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試點校外培訓機構學員預付學費信用保險

2021-02-08 騰訊網

本報訊(記者蔣煒寧)繼給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上綜合保險後,寧波昨起又推出一項全國首創——校外培訓機構學員預付學費信用險,最高單科可獲5000元賠償。

該險種適用於在正規培訓機構就讀,並籤訂正規合同,明確課時、培訓期限等信息,且有正規預付費票據。正規校外培訓機構指的是必須經教育行政部門審批,且在民政部門或市場監管部門註冊登記的。目前,全市共有2112家。

該險種堅持學員及家長按需自願購買的原則。適用對象為在教育部門審批且民政部門或市場監管部門登記註冊的培訓機構內培訓的學員。投保時,要求參訓者與培訓機構籤訂培訓服務合同,明確課時、培訓期限等信息,領取正規預付學費票據。預付學費期限、金額必須符合「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三個月」的規定。

該保險的責任限額為投保人實際支付的預付學費金額。對於單一培訓機構,投保人可投保的最低責任限額為1000元,平均每科責任限額不超過5000元。保險採取定額保障方案,具體分為5檔,最高賠償金額分別為1000元、1500元、2000元、2500元和3000元。該保險線上和線下均可投保。學生及家長可根據實際情況自願選擇投保單一的基礎保障方案,也可以將多個基礎保障方案進行組合後投保。保險期限最長不超過4個月。如保險期限開始日起之前已發生風險的,保險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在保險期限內,校外培訓機構發生申請破產且經法院依法裁定受理、辦學許可證或登記證書被吊銷/撤銷、經教育或其他行政部門認定終止辦學(停止營業)等事故,且無法按照法律法規或培訓服務合同約定退還學員剩餘預付學費,經教育或其他行政部門出具的書面調查認定、仲裁機構仲裁、法院判決,對於被保險人的預付學費損失,保險人按照保險合同的約定負責賠償。

相關焦點

  • 寧波試點校外培訓機構學員預付學費信用保險 - 寧波日報社數字報刊...
    本報訊(記者蔣煒寧)繼給民辦教育培訓機構上綜合保險後,寧波昨起又推出一項全國首創——校外培訓機構學員預付學費信用險,最高單科可獲5000元賠償。    該險種適用於在正規培訓機構就讀,並籤訂正規合同,明確課時、培訓期限等信息,且有正規預付費票據。
  • 寧波推行校外培訓機構學費險保障學員權益
    新華社寧波1月14日電(記者顧小立)記者從寧波市政府新聞辦公室獲悉,寧波將推行校外培訓機構學員預付學費信用保險,學員及家長在給校外培訓機構預付學費時,可自願選擇是否購買學費險,如遇事故造成培訓機構無法按照法律法規或培訓服務合同約定退還剩餘預付學費,最高單科或可獲得5000元賠償。
  • 防範校外培訓機構「跑路」風險
    《海南省校外培訓機構管理辦法》規定,校外培訓機構終止辦學的,應當妥善安置在培學生,並依法進行財務清算。校外培訓機構的財產按照應退在培學生的學費、雜費和其他費用,應發教職工的工資及應繳納的社會保險費用,償還其他債務的順序進行清償。山東榮成市出臺《榮成市民辦培訓學校帳戶監管合作協議》,實行設立專門帳戶並委託銀行進行監管的舉措,以監管培訓機構辦學資金。
  • 北京擬禁止培訓機構誘辦超萬元分期信貸!有機構關停學員仍需還款
    近日,北京市教委就《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付式消費管理細則》徵求意見,擬規定培訓機構預付費的收費時長不得超過3個月,禁止引導消費者分期付款超1萬元等,預付費消費模式問題或將有解決之道。今年以來,多家教育培訓機構被曝突然關店停課,涉及大量消費者課時未完成、預付學費未退。各地對教育培訓機構的資金不受監管、退費難、機構跑路等現象,均採取了相關規範措施。
  • 全國首例培訓預付費監管開始!教培業「寅吃卯糧」或將被終結
    預付費監管政策大多為設立校外培訓機構預付費監管帳戶體系,通常分為匯繳專戶和監管帳戶。匯繳專戶用於記錄、核算、反映校外培訓機構預付費收繳情況,監管帳戶用於接收由匯繳專戶轉入的學員培訓費。家長在機構完成課程繳費的同時,可以通過掃碼進入上海市單用途預付費協同監管平臺,對未消課時預交學費情況進行查詢。
  • 校外培訓機構學費六七萬須一年躉交 中途跑路了咋辦?
    在十裡堡附近的一家機器人編程培訓機構,前臺工作人員對一位前來交費的家長表示,學費不能分期付。在眾多的培訓機構中,預付費方式普遍存在。一些培訓機構的預付費高昂,少則幾千,多則數萬元。然而,培訓機構關門、跑路現象時有發生。8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了《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其中規定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 全國首例培訓機構預付費監管開始,學生可先上課後付費
    近幾年,培訓機構「跑路」時有耳聞,學生和家長也經常遭遇維權難、退款難。為此,上海市普陀區試點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預付費監管,學生可以先上課後交費。昨天下午,首批4家試點文化教育類校外培訓機構下午掛牌。一方面,需要明確預付費資金監管實施方案以及區內監管部門職責、監管方式,也需要引導消費者謹慎選擇校外培訓機構,增強風險意識。另一方面,要讓更多的機構充分認識到,接受監管是取信於消費者的首要前提,加強信用保障能幫助機構提高社會信用度,從而擴大經營規模。」
  • 培訓機構預付費亂象:留學培訓最高一次預付20萬元
    此外北青報記者發現,鋼琴、遊泳、繪畫等等培訓課程,在這些藝術培訓機構中都必須按期預付,如位於阜成門附近的藝術教育機構,兒童基礎鋼琴課的收費標準為每節課220元,按照規定家長必須一次性先預付一期的課程,該課程一期為54節或108節,預付費都得上萬元。  除此之外,有些培訓課程預付的時間跨度還很大,甚至要求先預付三年的「學費」。
  • 校外教培機構預付費制該如何規範
    近日,大眾熟知的韋博英語教育在多地的培訓機構陸續關門,員工集體消失,學員預存的學費不知去向,更無從追回,引發大眾關注與熱議。如今,校外教育培訓機構預存學費幾乎成為常態,如何看待教育機構預付費制?消費者如何才能保障自己的權益?為此,中國城市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幾家校外教育機構,探尋預付費制背後的「潛規則」。
  • 寧波美亞英語培訓機構倒閉 法人攜400萬學費人間蒸發
    浙江在線·教育新聞網01月23日訊近幾年,民辦培訓機構在我省各地遍地開花,在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們的廣告,其中最多的便是英語培訓,但是當你選擇一所英語培訓學校,交了學費後您能百分百放心嗎?自己能夠把課程上完嗎?  就在前幾天,寧波的一所英語培訓機構——「美亞英語」突然間就人間蒸發了。
  • 合肥市校外培訓機構學員預繳費服務系統上線
    為切實抓好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維護學員的合法權益,2020年8月7日,合肥市教育局會同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制定《全市校外培訓機構學員預繳費管理辦法》,共同開發了合肥市校外培訓機構學員預繳費服務系統,遴選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銀行、招商銀行等四家銀行為首批服務合作承接銀行。
  • 外語培訓機構突然關門 百餘名學員學費或打水漂
    昨天,車女士向本報反映,浙江寧波海曙區的360美式私塾培訓機構突然關張,百餘名學員的學費打水漂,此外,機構教職工的工資也遭拖欠。記者了解到,不少學員已陸續報警,教育部門已經介入調查。據不完全統計,該事件涉及總金額達六十萬元。
  • 2021年大力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 設立校外培訓機構學費專用帳戶
    天津北方網訊:記者昨天從天津市教育工作會上獲悉,今年我市將大力治理整頓校外培訓機構,同時積極推進師德師風長效機制建設。據了解,今年我市將重點整治唯利是圖、學科類培訓、錯誤言論、師德失範、虛假廣告等不良行為。
  • 跑路頻發,「預付消費」還有多少信用可以透支
    近日,培訓機構韋博英語被曝大量門店停課。一家擁有二十多年資歷、號稱在全國60多個城市設立150多家中心的老牌教育機構轟然倒下。
  • 韋博英語大面積關停 學員身陷「培訓貸」泥潭
    這立刻引起了韋博英語學員的廣泛關注,大量學員到店要求退費。但隨著這個目前還不知道能不能退出款來的退款進程的深入,外界驚訝地發現,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經營不善的問題。韋博英語的學費動輒數萬元,如果是託福雅思之類的高端課程,學費可能動輒十幾萬元。這麼多錢,學員一下拿不出來怎麼辦?有學員反映,他們被所謂課程顧問誘導,從第三方機構申請了數萬元的「培訓貸」。
  • 交了近3萬學費,一節課沒上!寧波這家英語機構跑路!100多位學員受害,前身竟是…
    一次性支付2萬8千學費,有網友質疑家長為什麼不按學期交?對此,爆料人表示,該培訓機構是按套餐收費的,最少時間也是2年起步。對於很多人來說,近三萬的學費,這個數目真的不便宜。有網友稱,培訓機構在收費的時候很有一手,當潛在客戶因巨額學費稍顯猶豫時,工作人員立刻會非常積極地推薦「貸款交學費」,而且整個貸款流程「異常簡單」,甚至從頭到尾都無需你任何參與,最後只要籤個字就行了。
  • 教育培訓機構捲款逃走怎麼辦?安!普陀監管部門對「預付費」出手了
    連續幾波教育培訓機構的關門,讓不少家長感慨:預付費的坑,難道真的逃不脫嗎?昨天(9月8日),普陀區召開文化教育類培訓機構預付費監管試點工作啟動會。通過資金監管和業務管理平臺,探索單用途預付費管理新模式,進一步降低培訓機構預收資金風險。據悉,首批4家文化教育類校外培訓機構納入預付費監管機制。
  • 上海這個區率先試點預付費監管,學生可先上課、後交費
    全國首批共4家文化教育類校外培訓機構納入預付費監管機制;家長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進入監管平臺,對未消課時預交學費情況進行查詢;首批試點機構分別為:上海芊菁培訓學校有限公司、上海優百培訓學校有限公司、上海穎竹培訓學校有限公司
  • 深圳出硬招規範預付式消費
    預付了一兩年學費,課沒上幾節,校外培訓機構卻「跑路」了。今年以來這種情況頻頻出現,刺痛了家長的神經。據市商務局等部門對市人大代表建議的答覆,我市各部門正採取行動,規範預付式消費。其中,教育局明確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費用。
  • 這些培訓機構接連「跑路」,交給培訓機構的錢還安全嗎?
    我蘇特報專稿 記者/範志凱 俞聲揚 編輯/黃河清 近段時間以來,媒體報導了多家教育培訓機構關店、「跑路」的新聞,大量學員的預付款無法退回。其實早在去年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不可一次性收取三個月培訓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