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張恨水散文有三恨

2020-12-20 中國新聞網

  拿到了張恨水的散文集《綠了芭蕉》,滿心歡喜。淡雅的裝幀,散淡的文字,我是把這本書作為枕邊書來讀的。暈黃的燈光下,映照著簡潔、靈動的文章,這是一天中最美好的時光。一篇篇地讀下來,直覺得和張恨水的散文相見恨晚。

  提起衝淡的散文小品,在20世紀的文壇上,不能不提周作人、林語堂、梁實秋,而作為小說家的張恨水,他寫的散文,被淹沒在小說的盛名之下。張恨水的這本散文集《綠了芭蕉》則提醒人們,在20世紀的散文史中,張恨水應佔有一席之地,儘管這些文章大多是「急就章」,為報紙「補白」的。

  張恨水的散文自成一家。他寫天南地北,上下古今,天上人間,信筆寫來,涉筆成趣,至情至性的文字,傳達了他的精神趣味、人生境界。《綠了芭蕉》選編了張恨水的散文小品,分為七輯:兩都散記、山窗讀畫、屐痕蹤影、廣幽夢影、旅京札記、信口開河和煮字生涯,單看這些欄目名字,就可以窺到張恨水散文的品格與內容。

  我最喜歡的兩輯文章是「兩都散記」和「山窗讀畫」。兩都自然是北平和南京,張恨水客居這兩個城市時間最久,感情深厚,他寫兩都的市井風情,寫古都文物風貌,無不繪聲繪色,寥寥數語寫出這兩個城市骨子裡的風度,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兩都散記」有著豐子愷漫畫的意境和神韻,令人著迷。「山窗讀畫」主要選自作者廣獲盛譽的小品集《山窗小品》,這是一組記錄作者抗戰時期在大後方重慶貧困生活的文章,篇幅短小,文字雋永,善於在平凡和貧苦中發現生活的美,充滿了詩情畫意,堪稱是小品文的典範,不難看出這是張恨水實踐明清小品文的一種成功嘗試。張恨水的小說很通俗,他的散文很雅致,「山窗讀畫」這一輯文章是用文言文寫就的。

  張恨水的散文有情有趣,這「情」是傳統文人的生活情致,這「趣」是士大夫階層的審美趣味。讀這些散文,我仿佛跟隨張恨水漫步在六朝金陵的水雲間,感受白門柳的清涼,到揚子江邊兜風,在秦淮河聽曲兒,在老萬全喝啤酒吃地道的南京菜,徘徊在牆角下長滿青苔、牆壁上爬滿藤蔓的古巷……到了北平,我跟隨張恨水到琉璃廠買舊書,看陶然亭的蘆花白,聽故宮的暮鴉嘆夕陽,在福隆寺的夜市上品瓜果飄香,隱在老胡同的四合院裡種植花木……也許有讀者認為,張恨水的趣味無非文人的閒適與詩意,其實不然,張恨水無法脫離那個時代,時局牽著他的筆墨,民生的疾苦掛著他的心,比如寫《風簷嘗烤肉》、《碗底有滄桑》這樣的篇什,表面上看是寫吃食,實質是寫家愁國恨,雖無杜甫詩歌的沉鬱雄渾,卻有明清小品的衝淡平和,只不過衝淡平和裡有著難言的悲喜。

  張恨水深得傳統文化的精髓,要不然,他不會固執地專門寫章回體小說。讀《綠了芭蕉》裡的散文小品,要緊的是品張恨水文章結尾的妙處,都是畫龍點睛之筆,端的讓人回味無窮。「山窗讀畫」裡有一篇文章,是說張恨水少時想像袁枚一樣閒院賞苔,被父親認為「沒出息」。30年過去,張恨水雨下見苔憶起往事,喟嘆「真箇沒出息」!其實,從20世紀的報刊連載小說這個角度看,唯有張恨水和金庸,他們的連載小說都讓報紙一紙風行。

  一個甲子之後,這本遲到的散文集《綠了芭蕉》,讓我隱約看到了張恨水散文熱的苗頭。讀了《綠了芭蕉》,雖解了和張恨水的散文相見恨晚的遺憾,又多了三恨:一恨張恨水這樣的傳統文人越來越少;二恨像張恨水那樣的詩情、閒適越來越不為世俗所容;三恨張恨水的散文太勾人魂魄,燈下讀了幾個晚上,睡眠時間被佔去大半,變成了「兔子眼」。(柳已青)

  來源:光明日報

相關焦點

  • 重慶珍檔 | 南泉桃子溝七年艱苦生活,成就張恨水800萬字的重慶書寫
    之後《啼笑因緣》把張恨水聲望推到最高峰。這部小說至今已有二三十個版本,在發表的當時就因各大電影公司爭先要將之拍攝為電影而幾成新聞。由它改編成的戲劇和曲藝也不在少數,因《啼笑因緣》而作的續書之多更是民國小說中之最。至此,張恨水的名聲如日中天,有評價說:「即使不看小說的人也知道這個作家,就如同不看京戲的人也知道梅蘭芳一樣。」
  • 張恨水小說《現代青年》,對當代大學生的啟示
    張恨水筆名來自「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坊間傳言追求冰心不成,才「恨冰不成水「。張恨水墨寶張恨水作品很多,被公認為「民國第一寫手」,為同是寫小說出名的大家沈從文張愛玲推崇,其作品《啼笑因緣》《金粉世家》被翻拍成影視劇,尤其後者,陳坤董潔劉亦菲的表演讓更多人認識到張恨水的寫作才華。
  • 張恨水的|母親|跪拜_鳳凰讀書
    張恨水先生□馮忠方張恨水對母親極其孝順。抗戰開始後,像張恨水這樣的文化名人留在淪陷區,有被迫做周作人那樣的文化漢奸的危險,而他又無力把家人帶往大後方。母親深明大義,讓他儘管走。張恨水出門一口氣狂奔好幾裡路,不敢回頭再看一眼老母親。 抗戰勝利後,他告別重慶,返回安慶,在離母親租住的小樓還有百餘米,就跳下人力車疾奔。當看見小樓上翹首以待的母親,大喊一聲「媽——」,便淚流滿面、遠遠地向母親跪拜。
  • 民國鴛鴦蝴蝶夢——張恨水一生娶了三位太太,卻只對她痴心一片
    當張恨水還叫做張心遠的時候,他只是一個勤儉努力的學生。生活艱苦,可張心遠卻不覺得。生活的窮困並未讓他從此喪失鬥志、迷失方向、放棄理想,而是微笑著將痛苦化作至今仍人人皆知的小說。他可以苦中作樂,因為只要有書讀,心中就有希望存在。為了希望,張恨水踏上了去往武漢的路。張恨水的叔叔張犀草在武漢漢口做編輯,張恨水希望可以在那裡找到一些事情做。
  • 張恨水奉母命結婚,洞房花燭夜當晚,揭開蓋頭一看,新娘被調包了
    1915年,20歲的張恨水奉命回家結婚,洞房花燭夜當晚,張恨水揭開蓋頭一看,頓時傻眼了——新娘被「「掉包了」。「張恨水大敢屈辱,後來寫下了小說《青衫淚》表達了內心的痛苦。為了母親,張恨水勉強接受了徐大毛(後改名徐文淑)婚後半年,張恨水便外出謀事,徐文淑曾為他產下一女,但不幸夭折。徐氏悲痛萬分,便將所有心思都用到侍奉婆母,操持家務上,深受張母喜愛。
  • 張恨水寫"八十一夢"揭財閥孔祥熙老底 遭特務盯梢
    張恨水陪都寫《八十一夢》   張望/重慶合川區  著名作家張恨水原籍安徽省潛山縣,盧溝橋事變發生後,日寇大舉進攻中國,張恨水於1938年1月來到重慶,擔任《新民報》主筆兼副刊主編職務,開始了他在重慶近七年的生活和創作。  重慶市郊南溫泉桃子溝,張恨水的三間茅草屋,就建在這裡。
  • 張恨水的小說經常被催稿,為了打麻將,他練出這麼一手絕技
    但再亂的生活不還得照樣過嘛,那時候的人們生活還比較單調,基本沒有什麼娛樂活動,就算有,也是上層人士參加的。完全和一般的老百姓沒什麼關係,但是麻將這項活動就不一樣了,無論是精英名士還是挑夫走卒,只需閒暇時節便能約上三五好友來搓一局,其複雜有趣的玩法受到了廣大人民的喜愛。而面對這項運動,那些文人墨客們也不禁感到手痒痒。
  • 中秋節,最美的「散文」:名家共話中秋,以前未曾讀過!
    我們不僅迎來了小長假,可以隨心所欲地外出旅遊;也可以與家人一起團圓,慶祝這美好的中秋佳節;亦可以在這如畫般的中秋時刻,讀一段美美的散文,陶冶身心。我國古代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中秋節,秋季漸深,北方多雨,謂之「秋雨」,綿綿不息。
  • 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如何讀,為什麼讀?
    原標題: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如何讀,為什麼讀?12月5日晚,以「如何讀,為什麼讀——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為主題,譯林出版社在京舉行新書《我認出了風暴》閱讀沙龍,與會嘉賓探討了當下散文閱讀的必要性與方法。
  • 讀冰心的散文。。不為什麼。。
    我喜歡讀冰心的作品。再次讀冰心的散文。。不為什麼。。,感悟和年輕時候不一樣,勾起我對母親的思念。散文言語中,透露著母親對女兒的愛。你的散文。。不為什麼。。又一次洗禮了我的心靈。媽媽,我會好好簡單快樂的生活。
  • 寫散文,不能不讀王鼎鈞
    創作點滴談(四)接前期(三)今兒談談臺灣的兩位散文大師余光中和王鼎鈞的散文語言。余光中的散文語言偏詩化,精美,重修辭。因為詩寫得好,散文語言深受詩的影響。驚蟄一過,春寒加劇。都是長句子,讀來擁塞,好比鍋灶內全是柴,不通風。開篇八個字就交代了時令及氣溫變化。這樣的開頭,古人寫賦常見,如司馬相如《美人賦》司馬相如,美麗閒都,遊於梁王,梁王悅之。如揚雄《酒箴》:子猶瓶矣。觀瓶之居,居井之眉。
  • 《人一生要讀的60篇散文》讀後感
    前段時間,從學校圖書館借閱了《人一生要讀的60篇散文》。當我將它從書架上取下來的時候,閃過一個幽默的念頭:我這前半輩子讀的書實在是太少了,可以通過這60篇有思想的散文經典將自己「一口吃成胖子」。雖是玩笑般的捷徑,但也收穫不少。
  • 瑞雪兆豐——「2019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京舉行
    11月29日至12月1日,《海外文摘》雜誌社、《散文選刊·下半月》雜誌社主辦的「2019年度中國散文年會」在北京舉行,評選出年度5個獎項。其中,彭見明《我的崇拜》、學群《稻子和吃稻子的人》、李曉東《千秋鑄成馮太后》、師鄭娟《遠逝的親情》、夏侯俊傑《我那雙胞胎哥哥》、喬悟義《我們腳下的路》、查興娥《火車上的一頓免費晚餐》等10篇作品榮獲單篇散文類一等獎。
  • 張恨水筆下的明月:我本無心,奈何人間多情
    昨天路過一個流動書攤,隨手拿了一本張恨水的散文集,今晚月色清朗,而我剛好讀到了散文集裡的《小月頌》。《小月頌》恰似明月,流光溢彩,生動別致,讀來令人回味不絕。有句詞說得好,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今夜月之清幽者,梧桐院落,野藕池塘,荒寺疏鍾,小山叢桂。今夜月之浩蕩者,洞庭水滿,揚子江空,瀚海沙明,邊關風靜。「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 教師範讀小散文|《一片陽光》 朗讀者:史英老師
    小散文分三個板塊徵集朗誦作品啦!!二、親子共讀小散文:我們讀過很多親子的書籍,聽過很多親子的故事,現在,拿出一點時間和孩子一起錄製一份屬於你們自己的朗誦作品吧,多年以後拿出來,孩子一定會感激當年的成長中有你的陪伴。
  • 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如何讀,為什麼讀?-中國教育新聞網
    12月5日晚,以「如何讀,為什麼讀——我們時代的散文閱讀與語文教育」為主題,譯林出版社在京舉行新書《我認出了風暴》閱讀沙龍,與會嘉賓探討了當下散文閱讀的必要性與方法。
  • 品讀|楊鐵光:塵世煙火裡的人性光輝 讀楊鈺珍散文《一片冰心》有感
    塵世煙火裡的人性光輝讀楊鈺珍散文《一片冰心》有感楊鐵光今天入伏,天氣非常炎熱,連風都是熱的,30多度高溫,讀文寫字都冒汗認真品讀《一片冰心》,感覺這是一篇具有人性深度和現實意義的散文佳作,讀後不僅耐人尋味,而且引人深思。這篇散文,有一種獨特的氣味,這氣味,讓人愛不釋手,我連讀了五遍。先是讀二遍,為寫此文,又讀三遍。文中三節片段,是三個不同的故事,但主題卻只有一個,那就是表現人性。散文是文學。
  • 在田野裡拾起的美——讀王鵬翔散文《村莊的背影》
    說句實話,讀鵬翔兄他的作品,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可以這樣說,我是讀他的作品長大的,一向以散文詩為主體作品的作家鵬翔兄,為在文學這條路上艱難前行的我送來了大量的精神食糧,所以,對鵬翔兄的認識,如果從開始讀他的作品時算起,那就應該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可以前讀的都是一些散文詩,真正讀到他的散文,應該是從他的散文集《詩情高原》(內蒙古出版社出版)上。
  • 賈平凹的一篇散文,初讀不可思議,再讀恍然大悟
    賈平凹是當代著名文學家,他的很多小說和散文作品都深受讀者喜愛。但是任何作家的成長都不是一帆風順的,賈平凹也經歷過無數次失敗和低谷,更被別人嘲笑和責罵過。但是成功者就是一步步踩著失敗和悲傷的腳印,最終才會看見事業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