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科」的江蘇文科狀元該不該上名校?我也嚴重偏科

2020-08-24 活著就要遠行

最近一段時間,關於江蘇2020年文科狀元之爭,一石激起千層浪。


簡單回顧一下事件源起:

今年江蘇高考中,淮安淮陰中學的白湘菱以430分成為江蘇省文科第一名,但卻無緣清華北大。江蘇現行高考政策中,額外兩門選修不算分值 ,而是算等級,因白湘菱的歷史選修是B+,所以目前國內很多985、211名校 ,她幾乎都上不了。


江蘇的高考制度:滿分480分,語文160分(學文科的含40分附加題),數學160分(學理科的含40分附加題),英語120分。文科選修政治、歷史;理科選修物理、化學。

規矩不立不破,不可逆!可以改!

事件本身不多評說,先有規矩,後有成績。至於修改規則之事,不可因網友和輿論呼聲之大,而毀了規矩的剛性。

在新規矩沒出來之前,還會有更多的單科狀元倒在高考的門檻下!


孩子本人和班主任老師,還是非常明大理,不一定上了清華、北大,才是出路。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

如果哪個學校為此開了通道,輿情可以理解,對於孩子本身反而是更大的傷害;更是對高考制度的褻瀆。

想想輿論之下, 萬民請願,毀了多少清譽。

這不是一個有大志的孩子能夠接受的饋贈,這種禮遇和饋贈也不應在公眾之下,堂而皇之的給予。

至於全科均衡?還是單科狀元?從選擇專業人才的角度來說,我更偏向於後者。

我就是那個歷史、地理、政治、語文全優,唯獨數學零分,不但985、211拒之門外,連擅長的專業也無法選擇。我的同學也是化學狀元,英語不濟,上了普通學校,選擇了不喜歡的專業。

在2000年之前的3+2;2001年開始3+X模式下;全科取材的時代,像20年前的我和我的同學一樣,很多單科狀元都被擋在了名校之外。

他願意專研化學,你就讓他進入化學領域;他擅長研究歷史政治地理,你也別擋他的路

國家發展、科教興國,需要平衡,也需要更多有專業特長的人進入專業領域。


嚴重偏科的自我


想起20年前的高考,我就是典型的嚴重偏科。這個孩子偏的是選修歷史,而我偏的是主科數學。

偏的有多離譜?

人家考五門功課,我只考四門,開始不學,後來不會,最後完全放棄。

只因年少輕狂,瀟灑地對抗教數學的班主任,還是學校的數學名師。

這得從高二分班說起,由於從小不慕權貴、喜歡接近底層、又有些豪放不羈的性格。讓我對學校時期的一些不公正待遇,產生了嚴重的牴觸:學習好與學習不好的被嚴格的用座位劃分,自己班的靠前,別班分過來的靠後;這一點一直讓我憤憤不平。

面對不公,我的選擇是主動接近後進,對老師的數學課採取默不作聲的冷戰:


你為師不公,我就不聽你的課。你數學不是教的好麼?我偏讓你教出零分學生。

還倒是要讓您看著,我怎麼以四門功課的成績,超過您心目中那些嫡系的好學生。


事實上一定程度上,階段性的成績,讓我變得有些驕傲自滿;甚至一度輕視重大考試,就是那時候養成的不好習慣。

結果可想而知,我贏了自尊,失去了上更好大學的機會。

而對數學的牴觸,也伴隨我的「高數掛科」,讀完大學,直到走向工作崗位。

在工作崗位,依靠大數據分析、數據化管理反而成了最重要的工具,大數據讓我茅塞頓開地駕輕就熟、融會貫通;數據背後看不見的手的成就感,更讓我樂此不疲。


是金子哪裡都會發光。


知恥而後勇,從哪裡跌倒從哪裡爬起。

偏科已然事實,努力找回平衡的自我修正,才是正道。

這也是未來棟梁可培養、可塑造的本質。

反之,不能接受失敗的「棟梁」,於國、於民、於企業、於自己又會有什麼益處?

作者在之前的一篇文章《 》中寫道:

中國自隋文帝開科舉,到1905年科舉廢止。科舉考試1283年,可考的文武狀元777位。但是歷史上有名的狀元更寥寥可數,成大器的也不過王維、柳公權、楊慎、文天祥、郭子儀等。在古代登科有多難:宋代大文豪蘇洵就感慨「莫道登科易,老夫如登天」。而「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更是寫盡文人科考的現實,歷來考到滿頭白髮仍「童生」的不在少數,四五十歲才中進士,也是常事。


而歷史上更多成就的人物,也未曾中過狀元,經過仕途。

以名校為高考成就的衡量,上清華北大就等于成龍成鳳,這與古代的科考確實有一脈相承的思想價值觀取向。

但是要想想,高考只是人生的第一次大考。以為上了名校就萬事大吉,那是笑話,更大的考驗還在後面。

如果說高考考名校如同過獨木橋,那麼很多走進名校的學生,本科畢業後,面對工作難、社會難,又再次選擇考研、考公務員這個更窄的獨木橋。



能不能過得了研究生和公務員考試的獨木橋,也只能說是人生面臨的第二次考驗。以為考了研究生、當了公務員,就功成名就了,那更是做夢。更難的考驗還在後面。

莫道下山便無難,一山更比一山攔。

人這一輩子,面臨的大考,就像爬山一樣。越往上越困難,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耐心、毅力,沒有足夠強大的經得起失敗的情商。那麼在逐步向上的考驗中,必定一敗塗地,一蹶不振。

別以為狀元、名校、考了研、當了公務員,就光宗耀祖、萬事大吉了。相比漫長的人生之路,那些也都是身後虛名。萬裡長徵,能夠堅持到最後的才是真正的狀元。



如果非要上名校,奮發圖強,4年之後再相遇,中科院、社科院、清華、北大的研究生、博士生,也不儘是名校出身。


莫要以道德之尺衡量規矩之規



瑕不掩瑜。430分的狀元是主課的狀元,也是偏科的「狀元」。別讓狀元的虛名束縛了一顆積極向上的內心。更不要因道德輿論的導向,而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毀了高考的清明。

有志者,事竟成。

如果真狀元,四年之後,北大研究生院文學院,再見;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再見。


接下來,還是回歸正題:中國之教育,如何強國、強軍、強民之道吧。

不要培養的大把的人才,都流向了歐美的實驗室!

自古以來,哪個國家靠娛樂輿論變得更強了?

不要再以娛樂、直播興國了。

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教育興國,文化興邦、軍事強國才是正道。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規則之下,把更多的努力和精力,用在啟蒙之殤、教育之殤、考試之殤吧。

不要總守著四大文明古國的遺產,造福人類。

更要看看,如今乃至未來,我們能夠產出多少讓全世界翹楚、瞻仰、敬重的科學家、教育家、文學家、哲學家、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乃至在全球醫學領域、生命科學領域、信息化領域、航空航天領域等等科研領域的領軍人物。


相關焦點

  • 江蘇文科狀元無緣清北!偏科的危害,遠比你想像中更大
    7月26日,江蘇淮安,考生白湘菱以430分的成績拔得省文科狀元的頭冠。B+而無緣清北復旦,甚至上不了本省最好的南大。白湘菱的家人、和熟悉白湘菱情況的朋友們無一不為這位「最慘狀元」感到心痛:這麼好的成績卻報考不了最心儀的學校,真的很遺憾。
  • 只因太「偏科」,歷史不達標,江蘇高考文科狀元無緣清華、北大
    但是網絡上卻因為江蘇高考狀元無緣清華北大而炸開了鍋,只因為她歷史成績取得了B+,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兒呢?如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的430分,就是語、數、外的成績。除此之外,還有兩門選修,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六門科目中選取兩門進行考試。這兩門不計入最終的成績,但是會根據成績,劃分等級ABCD等級。
  • 江蘇文科狀元無緣清北:高考決定命運,偏科問題家長需儘早關注
    最近幾天,被「江蘇文科狀元430分,因選修歷史課B+,無緣清北」的消息刷屏。很多網友替孩子遺憾,甚至呼籲各大名校能破格錄取。但是,昨天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在江蘇招生老師均回應,須按照招生規則來進行。兩校均規定,針對江蘇考生學業水平測試的兩科目最低要求為A+、A。
  • 遺憾,江蘇文科狀元無緣清北!偏科,讓孩子折斷理想的翅膀
    按說,各省文理科狀元,都是清華北大的香餑餑,可是,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今年將無緣清華北大,因為她有「偏科」傾向。我常常把這種理念講給學生們聽,希望他們能做到不偏科,能全面發展。 我班有個男生小裕,你們都想不到他有多偏科!每次考數學,不管多難,他都可以得接近滿分,深受數學老師喜歡。而語文和外語,簡直不好意思提起!英語聽寫單詞,常常0分;語文僅僅好於班上兩個智力發育遲緩的學生!就在剛剛過去的期末考試前,我讓他背古詩詞,三天,才背了一首! 這孩子,無疑是聰明的,可是他僅憑興趣學習,不感興趣的課目就放棄。
  • 這是不是偏科惹的禍?江蘇淮安高考文科狀元白湘菱無緣清華北大
    8月6日,是個不尋常的日子。今天很多省份高考錄取工作正式開始。就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時候,從清華大學傳來了喜訊,清華大學本科首批錄取通知書已經發出!2020年高考,江蘇淮安高考文科狀元白湘菱無緣清華北大,真是令人惋惜!目前,白同學已經選擇了香港大學。據白媽媽透露,港大會提供一百萬的全額獎學金。如此雄厚的獎金,也免去了後顧之憂。但是很多網友還是表示非常可惜了。
  • 由江蘇省文科狀元歷史B+說說偏科那些事!
    2020年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選修課歷史B+,影響了她被北大清華錄取的話題,最近一直都被人們討論,這就是傳說中的偏科。本人2005年第一次參加江蘇高考,高二分文理科,副科都差不多,選擇文科,是因為數學基礎不好,因為從初中玩到高一,在高二遇到政治老師兼班主任徐老師,歷史老師倪老師,對我比較關心,歷史政治第一年高考就考了120和110,數學基礎太差,什麼都不懂,考了89,06年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數學,結果06年數學太難,考了59,很多人考哭了,復讀班長平時每次都考的很好,數學也栽了,又復讀一年考了武漢大學。
  • 2020年江蘇文科高考狀元,430分無緣清華北大,原因讓人心痛
    最近,高考成績都陸續公布,然而江蘇的文科狀元,卻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因為她以430分的高分成了江蘇省的理科狀元,但是卻因為一門選修課的成績是「B+」,而沒有辦法報考清華北大等名校。很多人可能會不理解,為什麼430分也算高分,文科分數一般不都挺高的麼,正常的話400多分可能也就能上一個專科。
  • 地獄式高考名不虛傳:江蘇文科狀元破格錄取?清北南大:須按政策
    隨著各省高考分數的公布,各省狀元再次走入人們的視線,人們紛紛對這些名校爭相哄搶的人才表示欽佩和祝福。然而,同為狀元的江蘇文科白湘菱,命運卻和其他狀元不一樣。她不僅無緣清北,而且更慘的是國內很多985、211名校也都上不了。
  • 江蘇高考文科狀元上不了清華北大,甚至連南大都上不了
    江蘇高考分數出爐,然而對於狀元之爭卻出現了爭議。分數最高的考生之所以被質疑,是因為她的一門選修課是B+,這對於普通學生來說沒有什麼,但是對於尖子學生來說,這個分數卻是致命的,她可能上不了清華北大了。在江蘇,你要想上最頂尖的好學校,就必須門門拔尖。而對於三門主科普通,但是副科超強的學生也是悲劇的,因為如果主科分不高,副科雙A+簡直就是浪費。
  • 江蘇文科狀元無緣清北,破格錄取就是踐踏公平
    這兩天,有關「江蘇文科狀元430分,因選修歷史課B+無緣清北」的消息引發廣泛關注。一些網友希望這名叫白湘菱的「文科狀元」能被破格錄取。就此,7月28日,澎湃新聞分別諮詢了北大、清華、南大負責江蘇招生工作的老師,得到的回覆均為「須按政策要來招生」。
  • 文科狀元無緣清北?廣大學子需警醒:全面發展,勿偏科才是上策
    2020年江蘇文科狀元白湘菱同學目前無緣清北 ,甚至連華東五校(復旦、上海交大、浙江大學、中科大、南京大學)都上不了。也就是說雖然白湘菱同學是狀元。為她選修歷史是B+。因此清北無法錄取。我認為沒有必要過分,糾結此事。此事本就是按規矩辦事,但能有人提出質疑,也是情有可原的。高考牽掛著成千上萬家長的心,學生十年寒窗,就為了龍門一躍。可是拼上全力如果躍上龍門了,而且位居全省第一,卻還進不了北大清華這樣的最高學府,是不是一件讓人十分揪心的事情?
  • 真正的學霸從小不偏科?
    偏科是種什麼體驗?各位家長們都體驗過嗎?你家孩子面臨著偏科的情況嗎?你有哪些解決妙招,歡迎和大家分享交流。清華北大是怎樣的存在?百年名校,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每年全中國各地的高考狀元匯聚的地方,中國大多數的爸爸媽媽以將孩子送入清北作為目標。試想,如果你家孩子高考全省第一,那進入清華北大上學不是很容易嗎?但事實往往並非如此。
  • 江蘇高考文科狀元上不了清華北大,連南大都不夠資格報考
    江蘇高考文科狀元上不了清華北大,連南大都不夠資格報考江蘇高考分數出爐,然而對於狀元之爭卻出現了爭議。分數最高的考生之所以被質疑,是因為她的一門選修課是B+,這對於普通學生來說沒有什麼,但是對於尖子學生來說,這個分數卻是致命的,她可能上不了清華北大了。江蘇高考分數出爐,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 清北回應按章辦事,是時候談談關於江蘇文科狀元的幾個問題
    最近,江蘇文科狀元無緣清北的事引發熱議。清華北大招生負責人對此回應,須按照招生規則進行。這意味著江蘇文科狀元,確定不會被破格錄取。第三個分數才是中英數三門,與其他省份不同的是,江蘇三門主科權重不同,文科生語文、理科生數學各有40分加試題。江蘇文科狀元語文是146+34分,數學是141分,外語是109分,妥妥的學霸。但壞就壞在兩門選科上,政治是A,歷史只有B+。
  • 最慘文科狀元無緣清華北大,笑稱無悔:比起上名校,好心態更重要
    江蘇省淮陰中學的白湘菱以430分的成績,成為江蘇省高考文科第一名。但卻無緣清華、北大,甚至連復旦、上海交大,南京大學等名校都上不了,被稱為「最慘高考狀元」。為啥最高分的文科狀元卻上不了名校?很多人不了解江蘇省的高考招生政策,面對白湘菱的事件,往往會產生上述疑問。而作為經濟和高考大省,江蘇的高考歷來就非常特別:不採用全國統一卷,而是自主命題,難度大,競爭激烈。統考三科:語文、數學各160+40分附加題,英語120分,合計總分只有480分。
  • 江蘇高考文科狀元竟然上不了清華北大,南開也上不了
    隨著高考成績的公布,多省的高考狀元也已經相繼公布了,只要取得了本省的高考狀元基本都被清華、北大預定了。但是今年卻出現了一個例外,江蘇省的文考高考狀元,淮陰中學白湘菱同學,高考裸分為430分,但是對於狀元之爭卻出現了爭議。
  • 孩子偏科怎麼辦?文科理科該如何區別對待
    最近,收到很多家長朋友的私信表示孩子文理偏科非常嚴重,孩子也在很認真的學,可是兩極分化依舊嚴重,很多家長朋友也為此感到苦惱。首先,要解決文理偏科的問題,就得先了解文科理科考察的內容以及未來的就業發展方向。
  • 江蘇狀元落榜清北,很多「985」「211」名校,她幾乎都上不了
    最近一篇「江蘇文科高考狀元無緣清華北大」的文章上了熱搜,不少網友吐槽江蘇省的高考錄取規則太坑了,但我卻有不同的看法。文科:語文200分,數學160分,英語120分;理科:語文160分,數學200分,英語120分;另外,還有兩門選修課,即政史、理化、生化等組合,考試成績按A、B、C、D四個等級計算,A+為最高級,以此類推。這個政策從2008年開始實施,出發點是為了分流課程,減輕考生壓力,讓考生不偏科,做到全面發展。
  • 江蘇高考文科第一無緣清北,教育廳回應了,網友:早該如此
    江蘇高考文科第一無緣清北,教育廳回應了,網友:早該如此!近日,江蘇省高考文科第一名白湘菱同學的遭遇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在人們心中,各省份文理科狀元一直是清華北大爭搶的人才,但是白湘菱同學卻享受不到這個待遇,原因是她的選修科目歷史等級為B+,不僅無緣清華北大,復旦、南大等一些頂尖985高校同樣去不了。
  • 「新聞視角」江蘇高考文科狀元偏科;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為她不平
    今天和大家聊的是人民網上的一則和「高考志願」有關的新聞:今年江蘇高考中,淮安淮陰中學的白湘菱以430分成為江蘇省文科第一名,但卻無緣清華北大。江蘇現行高考政策中,額外兩門選修不算分值 ,而是算等級,因白湘菱的歷史選修是B+,所以目前國內很多985、211名校 ,她幾乎都上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