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邀請溥儀當助手,溥儀冷冷地說了5字,郭沫若頓時面紅耳赤

2020-12-20 網易新聞

愛新覺羅·溥儀,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後一位皇帝,他也是世界歷史上唯一一個從「天子」被改造成「平民」的人物,關於他的故事,每一個都無比跌宕起伏,令人感慨。

1959年12月4日,在撫順戰犯管理所改造了9年的溥儀終於得到了特赦,被釋放了出來,然而此時的溥儀,幾乎一無所有,作為曾經萬人之上的皇帝,他現在又該何去何從?為了活下去,溥儀決定想找一份工作。

但是因為溥儀的「特殊身份」,根本就沒人願意招他,政府一時半會兒也沒想好給他安排什麼工作,就在溥儀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人出現了,他就是郭沫若。

話說當時郭沫若正在研究清朝歷史,雖然他是一名學識淵博的歷史學家,但在滿文面前,還是犯了難,於是想到了這位剛從管理所釋放出來的「末代皇帝」,他想著溥儀從小長在紫禁城裡,肯定知道很多清宮秘聞,而且溥儀肯定認識滿文,要是能讓溥儀當自己的助手,絕對事半功倍。

聽完郭沫若的話後,溥儀瞬間沒了表情,他淡淡地說:「我不懂滿語。」然後便不再言語,郭沫若十分尷尬滿臉通紅,頓時下不了臺,只好悻悻離去,後來這件事便傳開了,堂堂清朝皇帝,怎麼連自家的滿語都不會?一時間引發了熱議,很多人認為溥儀在撒謊。

但經過筆者查閱資料發現,溥儀確實撒謊了。首先,自從滿清入關後就一直大力提倡漢朝文化,甚至主動提倡滿漢文化融合,每一位清朝統治者都要學習漢文化,科舉考試也都是寫漢字,但無論如何,清朝的統治者們都不會忘記自己老祖宗的文化,大家都會寫滿文,還有專門的滿語老師。

溥儀也一樣有滿語老師,在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裡寫道,他從小就對滿文提不起興趣,因為當年負責教他滿文的是個古板的老先生,溥儀不喜歡他,所以學起來也沒勁兒,好幾年過去了,他也就學會了一個詞——「伊立」(平身)。

堂堂一個滿族人,一個統治者,學了幾年才學會1個詞,你信嗎?在故宮博物院裡有一份稿紙,是當年溥儀親筆寫的,上面是他用滿文給英文單詞進行的注音,這就說明溥儀不但會滿文,而且還發現了滿文和英文的相通之處,所以他並非沒有認真學。由此可見,溥儀根本不是不會滿文,而是不想給郭沫若當助手。

不過後來國家還是給溥儀安排了一份工作,那就是去中國科學院的植物園做事,1960年2月18日,溥儀正式上班,他的工作非常輕鬆,每天就是給植物澆澆水,打掃打掃衛生,第一次工作的溥儀很勤快,每天都按時上班,對同事們也是客客氣氣,第一次領到工資的他還給大家買了好吃的,大家和他成了朋友。也許這樣的生活對溥儀來說,就算非常幸運了吧!

1967年10月17日,溥儀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後來他的遺體被遷到了清西陵內崇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

參考資料:《我的前半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相關焦點

  • 郭沫若邀請溥儀當助手,溥儀笑著回了5個字,郭沫若聽後愣住了
    清代滿文作為「國書」,與漢文並列使用,清朝與外國締結的條約、重要的國內文告、軍折和公文,幾乎都有滿文文字,自清遜帝溥儀下臺後,滿文已瀕臨絕境。在研究清史時,郭沫若曾找過改朝換代的溥儀,請他一同翻譯滿文,但遭到溥儀的拒絕。溥儀拒絕的理由很簡單,面對郭沫若的熱情,他只是微笑著說:「我不會滿文。」
  • 清朝皇室是說漢語還是滿語?溥儀:都不說,有種方言一般人聽不懂
    清朝皇室平時說滿語還是漢語?溥儀:都不說,有種方言你們聽不懂。實際上,說起中國歷史上的語言變遷,可能要專門寫一部專著才能寫得清楚,但是清朝的語言文字變遷卻是一個非常有個性的時代。就比如說文字,中國用漢字用了幾千年甚至更長的時間了,但是清朝建立後為了推行它的文化,一開始並沒有把漢字作為官方語言,滿文才是官方語言。
  • 溥儀曾去看望伺候他的宮人,他們仍高呼著3個字,讓溥儀很難堪
    溥儀是中國幾千年來我們唯逐一個可以看得見其照片,聽得見其聲音的天子。他這一生存得特別的不順,不絕在顛沛,可以說是比力窩囊的天子吧。溥儀在1967年的時間去世,他的宅兆比力大抵其,早先葬在八寶山。厥後在溥儀的老婆李淑賢懇求事戀職員將其遷到了清西陵,葬在了光緒的旁邊,由於這個地方曾經是溥儀要求葬的地方,並且,還可以發動本地的旅遊業的生長。他是清朝的第十一位天子,字耀之,號浩然,尚有一個英文名叫henry。全名叫愛新覺羅溥儀。在1967年的時間患了腎癌去世了。
  • 全本溥儀:《我的前半生》版本流變 可信的"自傳"
    如果說1964年出版的《我的前半生》帶有某些時代痕跡的話,現在出版的《我的前半生》(全本)則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風格,更真實地揭示了末代皇帝溥儀跌宕沉浮的命運和艱難改造的心路歷程,使這部作品更具有文學價值和史學價值。  命題作文  「《我的前半生》很像是一篇命題作文的題目。」「全本」的責編孟向榮介紹。當時戰犯紛紛撰寫「我罪惡的前半生」之類的交代材料。
  • 溥儀下班等公交車,突然幾個人下跪喊皇上,溥儀只說了16個字
    溥儀第一次退位時還是小孩子,因此對他來說,應該不算有什麼過錯,他只是受人擺布的木偶。但是後兩次登基,一次是11歲時,只在位了11天。另外一次是充當日本人在東北的傀儡皇帝,28歲登基,足足坐了11年。如果說前兩次的登基,他還是小孩子,那麼28歲時可是一個堂堂的大男人了。
  • 溥儀辦身份證,家庭住址只填了3個字,嚇壞民警:您是?
    溥儀辦身份證,家庭住址只填了3個字,嚇壞民警:您是?文/雨華論古今天給大家講一件比較新奇的事情,那就是溥儀辦身份證,溥儀辦身份證的時候,在家庭住址上寫了三個字,這三個字一下子暴露了他的身份,這簡單的三個字可是嚇壞了民警,民警頓時就知道了他的身份,民警當時就問他說你是誰,那具體情況如何,我們今天一起去了解一下溥儀的趣事。
  • 奕劻死後,親人請溥儀賜予諡號,溥儀寫了一個字,他們死活不答應
    正常情況下,諡號都是一個字,它意味著蓋棺定論。《逸周書·諡法解》:諡者,行之跡也;號者,功之表也;車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細行受細名,行處於己,名生於人。在人們印象中,諡號就是為帝王而存在的,這種認識是片面的。從漢朝開始,皇帝、大臣、親貴、士大夫等,都是有諡號的。
  • 郭沫若給山東博物館題名,因字跡潦草常遭網友惡搞,專家:趕緊換匾!
    郭沫若給山東博物館題名,因字形怪異常遭網友惡搞,專家:換匾!故宮神武門「故宮博物院」五個字出自何人之手?有兩個版本!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授意攝政內閣修改通過了《修正清室優待條件》,廢除帝號,逼迫清室遷出紫禁城,驅逐溥儀出宮。於此同時,成立「辦理清室善後委員會」。經過將近一年的準備,在1925年的10月10日,「故宮博物院」正式成立,並對外開放。
  • 王翔欣曾為溥儀配眼鏡 當時溥儀近視425度(圖)
    「父親工作的事情跟我們子女說得很少,只有一次一家人坐一起看《末代皇帝》電視劇的時候,正好放到溥儀配眼鏡的情節,他告訴我們說,那個給溥儀配眼鏡的人是他。」王文華說,當時她和孩子們都驚呆了。不過,因為王翔欣的輕描淡寫,關於那次給溥儀配眼鏡的更多細節,家人們如今都說不上來。只有王文華的兒子馬珂幸說:「1956年我4歲時,外公把我帶到了北京,他跟我提到了給溥儀配眼鏡的事。
  • 萬字長文為郭沫若闢謠:還歷史一個錚錚鐵骨的郭沫若!
    明德先生按:郭沫若為什麼被黑得這麼厲害?其一,公知大V們試圖通過抹黑郭沫若來抹黑毛主席;其二,郭沫若沒有徒子徒孫,即便有,也只是一群埋頭苦幹的理工人,不像胡適之的弟子們培養了一群造謠生事的公知大V。如果諸位有耐心,請讀完這篇萬字長文,然後再對我品頭論足,我歡迎各位批評斧正:作為郭沫若的徒孫,42年來,我也應該站出來為老校長說句公道話了!
  • 溥儀一月一千大洋聘請英文老師,因他而同前清遺老對立
    李經邁介紹了他的朋友——莊士敦做溥儀的英文師傅。莊士敦是蘇格蘭人,牛津大學的文學碩士,英語水平自不待言;難得的是他在中國幾十年,對中國歷史和古典文學有深厚的造詣,能說一口流利的漢語;而最讓內務府看中的是他曾經做過英國在華租借地威海衛的行政長官,有一定的官方背景,這樣一來,莊士敦可以給清室提供一定的保護。
  • 末代皇帝溥儀帶夫人同遊故宮,迎面走來一白髮老頭,溥儀一看臉色...
    作為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溥儀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不幸的是,溥儀三歲登基,六歲的時候趕上了革命,結果莫名其妙的被退位。民國十三年,溥儀又被日本人扶持,在東北地區建立了滿洲國。解放之後溥儀又被抓了起來,被判為是戰犯關了起來。直到出獄之前,溥儀的人生都是掌握在別人的決定和掌握之中的。
  • 溥儀配第一副眼鏡,共用人民幣3萬3千塊,溥儀還連聲說:太便宜了
    如果上面的話不好懂,那就換句通俗的——溥儀不給王公大臣們銀子,誰還跟著他混啊!故此,那些退位的王公大臣們為了賺到溥儀的銀子,就一個勁兒地讓他保持清朝的傳統,可是到了民國時代,隨著西洋的價值觀念、高科技產品的湧入,溥儀的一顆心,也有躍躍欲試的感覺了。
  • 溥儀下班買菜,忽然一群人跪地喊皇上,溥儀說了十個字驚呆路人
    辛亥革命爆發後,溥儀於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統治結束。後來在日本人控制下的滿洲國的做了傀儡皇帝,年號康德,所以又稱「康德皇帝」。1945年日本投降後。溥儀在瀋陽準備逃亡時被蘇聯紅軍俘虜,被帶到蘇聯。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溥儀一生四次結婚,娶過五個女人,最後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與李淑賢結婚。
  • 溥儀在東京審判上「罵」日本天皇,全場大笑
    日本天皇邀請他訪日,飛機軍艦護送,禮遇有加,更讓他受寵若驚。他哪裡知道,這是日本控制、奴化偽滿洲的套路。籠絡住他之後,日本開始一步步收緊權限,通過關東軍嚴密控制他,和那裡的東北人民。1940年5月,在關東軍「建議」下,溥儀「主動」要求去日本請回日本的最高祖先天照大神,安放在新京長春的神廟裡,被迫供奉。這對溥儀是個極大的心理打擊。因為這意味著以後要拜日本女神為自己的祖先了,再也不能祭拜自己大清列祖列宗,是欺師滅祖般的大罪。
  • 愛新覺羅·溥儀
    wx_fmt=gif) -29px 5px no-repeat; cursor: pointer;" title="點擊發聲"> 愛新覺羅·溥儀 (清朝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字曜之,號浩然。也稱清廢帝或宣統帝。是道光帝旻寧的曾孫、醇賢親王奕譞之孫、攝政王載灃長子,母親蘇完瓜爾佳·幼蘭。
  • 郭沫若題寫的「中國銀行」4個字,詮釋了什麼叫做「書如其人」!
    郭沫若題寫的「中國銀行」4個字,詮釋了什麼叫做「書如其人」!書法流暢如同行雲流水一般的人,不經意間也刻畫著這個人骨子裡的傲氣與認知,就是我們所說的「書如其人」。藝術作品的存在大多都是凝聚著作家的心血,意識和旺盛的生命力,是另一種生命的詮釋方式。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郭沫若先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為20世紀我國著名的學者,他在詩劇、歷史、書法、考古等方面都是當時的佼佼者,是很多學者羨慕的對象之一。
  • 有人問溥儀要傳國玉璽 溥儀笑道: 你要傳說中的東西?
    他來到軍機處說:「溥儀兩小時內必須廢除帝號,遷出故宮,否則就炮轟故宮。」當時的內務府大臣邵英聽後極為緊張,他對鹿鍾麟和李石登說:「你們的父親不都是滿清貴族嗎?為何要如此相逼?」鹿鍾麟說:「我們奉命請溥儀出宮並不是私意,而是全國老百姓的要求。中國民國已經成立十三年了,在北京故宮裡面還有一位退位皇帝稱孤道寡,封官賜諡,豈非貽笑天下?」
  • 郭沫若兩個把2個「諸葛草廬」的「廬」字都寫錯了嗎?
    郭沫若題寫的河南南陽「諸葛草廬」這個南陽臥龍崗「諸葛草廬」圖片上,說郭沫若先生的「廬」字,確實不是標準版簡化字的「廣」字頭廬。所以,有的網友就提出郭沫若是不是把「廬」字寫錯了?少了個點?還有的網友甚至說,湖北的諸葛草廬才是真正的諸葛草廬。
  • 為什麼說溥儀有很深的戀母情結?這說法是怎麼來的?
    為什麼說溥儀有很深的戀母情結?這說法是怎麼來的?堂堂一國之君竟然是這樣,這說起來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只好等溥儀哭累了睡著了,他去央求太監總管張謙和來給說好話,這樣打開鎖抱走溥儀。沒有不透風的牆,幾位老太妃知道接二連三發生這樣的事情,就放出了狠話,只要讓小皇上敗火的時候,讓他唱唱的時候,絕不允許王焦氏抱走他,放出狠話。但是由此就造成了一種情況,就正如平常似的,你越打這兩個人,它越團結,這樣由於外界的壓力,溥儀把王焦氏當成了唯一的救星,兩個人就結成了統一戰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