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易財經2月28日訊 據公安部公布數據,2013年由公安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開展的打擊整治發票違法犯罪專項行動中,全國公安、稅務機關共破獲各類發票犯罪案件10043起,涉案金額519.57億元,累計查補入庫稅款49.28億元。
一、發票小知識
1. 發票的歷史
據《周易·繫辭下》記載:「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到炎帝時代,原始的「結繩記事」逐漸被「書契」代替,「書契」即是我國發票的雛形。
到商代,出現了一種叫「記事刻辭」的經濟交往活動的記錄方式,「記事刻辭」不僅記載有各種實物的收支數量,而且還記錄有經濟事項發生的時間、地點等內容,是我國發票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
到了東晉,作為經濟交往的憑證——發票開始成為官府稽徵稅款的依據,當時把這種方法叫做「輸估」。
到了宋代,發票已經開始實行統一格式,由於有了統一格式,給稅款的徵收帶來了許多方便。
到了清代光緒年間,對各類收支憑證都有了統一要求,並統一頒發使用,這是我國經濟交往憑證(發票)運用方面的明顯進步。
到民國時期,在北洋政府所頒行的《普通官廳簿記》中,把國家規定使用的各類原始憑證看作控制收支的重要手段,明確提出了凡帳面記錄必須以合法憑證作為依據這一原則。
2. 發票的分類
按行業分類,可分為工業發票、商業發票、飲食業發票、運輸業發票服務業發票等等;
按票面金額分類,可分為定額發票、限額發票、和非限額發票等三類;
按發票版面設計分類,可分為表格式、定額式、階梯式和剪貼式等四類;
按管理方式分類,可分為專業發票和非專業發票;
按發票開具後取得發票的對象所在地分類,可分為出口專用發票和內銷發票;
按發票是否印有單位名稱來劃分,可分為企業銜頭髮票和統一發票。
按發票用途分類,可分為增值稅專用發票、普通發票、專業發票、特種發票。
3. 發票的作用
1、財務收支的合法憑證
發票做為重要的商事憑證,一方面反映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所形成的銷售收入,;另一方面反映購買商品或接受勞務服務支出貨幣所形成的成本費用支出。在這些活動中,發票是唯一合法憑證。
2、稅款抵扣的憑證
增值稅專用發票抵扣聯是納稅人申報抵減稅款的重要憑證,其註明的進項稅額可以從納稅人當期或以後各期銷項稅額中抵減。
3、會計核算的原始憑證
發票全面記錄了有關經濟活動發生和完成情況,反映業務收支的內容、數量、單價、金額、稅額等等。真實、合法的發票,是進行財務會計核算的法定原始憑證,交易雙方已此來編制會計分錄,登記會計帳簿。
4、購貨方合法權益的證明
發票通常是收支或支付貨款所開具的憑證,他詳細記載了貨物的有關內容。如果開票方提供的商品質量、規格等內容與發票註明的內容不符,開票就有義務承擔因此而引起的責任。
二、代開發票的盈利手法
代開發票包括開假發票和真票假開
通過仿製技術開具假發票,按照票面金額提點收費;假發票被查獲的風險高,這類發票的提點不超過2%。而代開真發票的提點則多在3%—5%之間,增值稅專用發票的提點甚至可以達到10%。
開假發票是成本近乎為零的空手套白狼買賣,若開具金額為10萬元的發票,按照2%提點可賺取2000元手續費。
而開真發票通常是這兩種途徑:
(1)註冊「皮包公司」,到稅務部門騙領發票後,憑空虛開,然後拿錢走人。
例:皮包公司A到稅務部門騙領一本千元版普通發票,票面限額25萬元,然後將其以3%的手續費,全部虛開給企業B,獲取7500元手續費。A領取發票的成本50元,因是皮包公司,最終一走了之,不做帳、不繳稅,淨賺7450元。
而企業B花了7500元,虛開了25萬元的發票,將其全部列入成本開支,衝抵帳面利潤,僅企業所得稅一項,就偷逃了6.25萬元。
(2)用自己的發票給別人代開,收取一定手續費,然後以「大頭小尾」的形式做帳。
例:酒店C為為飯店D代開100萬元的普通發票,同時在自己的記帳聯動點「手腳」,寫成10萬。雖然要就10萬元的「收入」繳納企業所得稅2.5萬元,以及數千元的營業稅等;但就100萬元的發票進行5%的提點,可獲取5萬元手續費。
而飯店D花了5萬元,虛開100萬元發票列入成本,僅企業所得稅一項,就偷逃了25萬元。
三、代開發票為何在中國泛濫成「國災」?
A. 中國財務制度對發票的依賴程度過高
中國是典型的發票稅制,發票是財務會計核算的原始憑證和稅務稽查的重要依據,由於過分強調「以票抵稅」,導致發票成為企業之間進行商事活動的惟一憑證,只要取得發票就代表著一項經營活動的存在或終結。
這樣,發票就成為整個稅收體系中最重要的鏈條,同時也是最薄弱的環節。「牽一髮而動全身」,整個企業的收支情況都會因為發票的取得而改變,企業如果想偷逃稅款,只要取得發票,便萬事大吉,苟且之事就可以堂而皇之。巨大的經濟利益誘發企業千方百計去取得發票。
但在一些西方國家,發票不是證明企業經營活動的惟一憑證。除了對發票進行監管外,國家規定企業在經營活動中不允許動用大數量的現金,企業的經營活動中資金的流入和流出都必須通過銀行進行,稅務機關通過銀行對企業資金的流入流出狀況進行監測。這樣保證了企業經營活動的真實性,同時弱化了發票的「一票千金」的地位,使得發票恢復了僅是作為「書面證明」的作用。
B. 部分稅項納稅人負擔過重、進項稅抵扣項目不合理
在增值稅方面,由於受某些行業本身特點的限制,部分企業的進項稅額很少,如煤炭行業,導致企業稅收增值稅負擔偏重,嚴重超出了企業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企業為了減輕稅收負擔,不惜手段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惡意抵扣進項稅額,以達到少納稅款的目的。
在企業所得稅方面,國家採用所得稅稅前扣除的辦法,但又對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項目和標準進行了諸多限制,而這些限定並沒有從企業的經營實際去考慮。很多企業經營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行為,如商業回扣等卻無法在所得稅前扣除。另外,國家規定的有關扣除項目標準也與實際情況相背離,如實際企業發放給員工的工資已經遠遠超出計稅工資的扣除標準,多出的部分就要進行納稅調整,無形中增加了企業的稅收負擔,部分企業便採用超出部分以報銷的方式發放給員工,間接導致企業購買發票。
在營業稅方面,也存在著納稅人負擔過重的情況,如大部分娛樂企業的稅率為20%。但根據調查,娛樂業企業心理的承受稅率不超過5%。
C. 稅收徵管制度不合理
目前我國稅收徵管方式設計上,存在許多不合理。主要體現為,稅收制度是站在方便管理者徵收的角度設計,不是從方便國民的角度和方便企業的角度出發。
比如個人所得稅徵收方式,採用的是單位代扣代繳,一刀切的形式。這樣的情況下對於家庭負擔比較重的個人,通過購買發票抵扣費用來代替工資,從而減少工資的額度,達到少繳納個人所得稅目的想法就相對比較強烈。
因此,除了公安機關加大打擊力度外,必須從根本上杜絕假發票賴以生存的「需求市場」。這就需要在稅制和徵管方式設計觀念上有所轉變,減輕納稅人的過重負擔,合理設計徵管流程和徵管方式。
四、財稅專家會診中國發票亂象
王雍君(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貓鼠監管遊戲,貓永遠是輸家
A 財稅體制漏洞導致發票變成鈔票,原則上可取消紙質發票;技術上可行,可以用現代信息技術監控交易記錄。
B 公款報銷要靠預算控制,而不是靠發票;很多國家的發票依賴程度很低,如韓國。
C 其他國家假發票很少,但假發票在中國泛濫成災,流失公共利益。20餘年來一直在打擊假發票,但要記住貓捉老鼠的遊戲,貓永遠都是輸家。
賀鏗(十一屆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加大懲處力度,要罰到傾家蕩產
A 財務制度太不嚴格導致假發票橫行
B 對假發票現象深惡痛絕,必須加大處罰力度,要罰到涉案企業破產,個人傾家蕩產
C 說毛時代落後,毛時代為什麼反而治理的很好呢?
張廣通(中央財經大學財務學院副院長):中國尚未發展到取消紙質發票的階段
A 我也很納悶,每天都有那麼多開假發票的。
B 發票的國際慣例是不管紙,只管數字,通過網絡技術去監控。而中國是管紙,必須由稅務部門來印,企業來買。在西方企業也可以做發票。這種門檻使得有鑽漏洞的空間。
C 但現在中國尚未發展到完全取消紙質發票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