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散文品讀第五十八天

2021-02-08 嚴鼎中學語文

歡迎關注「嚴鼎中學語文」微信公眾號

秋天的心

林清玄

 

我喜歡《唐子西語錄》中的兩句詩:山僧不解數甲子,一葉落知天下秋。這是說山上的和尚不知道如何計算甲子日曆,只知道觀察自然,看到一片樹葉落下就知道天下都已是秋天了。從前讀賈島的詩,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之句,對秋天蕭瑟的景象頗有感觸,但說到氣派悠閒,就不如「一葉落知天下秋」了。

 

現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說是「落葉滿天不知秋,世人只會數甲子」。對現代人而言,時間觀念只剩下日曆,有時日曆猶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鐘錶了。誰會去管是什麼日子呢?三百多年前,當漢人到臺灣來墾植移民的時候,發現臺灣的平埔族山胞非但沒有日曆,甚至沒有年歲,不能分辨四時,而是以山上的刺桐花開為一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初到的漢人想當然地感慨其「文化」落後,逐漸同化了平埔族。到今天,平埔族快要成為歷史名詞,他們有了年歲,知道四時,可是平埔族後裔有很多已經不知道什麼是刺桐花了。

 

對歲月的感知變化由立體到平面可以如此迅速,怎不讓人興嘆?以現代人為例,在農業社會還深刻知道天氣、歲時、植物、種作等等變化是和人密切結合的。但是,商業形態改變了我們,春天是朝九晚五,冬天也是朝九晚五;晴天和雨天已經沒有任何差別了。這雖使人離開了「看天吃飯」的陰影,卻也多少讓人失去了感時憂國的情懷和胸懷天下的襟抱了。

 

記得住在鄉下的時候,大廳牆壁上總掛著一冊農民曆,大人要辦事,大至播種耕耘、搬家嫁娶,小至安床沐浴、立券交易都會去看農民曆。因此到了年尾,一本農民曆差不多翻爛了,使我從小對農民曆書就有一種特別親切的感情。一直到現在,我還保持著看農民曆的習慣,覺得讀農民曆是快樂的事。就看秋天吧,從立秋、處暑、白露到秋分、寒露、霜降,都是美極了。那清晨田野中白色的露珠,黃昏林園裡清黃的落葉,不都是在說秋天嗎?所以,雖然時光不再,我們都不應該失去農民那種在自然中安身立命的心情。

 

城市不是沒有秋天,如果我們靜下心來就會知道,本來從東南方吹來的風,現在轉到北方了;早晚氣候的寒涼,就如同北地裡的霜降;早晨的旭日與黃昏的彩霞,都與春天時大有不同了。變化最大的是天空和雲彩,在夏日明亮的天空,漸漸地加深藍色的調子,雲更高、更白,飄動的時候仿佛帶著輕微的風。每天我走到陽臺抬頭看天空,知道這是真正的秋天,是童年田園記憶中的那個秋天,是平埔族刺桐花開的那個秋天,也是唐朝山僧在山上見到落葉的同一個秋天。

 

若能感知天下,能與落葉飛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謙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熱鬧的城市,秋天也不會遠去;如果眼裡只有手錶、金錢、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葉擊中,也見不到秋天的美。

 

秋天的美多少帶點瀟湘之意,就像宋人吳文英寫的詞「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一般人認為秋天的心情會有些愁惱肅殺。其實,秋天是禾熟的季節,何嘗沒有清朗圓滿的啟示呢?

 

我也喜歡韋應物一首秋天的詩:今朝郡齋冷,忽念山中客。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欲持一瓢酒,遠慰風雨夕。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

 

在這風雲滔滔的人世,就是秋天如此美麗清明的季節,要在空山的落葉中尋找朋友的足跡是多麼困難!但是,即使在紅磚道上,淹沒在人潮車流之中,要找自己的足跡,更是艱辛呀!

 

 

佳句摘抄:

若能感知天下,能與落葉飛花同呼吸,能保有在自然中謙卑的心情,就是住在最熱鬧的城市,秋天也不會遠去;如果眼裡只有手錶、金錢、工作,即使在路上被落葉擊中,也見不到秋天的美。

|嚴鼎中學語文出品|



嚴鼎    錄音

嚴鼎    製作

阿牛    監製

相關焦點

  • 秋日遊記:落葉滿天不知秋
    再華麗的筆觸也描繪不出自然賜予季節變化的豔麗紛繁色彩 ,就用雙眼感受美色,雙耳聆聽黃葉飄落的聲息,雙腳丈量鬆軟的葉徑……「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在這樣美麗清明的季節,在空山的落葉中尋找足跡,就像路對於我們的腳沒有記憶一樣,天空沒有留下痕跡,卻見證過數不清的飛翔……
  • ​夜讀|城市不是沒有秋天
    從前讀賈島的詩,有「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之句,對秋天蕭瑟的景象頗有感觸,但說到氣派悠閒,就不如「一葉落知天下秋」了。現代都市人正好相反,可以說是「落葉滿天不知秋,世人只會數甲子」。對現代人而言,時間觀念只剩下日曆,有時日曆猶不足以形容,而是只剩下鐘錶了。誰會去管是什麼日子呢?
  • 讓秋風吹落葉,讓月色滿人間
    近日讀《蘇東坡傳》,首次見到他被貶黃州時一篇散文,文短而空靈雋永,美到不忍割捨一字,全文摘錄如下: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 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未寢,相與步中庭。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 十首韋應物詩詞: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韋應物的五言絕句,一向為詩論家所推崇。這首五言絕句給讀者一種古雅閒淡的風格美。施補華在《峴傭說詩》中曾稱讚這首詩「清幽不減摩詰,皆五絕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強烈的語言打動讀者,只是從容下筆,淡淡著墨,而語淺情深,言簡意長,使人感到韻味悠永,玩繹不盡。
  • 五中,我只能在夢裡尋到你
    「落葉滿空山,何處尋行跡。」五中,我只能在夢裡尋到你。
  • 空山新雨後
    記憶裡喜歡的雨天,是小時候玩的一身溼,換了乾淨的衣服趴在床上讀鄭淵潔。天陰,不開燈的房間很昏暗,但是那份開心到現在都記得。下課之後,現在發現時間很不錯回到地下點開,正好101這兩天把空山新雨後聽了101遍。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看了秋天的晨光,也看了秋天的夜色,吹了秋天的風,也淋了秋天的雨。一遍遍循環時簡單的快樂,像噴霧一樣美化著我看到的一切。就像彩虹。下再糟糕的雨,也總能期待彩虹。讀了很多很多書,在無趣的文字、庸俗的思想中不斷進出,疲倦時總能想起雨天讀鄭淵潔,心裡就覺得清朗。
  • 大班散文詩教學活動:落葉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大班散文詩教學活動:落葉   設計意圖:   在「秋天的童話」   主題活動中,我帶領幼兒外出散步,
  • 閒來讀十首韋應物詩,無事風塵獨不歸.
    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韋應物的五言絕句,一向為詩論家所推崇。胡應麟在《詩藪》中說:「中唐五言絕,蘇州最古,可繼王、孟。」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淡,併入化境。」上面這首詩是他的五絕代表作之一。它給予讀者的藝術享受,首先就是這一古雅閒淡的風格美。
  • 散文:落葉浮想
    南風在暖陽攛掇下,一陣又一陣打著旋,將滿樹金黃通天徹地漫撒,落在地上的葉被風裹挾一層層如波翻滾,簌簌集合在溝坎、石縫和路沿。拾起一片黃葉,端詳它僵死的經脈,感觸它枯槁的憔悴,手指若輕輕捏揉,它便化作了齏粉。風中黃葉飄舞,這絕然不只是生命謝幕的燦爛之舞!這些被風主宰的落葉,離斷了生之欲望,義無反顧地回歸了混沌未開的本源。它們是在棄絕生命的苦痛,還是在期盼涅槃的輪迴?
  • 中班語言活動:讀散文學動詞-落葉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語言活動:讀散文學動詞-落葉   一、活動目標   1.通過學習散文詩,發展幼兒思維的連動性、靈活性。
  • 秋詩美句:空山松子落,幽人應未眠
    告訴我 你藏在落葉下的那些腳印 暗示著多少祭日 專供我在法外逍遙」每當讀到菩提的果實,奏響了空山,那壯麗的空山景色與意境就撲面而來。「告訴我你藏在落葉下的那些腳印暗示著多少祭日專供在我逍遙法外。「這首詩的意境,是寫的一個流浪的僧人,告別心愛的姑娘,跨過了萬水千山,驀然的回首,那位姑娘日復一日地守在空山的寂寞裡,聽著松子或者菩提的落聲,用無止境的相思和守望著一個不曾歸來的人。這是一種互知和互相感染。只有聽過空山松子聲音的人,只有聽過菩提落地聲音心,才知道,空山有多麼寂靜,思念就會有多深沉。
  • 空山人去遠,回首落梅花
    下著雨的春季,我總是習慣在午後泡一壺清茶,可以是玫瑰枸杞,也可以是茉莉飄雪,然後讀一讀白落梅的美文。很多年前,也是在江南多雨的春天,我被她寫的一首《臨江仙》給深深打動,這闋詞的結語兩句「空山人去遠,回首落梅花」,讓我心心念念。直到多年後的今天,再次重溫,依舊驚豔如初。
  • 讀張恨水散文有三恨
    一篇篇地讀下來,直覺得和張恨水的散文相見恨晚。《綠了芭蕉》選編了張恨水的散文小品,分為七輯:兩都散記、山窗讀畫、屐痕蹤影、廣幽夢影、旅京札記、信口開河和煮字生涯,單看這些欄目名字,就可以窺到張恨水散文的品格與內容。  我最喜歡的兩輯文章是「兩都散記」和「山窗讀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