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的文人,大都很有自己的思想,其中,最讓我們熟知的莫過於魯迅了,畢竟,從小到大,在語文課本上,都少不了他的身影。魯迅,是民國時期出了名的「會罵人」的文人,人家是唇槍舌劍,他是字字為劍為刀。其中,被他罵得最慘的,該屬郭沫若。
關於兩個人的「對罵」,還得從1928年說起。
在1928年的時候, 魯迅先生有篇叫做《我的態度氣量和年紀》的文章,但是,卻被歐模若給見著了,在文章裡邊兒,有個讓人很迷惑的錯別字——「氣量」和「器量」。其實兩個詞語的意思很接近,只是,在郭沫若先生的眼裡,既然都在文章中出現了,那就得有個整齊劃一的說法,到底是哪個?
說來也是郭沫若先生自己找茬,魯迅先生一開始也沒有理會。只是,後來郭沫若先生便開始了「討伐」——專門為這件事情寫了近萬字的文章,發表在報刊上,指責魯迅先生是「封建餘孽」,還說他不學無術,是個「偽君子」。就這樣,魯迅先生自然是不能接受的,於是,便開始了回擊。
不過,魯迅先生的回擊,並沒有那麼長篇大論,只是簡單粗暴的5個字:才子加流氓。「才子」看著是個好詞,但是,在魯迅先生的文章《上海文藝一瞥》中的才子,卻並非如此。所以,此處的才子,不過就是諷刺罷了。
但是,結合郭沫若的一生來看,這魯迅先生罵的那幾個字,確實是很精闢的。
郭沫若,生於1892年11月16日,在民國時期也是位響噹噹的人物,不僅在寫詩上頗有成就,在考古等方面都很是精通。他和魯迅還是有著很多相似點的。早年,兩個人都是被家裡安排了「包辦婚姻」,郭沫若的第一任包辦妻子是張瓊華;魯迅的第一任包辦妻子是朱安。
後來,兩人都拋棄了自己原有的妻子,去追求真愛去了。郭沫若直接跑到了日本,和當地的一名女子成婚了;而魯迅,則遇見了許廣平,兩人結婚生子。但是,郭沫若對待感情更為紊亂,先後拋棄的女子不止張瓊華一人,所以,雖說兩人有共同點,但是,郭沫若在感情上還是「更勝一籌」的。
在郭沫若與日本女子結婚生子後,郭沫若又對一位叫於立忱的女子心生愛慕,可是,在這個女孩子接受他之後,他又將這名女子拋棄了,最後導致於立忱自殺。但是,事情到這裡並沒有結束,在郭沫若回國之後,又對於立忱的妹妹於立群動心了,此時的於立群並不知道自己姐姐的事情,後來跟郭沫若結婚後才發現真相,最後也自殺了。
所以,5個字的回擊,魯迅先生還是贏了的。
其實,拋開罵的這個問題來說,那些互罵的文人,除了彼此看著不順眼的外,有些在私下還是很好的朋友,所以在罵的時候,根本就不顧忌什麼面子,只管說出自己的不滿就算完事兒,加上文人善於修飾言語,罵出來的話語,聽著也沒那麼不堪,只是細細咀嚼,才會發現,是真的「狠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