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題寫的「中國銀行」4個字,詮釋了什麼叫做「書如其人」!
眾所周知,一個人文筆的好壞跟他的品性也是有所相關的,正所謂行行出狀元,優質的一般性格大體是穩定的,文筆好的人,字裡行間表現出來都是個人的性情和潛意識,所謂「書如其人」大抵就是這個意思了。書法流暢如同行雲流水一般的人,不經意間也刻畫著這個人骨子裡的傲氣與認知,就是我們所說的「書如其人」。藝術作品的存在大多都是凝聚著作家的心血,意識和旺盛的生命力,是另一種生命的詮釋方式。
今天我們介紹的這位郭沫若先生,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為20世紀我國著名的學者,他在詩劇、歷史、書法、考古等方面都是當時的佼佼者,是很多學者羨慕的對象之一。就算是現在隨便拿出郭沫若先生的一項學習成果都是能讓許多專家學習終生的,其中他的書法在20年代也是十分突出的,和康有為先生為「板書法」注入了活力,在當時也引領了別具一格的書法風格。
郭沫若先生一生創作了大量的匾額,很多都是經過幾十年的使用的,說明他的匾額銘文也是深入人心的。除了《故宮博物院》外,他題字的中國銀行更是不同於之前的題詞,並沒有顯示之前的粗獷、豐滿、有力,完全沒有之前字體的內省性和穩健性。
「中國銀行」四個字更顯的自由、易開和易寫,整體上書法顯現的鏗鏘、積極一些,邊緣性更為明顯。同時在筆劃、對比和節奏變化中,你會發現「中」字更加縱筆粗胖、橫劃薄勁,節奏變化力極強,視覺上對比性十分明顯,讓人難以忽略忘記,而這4個字也詮釋了什麼叫做書如其人!
郭沫若先生這四個字「中國銀行」是極其符合當時的民族精神的,既有開拓進取之意又帶著他性格中的豪放。而中國銀行成立於1912年,有著一百多年的歷史,在金融業都是有著很高的聲譽的。
隨著新中國成立到現在科技經濟的發展,中國銀行在許多國家都了分行,也是為了拓展海外業務,能有一個新的姿態展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形象,有關部們決定邀請著名文化人物來改寫《中國銀行》。當時郭沫若先生在國內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又加上他的書法風格突出,南韓臣也是十分欣賞,之後便請了郭沫若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
郭沫若先生也沒有推辭,開始在家裡思考如何寫作,寫了好幾篇之後便選擇最好的一篇給南韓臣看,南韓臣見後也是表示就用這些話。1980年,我國發行了外匯兌換券,在券上便用了郭沫若先生的「中國銀行」,許多國內外人士看到後無不一一讚嘆有加,之後「中國銀行」的招牌就這樣定下來一直流傳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