」參與者偶然得知同事十塊錢中了一部蘋果手機後開始玩,第一次玩的時候,投10塊中了100塊。然後就像沾上了毒癮一樣,一直貸款往裡面投。哪怕是支付寶、微信裡有一塊錢,都要往裡面投,前後共投入四十多萬,但最後血本無歸。
「一元購」被定性
為什麼會血本無歸呢?根據日前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於網絡"一元購"業務的定性和處置意見》顯示,目前網絡"一元購"主要分為兩種:
一種是表面上是銷售實物商品,實際上銷售的是中獎機會,中獎結果由偶然性決定,在法律上屬於射幸合同,具有賭博性質,是一種變相的賭博行為,因此,對純粹以1元價格銷售獲取大獎機會的網絡"一元購",可以認定為賭博。
二是經營機構以網絡」一元購"為名,採取抽獎造假、以次充好、不寄送獎品甚至捲款潛逃等方式,騙取參與人錢財,其行為是典型的以非法佔有為目的,使用欺騙方法騙取他人財物的詐騙行為。
另外,央視此前早就爆出很多「一元購」平臺開獎過程並沒有監督,甚至可以控制中獎者和開獎進度,商家在後臺添加虛擬機器人參與開獎過程,通過人為操縱,讓這些自家的虛擬機器人中獎。
部分「一元購」平臺的業務模式,無非就是利用參與者的投機心理,披著「購物」、「眾籌」的外衣實施暗箱斂財。而據中國商業聯合會媒體購物專業委員會近日發布的行業通報監測數據,截至2017年4月27日,「一元雲購」參與者已超160億人次。
蘋果App Store仍有大量「一元購」存活
國家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網絡"一元購"業務的定性和處置意見》已明確要求,各地要有針對性地採取相應措施,對於利用部分商家利用網絡「一元購」產品,從事賭博活動或涉嫌詐騙的違規行為,依法予以打擊處理。
今年初,網易一元奪寶官方網站正式下架了最後三件奪寶類商品,一元奪寶項目宣告正式退場,系統升級維護調整,目前仍未恢復。另外,目前在新浪微博中已經被列為敏感關鍵詞,已經搜索不到「一元購」的相關信息。
同時,小米一元購社區近期發布了系統升級維護公告,公告表示從2017年8月14日起,一元活動將進行系統升級維護調整,系統升級維護期間,正在進行中的活動正常開獎,活動結束後將暫停開啟新的一期。
另外,魅族官方日前發布公告,稱停止魅族福利中心的「閃閃奪寶」業務服務,並於8月15日下線該功能。官方表示,下架前未揭曉商品、或是未使用的奪寶幣會原路退款,8月15日前獲得商品的用戶,魅族會將獎品陸續發出。
圖註:蘋果App Store仍有大量「一元購」相關APP
但截至發稿,TechWeb查詢蘋果App Store發現,該平臺目前仍還有大量的「一元購」相關APP存活。蘋果用戶在獲取相關App時,應比照「一元購」的各項特徵仔細分辨,保持警惕和理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