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高考填報志願的方式有三種,分別是:高考之前填報、高考之後估分填報和高考公布之後填報。很明顯,高考公布之後填報志願對考生最有利;而前兩種填報方式,考生只能根據自己平時考試情況和考後估分來填報,存在一定的風險。如果高估了自己,填的學校要求也比較高,那麼考生就很有可能落榜。
陝西省2004年正好是採用高考之後估分填報的方式,結果有一男孩馮宇寧就吃了大虧。他估分過高,只想報讀清華大學,但是最終自己的高考成績僅僅是675分,分數很高,不過還是差那麼一點點,意外落榜清華了。
按照馮宇寧的分數,如果他再填其他高校的志願,肯定可以考上,很遺憾,他只填第一志願是清華。他不甘心,無奈只能選擇復讀。
1986年,馮宇寧出生於陝西武縣的一個農村家庭,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父母都是種地的農民。他還有三個姐姐,但因為家裡太窮,她們都輟學,去外地打工了。
馮宇寧是個懂事的孩子,不怕苦。學校離家三公裡路,他每天騎著自行車上下學。天晴還好,遇到下雨天,那路就更難走了,自行車輪經常會被泥塞住走不動。這樣艱苦上學的日子持續了9年,直到他上了高中住校了,才結束。
雖然生活很苦,但是馮宇寧更加堅強。他懂得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在初三,他獲得省級物理競賽(初賽)第一名和全國數學競賽第三名的好成績。
也許是幸福來得太突然,上了高中後,馮宇寧有了一些驕傲,成績也變得不怎麼理想。這好他及時醒悟,快馬加鞭,成績又慢慢提了上來,幾次模擬考試,分數都直逼清華招生線。
不過,他還是栽在2004年高考上,因為對自己很有信心,就只填寫了清華一個志願。不料他只考了675分,與清華招生分數線還少14分,為此他遺憾落榜了。
要知道,此時候他的父母年紀已大,多年的操勞,父母所圖的,只不過是兒女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可是現在他龍門前的第一次跳躍就無功而返,給父母的打擊是很大的。還好父母沒有說什麼,相反一個勁地安慰他,唯恐他過於傷心。
思前想後,馮宇寧不甘心就此淪落,決定再復讀一年。
通過一年時間的緊張復讀,2005年是他功成名就的一年。在這一年的高考中,他以729分的優異成績,成為了陝西省理科高考狀元,而且數學滿分,綜合科目只扣了三分。
這一次,他成功被清華錄取,入讀自己喜歡的數理基礎科學專業。
上了大學後,他更懂得珍惜這個進清華的機會,不敢放鬆自己片刻,努力學習。
本科畢業後,因為成績優秀,馮宇寧取得了清華大學碩博連讀的資格,並於2015年,取得了博士學位。
如今,他為了照顧父母,回到了西安發展,成為一名微波工程師,未來可期!
如今高考填報志願已經是選擇高考分數公布後的方式了,但是科學合理地填報高考志願對考生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學至關重要。
高考成績公布後,考生要及時了解本人成績在本省的排位,同時還要掌握所報考的院校當年的招生計劃數和往年招生計劃數及實際錄取數,並根據自己的高考成績及相應的排位決定報考的院校和專業。
在具體填報志願時,考生還應注意將所報考的院校拉開檔次,因為一些重點大學一般不會錄取第二志願的考生;此外,在填報專業時還應該注意兼顧冷門和熱門專業,避免扎堆。切記只填一個志願,畢竟不是誰復讀,都能夠考得更好的成績。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珍惜當下,在該努力的年華裡,不要虛度光陰。
馮宇寧第一次落榜,選擇復讀一年,竟摘得狀元考上清華,可見他實力槓槓的。不過他也是冒很大的風險,需要很大的勇氣。
對於馮宇寧的故事,你有什麼看法?歡迎下面留言!(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