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寧波民辦教育網查詢,「啟英盒」屬無證非法辦學 據中國寧波網民生e點通
「未來星」的營業執照上,經營範圍並無「培訓」家長供圖
秀豐村成才小學東邊「天樹教育」,並無辦學資質 據中國寧波網民生e點通
前不久,一個名叫「未來星」的培訓機構,謊稱自己與寧波當地媒體合作搞小主播培訓,家長們花了近6000元送孩子去學習,結果,只上了18節課,培訓機構老闆就人間蒸發……
其實,類似這樣的事情在寧波並非少見,在其他地方也如此。為何每年都會有如此多家長被騙?家長們又該如何選擇培訓班?記者連日來多方採訪,為大家揭開培訓市場亂象。
教育培訓機構亂象
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很多報培訓班的家長,都捨得花錢。每到寒暑假,各種培訓機構,生意格外火爆。
記者從寧波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中心了解到,僅「未來星」的投訴,服務中心就接到17個。其實,每年一到暑期,這樣的投訴非常多,為了趕在黃金時段狠狠賺一筆,部分培訓班在招兵買馬同時,通過各種誘人廣告以及教學承諾來搶生源,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存在變相收費和管理混亂問題。家長繳費容易退費難,再差都只能學下去,如碰到捲款跑路,家長甚至面臨投訴無門的境地。
無證機構「橫行」市場家長甚至投訴無門
●案例1 今年3月1日,王女士在海曙區天一廣場中百大廈第二百貨12樓英孚教育寧波分部培訓英語,35999元兩年。結果,上了一個月課程後發現,實際課程效果和宣傳內容不符,要求培訓中心退款。最終,經過寧波市場監管部門調解,英孚總部同意退款,但必須要扣除10%違約金。據查,英孚教育寧波分部並沒有經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審批。
●案例2 再比如,今年5月初,寧波「A&C」藝術兒童創意工作室10家門店陸續關閉,法人、股東失聯,多名老師、員工被欠薪,涉訴金額498萬元,數千會員家長遭遇無處退費維權困難。記者在寧波市民辦教育網上查詢得知,這家名為「A&C兒童藝術工作室」的培訓機構並未出現在教育局審核通過的培訓機構名單中,屬於無證經營的機構。
●案例3 今年6月份,有網友爆料,高橋鎮上有好幾家不明身份的培訓機構在營業,看上去都不符合辦學要求。
網友在帖子中提到,高橋恆威君和院小區外面的「啟英盒」,成才小學東的「天樹教育」,蘇家小區一期幼兒園旁邊的「阿拉家教育」、豐和園沿街的「藝田少兒藝術」,豐和園的「託馬斯」等培訓機構,連辦學許可證都沒有掛出來,甚至沒有消防通道,存在安全隱患。
經查,海曙區教育局審批的培訓機構目錄中並不包括「啟英盒」、「天樹教育」、「藝田少兒藝術」,而通過寧波民辦教育網查詢這些相關機構的辦學資質,屬於無證非法辦學。
●案例4 前不久,寧波市教育局首次查處了一起準備用「夏令營」名義開展學科培訓的違規宣傳行為。
這家位於慈谿的培訓機構打出廣告,將在江北孔浦街道寶馬路8號舉辦夏令營,主要面向高中段學生提升學考水平。廣告還宣稱,有寧波大學教授和資深學科教師參與。
隨後,寧波市教育局約談孔浦街道寶馬路8號經營者,發現雙方並未籤約,於是要求其嚴格把關租用場地的機構,並終止和對方的培訓事宜。
寧波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教育主管部門提倡開展正規的夏令營活動,通過社會實踐提升學生綜合素質,但這種打著「夏令營」旗號開展學科培訓的行為,教育主管部門是嚴令禁止的。
業內人士分析
培訓機構為何這麼亂?
除了渾水摸魚的,還有更深層次原因
上述這些案例,只是寧波培訓機構亂象的冰山一角。
記者了解到,寧波有數千家教育培訓機構,而經過教育部門審批的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只有700多家,也就是說,除此之外,全都是沒有資質的培訓機構。
那麼,培訓機構為何這麼亂?一位業內人士分析稱,除了不法分子打著教育幌子瘋狂撈錢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存在。
門檻太高,拿不到教育局認可的「合法身份」。
根據現行的《寧波市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審批與管理規定》,公民個人舉辦培訓機構需要註冊資金50萬元,辦學場地面積不得低於300平米。
「創業初期,沒有那麼多生源,也沒有那麼多資金,這是個硬傷。」一位從事過培訓的李先生說,目前在寧波辦理一所正規教育培訓機構,需要有教育部門審核頒發的辦學許可證以及民政、工商部門的登記等。
不符合辦學資質,拿不到辦學許可證怎麼辦?
有商家動起歪腦筋,索性把「培訓機構」註冊為「教育諮詢公司」。
註冊教育諮詢公司跟註冊普通公司一樣,只需要去工商局以及稅務機構辦理相關手續即可,並不需要通過教育主管部門審批。正因為此舉操作相對簡單,這也成了不少所謂「培訓機構」矇騙消費者的伎倆。於是,寧波市面上許多不具備教育培訓資質條件的「培訓機構」應運而生。然而,多數市民在選擇培訓機構時,並不查看機構的辦學許可證,並不關注機構是否有辦學資質,並不查驗教育諮詢公司的經營範圍是否包括教育培訓的內容。
有照無證,有工商註冊登記,卻無辦學許可證,這是目前寧波市場上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較常見的怪象。
遇到過有照無證的「培訓機構」,即使教育部門下發整改通知書,也無濟於事,對方以自己有照為由,根本不理會,而教育部門卻無任何制約措施。
就如這次「未來星」跑路事件,教育部門最終還是建議家長找市場監管部門或者報警。這樣的尷尬,也成了目前寧波培訓機構市場亂象的一個因素。
此前,寧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企業監督管理處副處長潘玲娜接受金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最近幾年,涉及教育培訓機構的投訴呈遞增趨勢,主要集中在「捲款跑人」、「教學實際情況與校方承諾不一」、「收費混亂,只收不退」、「虛假宣傳,誇大賣點」等多個方面。
潘玲娜說,按照《民辦教育促進法》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等法律法規規定,非經營性的民辦培訓機構由教育部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審批、民政部門登記,而經營性的民辦培訓機構由哪些部門審批監管,並沒有明確法律法規可循。
潘玲娜說,一些培訓機構因為不具備合格辦學資格,就會註冊「教育諮詢公司」之類,但從事文化教育培訓已經超出了市場監管範疇,定性為非法辦學更合適,根據「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應由教育部門負責監管處置。
教育部門行動
市教育局暑期暗訪培訓機構
非法辦學問題多
今年7月初以來,寧波市教育局對暑期培訓市場進行集中暗訪,在首批暗訪的24家培訓機構中,非法辦學的問題多多。
第一類是發布虛假廣告,如「三元教育」培訓機構稱所有任教的老師均來自省重點中學;「魏老師教育」的廣告語是「相信在職老師,相信魏老師教育」。這種廣告語容易給學生和家長造成誤導。
第二類是部分信息諮詢公司違規開展教育培訓,異地辦學,以規避屬地教育部門的審查。
第三類是正規教育培訓機構轉包個人,如春華教育,現已停止轉包個人辦學。
第四類是在職教師參與培訓機構有償補課,如秋寒學舍、樂和教育表示有在職教師參與授課。
第五類是教育培訓機構因未與學員籤訂合同或籤訂的合同細節不明晰等而引發的收退費問題。
第六類是培訓機構存在消防隱患,如消防通道不暢通,設備不齊全。
如何挑選正規的教育機構?
教育主管部門支招
如何辨別教育培訓機構是否正規?在這幾天的採訪中,記者向教育主管部門進行諮詢,他們給出一些建議。
1、檢驗培訓機構是否有辦學許可證(原件),辦學許可證是否在有效期內,並且在公開場所的顯著位置公示,可通過「寧波民辦教育網」查閱全市教育培訓機構的辦學資質、年檢情況及相關政策法規。其次,查驗登記辦學地址和實際辦學場所是否一致,辦學地址不一致的,不僅消費者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還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2、「一線教師」、「一對一個性化輔導」、「名師助陣」、「幾萬元包過」……教育培訓的廣告鋪天蓋地,一些培訓機構為了招攬生源,肆意誇大培訓效果,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教育部、省市縣教育部門明確發文規定,不允許中小學在職教師參與培訓機構的有償補課行為。家長應提高維權意識,籤訂合同,要求培訓機構將口頭承諾寫進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3、不少培訓機構往往通過「讀幾百課時送幾百課時」、「一次繳學費滿幾萬元贈幾百課時」等促銷手段,誘導消費者提前消費、超量消費、盲目消費。很多消費者容易衝動消費,一次性繳費數千元甚至數萬元。但如果因不適應授課方式或培訓效果未達到預期效果而提出終止合同,僅差額退款就會導致數千元甚至上萬元的額外損失。
4、退費難是消費者最為關注的問題,消費者繳費時一定要索取正規發票,避免退款難度增加。
無論是業內人士的「門檻高」之說還是相關部門的「無法可依」說。問題既然出現,總需要尋求一個解決的辦法。
採訪中,記者得知一個好消息,寧波市教育局正在行動。
今年,寧波市教育局重點推進民辦學校分類登記、分類管理,修訂《寧波市民辦教育促進條例》,出臺《寧波市民辦學校分類登記管理實施辦法》,進一步加強民辦學校登記為事業單位法人試點工作;修訂完善《民辦學校審批辦法》,降低民辦學校辦學門檻,簡化審批手續,吸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領域;推出民辦學校信息公開和信用檔案制度建設,第三方實施民辦學校誠信辦學星級評估,嚴查違規辦學行為亮「黃燈紅燈」等新舉措,構建和完善民辦學校管理的長效機制,規範辦學行為,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
我們也非常期待,寧波民辦教育培訓市場能日漸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