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寫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懟,世人笑稱:這便是老郭的一生

2020-12-24 騰訊網

郭沫若和魯迅都是我國文壇中響噹噹的人物,而這兩人互懟又是常事,1928年,時年47歲的魯迅發表了一篇名為《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的文章,結果郭沫若開始挑刺,還寫文章批評魯迅。

郭沫若說「氣量」是錯字,並且直言魯迅出生晚清,那就是「封建餘孽」,文章迂腐……魯迅一看,心想郭沫若這傢伙如此胡攪蠻纏,同樣也是出生於晚清,難道不是把自己也給罵了?更何況大家都是拿筆桿子,誰又怕誰?自此兩人雖不見面,但報紙上卻常「見面」。

縱觀郭沫若與魯迅的人生經歷,其實還是有些相似的事情,兩人都曾在日本留學,值得一提的是,1918年夏,郭沫若升入了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此時的魯迅,已經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用現代體式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狂人日記》。

另外,郭沫若和魯迅,與原配妻子的婚姻都是屬於父母包辦,魯迅不情不願的與朱安完成了婚事,然而結婚後的第三天,魯迅並去了日本;至於郭沫若,則是婚後的第五天離開了老家,自此與原配妻子張瓊華27年未見。

郭沫若雖然沒有和張瓊華生活在一起,但兩人也沒有離婚,因此張瓊華在郭沫若老家獨守空房68年,也並無子女。

而魯迅自始至終也沒有和朱安離婚,並且在買下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21號的住宅後,朱安和許廣平是生活在一個屋簷。魯迅看不慣郭沫若的婚姻生活,郭沫若也譏諷魯迅,有回就朱安和許廣平一事寫了四字「衣冠禽獸」罵魯迅。

魯迅看後,陣陣發笑,便加1字,回了5個字:才子加流氓。不可否認,郭沫若的文學造詣是很深的,魯迅也很認可,但郭沫若的感情生活卻是一言難盡。

在日本留學期間,郭沫若在教會醫院中與日本女子佐藤富子相識,並且對其一見鍾情,展開了熱烈的追求,之後佐藤富子便選擇了與家人斷絕關係,和郭沫若開始同居,改名「郭安娜」,她為郭沫若生下了3子2女。

但在1937年,郭沫若不辭而別,離開了郭安娜和他們的孩子,後來郭安娜尋到中國,郭沫若對她也是閉門不見,此事人盡皆知,不過郭沫若卻說自己是為了民族大義,所以才這般對待郭安娜。

只是郭沫若回國後不久,便與比他年輕24歲的於立群結為了夫婦,但據了解,郭沫若曾和五位女子有過婚戀的關係,但正式結婚的是3個,便是張瓊華、郭安娜和於立群。

在感情上,郭沫若並不見得是個體面人,因此大家也都說「才子加流氓」,詮釋了郭沫若的一生。不過雖然郭沫若和魯迅常拿起筆桿子互懟,成大眾一大「樂事」,但魯迅去世時,郭沫若在日本為其寫輓聯,卻也給了很高的評價,並且魯迅死後,郭沫若還寫文紀念魯迅,說:

「我實在有點後悔,不該增上傲慢,和這樣一位值得請教的大師,在生前竟失掉了見面的機會。」

相關焦點

  • 郭沫若用4字罵魯迅,魯迅加1字回敬,網友笑稱:這便是老郭的一生
    民國時期的文人,大都很有自己的思想,其中,最讓我們熟知的莫過於魯迅了,畢竟,從小到大,在語文課本上,都少不了他的身影。魯迅,是民國時期出了名的「會罵人」的文人,人家是唇槍舌劍,他是字字為劍為刀。其中,被他罵得最慘的,該屬郭沫若。
  • 沫若先生用4字罵魯迅,魯迅先生5字回敬,世人笑稱:這就是老郭了
    文/紀布魯迅先生一生罵人無數,其中,要說罵誰最狠?首當其衝的必然是郭沫若,一語雙關「才子加流氓」。老郭被罵實屬活該,誰讓他沒事兒去惹魯迅先生,污衊魯迅先生為資本主義前的封建餘孽。矛盾激化兩人就各自暗中較勁兒,之後的7、8年裡二人未曾見面,但針鋒相對一直也沒停息過。
  • 郭沫若用四字罵魯迅,魯迅僅加一個字回罵,偉人互懟就是牛!
    不過沒有想到的是這文人之間也存在著很多的複雜的關係,而今年我們要來說說的就是魯迅和郭沫若之間恩怨。這兩人沒有想到也會互懟,而且這種偉人之間的鬥嘴更是精彩呢。
  • 罵徐志摩,懟胡適郭沫若,「平頭哥」魯迅為何越罵越讓人敬佩?
    No.1 郭沫若被罵是「東洋狗」 若問魯迅罵誰罵得最狠最毒最不給臉呢?在我看來,那一定非郭沫若莫屬,要知道他們之間的「罵戰」幾乎伴隨了兩人的一生,屬於你來我往,精彩非常。 當年飽受新文化新思想薰陶的郭沫若因不喜歡包辦婚姻的原配妻子,卻又無法反抗家長,於是留下休書一封休了妻子,自己為了名聲也為了學識遠走日本,並因緣際會結識了一個日本貴族女子,相識相知相愛在一起後一連生下了五個子女。
  • 郭沫若評價魯迅,只用了短短30個字,卻非常中肯
    下面介紹郭沫若評價魯迅,只用了短短30個字,卻非常中肯。《民族的傑作》(節選)作者:郭沫若我個人和魯迅雖然同在文藝界上工作了將近二十年,但因人事的契闊,地域的暌違,竟不曾相見過一次。往年我在上海時,魯迅在北京;魯迅到廣東時,我已參加了北伐;魯迅住上海時,我又出了國門。
  • 魯迅生前罵遍眾人,胡適被罵得最多,卻沒罵過蔣介石,這是為何?
    是魯迅先生的名言,魯迅作為一名偉大的文學家,可能會有人覺得魯迅是一個文藝、溫文儒雅的人,但事實與之相反的是魯迅嫉惡如仇,極其即有攻擊力,可以說是懟天懟地又懟人,無所不懟。魯迅的筆就好比是他的槍,和他一起戰鬥,當筆桿子握在他手上之時,他就是一名戰士,一名文學鬥士。不論敵人是高官權貴還是知名人士,照懟不誤,該批判的一點情面都不會留。
  • 郭沫若用四個單詞責罵魯迅
    在文學界,魯迅和郭沫若都是泰山北鬥。他們不僅推動了先進文化思想的傳播,而且引領無數中國人擺脫了傳統思想的束縛。他們可以說是一代文化精神領袖。然而,他們兩個並不那麼和諧。雖然他們都是知識分子,但個人之間有差異。他們經常罵戰爭。
  • 魯迅死後沒多久,老對頭郭沫若用30個字送別他,果然有大師風範
    同為文壇大師,為何不出席魯迅的葬禮?或許有人會認為郭沫若太小氣了,他和魯迅一輩子沒見過面,卻文鬥了幾十年,口誅筆伐交鋒了數個回合,而且每次好像都是魯迅佔了上風,難度他是咽不下這口氣?事實並非如此,當時郭沫若遠在日本,雖然人沒有到,卻在日本參加過紀念魯迅的活動,而且在魯迅死後沒多久,他就用以下30個字送別他。
  • 魯迅為廈門大學所題寫的校名,4字錯3,意味深長有所指,佩服!
    在全國知名的大學裡,除了我們熟知的清華北大之外,還有不少一流的學府,諸如廈門大學,其實,對於這些大學,我們不難發現,他們的校名都非常有特色,基本上都是名流大咖所題寫的,而有的大學卻是集字作品,即使是集字,也是收集的名家之字,而魯迅先生所題寫的廈門大學四個字,就像郭沫若所題寫的「山東博物館」那樣爭論不休,有的網友說道,魯迅先生所題寫的廈門大學四個字
  • 有人說魯迅所寫的廈門大學牌匾,4個字好像錯了兩個,這可能嗎?
    而留給人們印象最深刻的,恐怕就是廈門大學大門上的那塊校名牌匾了,據說還是魯迅先生的手筆。讓人犯嘀咕的是,魯迅先生「題寫」的「廈門大學」4個字,居然似乎錯了兩個,「門」字少了一點,還沒有鉤,「學」字少了一個禿寶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果真是寫錯了嗎?
  • 該怎麼評價郭沫若呢?魯迅沒有罵過郭沫若是狗,請別再瞎起鬨了
    於是,他們昧起良心,故意醜化和黑化郭老,還繪聲繪色地向網友描繪出一場魯迅痛斥郭老的畫面,說文人相輕,魯迅先生看不起郭沫若,罵他是「天才加流氓」;郭沫若反唇相譏,罵魯迅是「封建作孽」;魯迅大怒,罵郭沫若是狗,說:「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他們說得有鼻子有眼,導致很多對魯迅和郭沫若一無所知的人信以為真,就跟在後面瞎起鬨。
  • 魯迅先生罵胡適「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胡適怎麼看魯迅?
    如此看來,兩人的關係哪怕不是至交好友,也應當十分親密才是,那後來魯迅為何會公開撰文臭罵胡適「不愧為日本帝國主義的軍師」。這件事情的原委還要從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開始說起,「九一八」之後日本加快了侵華的腳步。
  • 此人寫了「一個字」,被女人罵了3年,魯迅也罵他,後卻誇用得好
    此人寫了「一個字」,被女人罵了3年,魯迅也罵他,後卻誇用得好我們中國的漢字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這種歷史長度在全世界都是少見的。這其中少不了一些語言學者的付出,因為有他們,所以我們如今使用漢字更加方便了。劉半農就是一位很有名且很有作為的一個語言方面的學者。他曾經為了總結各地罵人的方言,於是到處去找人用當地的方言「罵他」,十分有趣。不過他最有影響力的一件事則是他創造了一個我們如今使用率十分高的字——「她」。
  • 魯迅只用3個字,就把林徽因寫到極致
    魯迅用了3個字,把林徽因寫到極致。文|歷史匠在中國近代史的文壇當中有許多偉人,其中一位不得不提的大師就是魯迅了,魯迅在整個民族都沒有站起來時,以筆為武器鼓舞了許多人;而另一位則是許多人都公認的才女,林徽因。
  • 魯迅一生當中從沒有罵過蔣介石,魯迅離世後,蔣介石送給他6個字
    民國時期,我國不斷湧現了許許多多文豪、大師,他們以筆作槍,抨擊和挑戰那時候社會上的各種各樣黑暗,而魯迅先生,可以說成他們當中最有象徵性的人物。魯迅先生的許多著作,直到今天仍然有著實際意義,那時候的魯迅先生,也是我國千萬青年人內心的一面旗幟。魯迅先生一直以來全部都是非常勇於表達的,許多那時候的掌權人物,都被他"罵"體無完膚。
  • 康生:郭沫若那字也叫書法?我用腳趾夾根木棍都比他寫的強!
    如果要說近代書法,就必須提到兩個爭議人物,康生和郭沫若。兩人的書法都是一絕,但是康生卻瞧不起郭沫若的字,而且還把自己的想法寫成了書法,如此狂傲當屬世上少見。那康生和郭沫若的書法到底誰更勝一籌呢?這是一幅上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辦公廳的便籤。
  • 1961年,郭沫若因何翻譯魯迅的這首詩?與毛澤東的指示有關
    這首詩,辭彙驅遣、意象選擇以及內涵的表達,都較為繁複,理解起來有相當難度,何況又是贈送給有語言隔膜的外國人。毛澤東估計到了這一點,便對日本友人說:這首詩不大好懂,不妨找郭沫若翻譯一下。郭沫若與日本,有極深的淵源。年輕時到日本求學,他後來自稱這是其一生中「最勤勉的一段時期」;1928年,又再赴日本,開始了流亡十年的日本生涯。
  • 魯迅最「一針見血」的10句話,5句成為座右銘,5句成為懟人神句
    魯迅石像眾所周知,魯迅先生的話非常「一針見血」,而這些話,卻被分成兩個極端,一半用來做為一生座右銘,一半卻成為懟人神句。魯迅先生廣為人知的5句座右銘:1、「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死亡。」胡適、林語堂、周作人、徐志摩、馬寅初、梁實秋、章士釗、郭沫若等文化大咖都被魯迅先生懟過。
  • 魯迅與林語堂究竟有何矛盾?林語堂為何罵魯迅是大菸鬼和神經病?
    魯迅與林語堂二人的關係,用時下一句流行的話來說,那便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在魯迅與林語堂相識的11年裡,魯迅日記中記錄與林語堂相交的次數有127次之多,平均一年有12次,每個月1次。這樣的交往,不可謂不多。那麼,魯迅與林語堂是如何從朋友變成陌生人的呢?二人之間到底有何矛盾?為何林語堂要罵魯迅是大菸鬼和神經病?事情還得從頭說起。
  • 梁實秋:與魯迅對罵8年,黃昏戀遭質疑後,他卻借用魯迅名言回應
    梁實秋與魯迅梁實秋的文章被魯迅看到後,他先是冷冷一笑, 隨後他道: 「乃超(梁實秋)還嫩一些, 這回還得我來。」從魯迅的反應來看,梁實秋的這番關於「走狗」的反駁明顯是敗下陣來了。可梁實秋不以為然,他在之後繼續發文懟魯迅,而魯迅也繼續在創作同時「應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