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龍基
作為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部公映的電影,《三毛流浪記》於1949年12月全國上映,然而它的拍攝時間還是在1949年4月到1949年8月期間,那時候的中國正處於「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渡江戰役之中。如今該片已經70多年過去了,昔日還是一個不到9歲的兒童的王龍基,如今的他已經是80高齡的耄耋之人,然而他留下的經典三毛形象至今仍然讓無數人回味無窮。
《三毛流浪記》是根據張樂平創作的同名漫畫改編,通過孤兒三毛在舊上海的種種遭遇,展現了舊社會廣大城市流浪兒童的不幸命運。三毛是舊上海的一名流浪兒童,他沒有家,沒有親人,靠著賣報、撿垃圾、幫別人推三輪車等為生,即便後來被身處上流社會的富人收養,然而不習慣過著寄生蟲般生活的他最後還是選擇新的流浪生活。後來新中國解放曙光的到來卻讓三毛過上了新的正常生活。
王龍基飾演三毛時,還不到9歲。他酷愛漫畫《三毛》,幼年時也有過近似三毛的經歷,加上他天生的演藝天賦,王龍基可謂把那個倔強而正直,頑強而聰明伶俐,機智而活潑的三毛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戲中他展現出來的那個雖然總是不走運,到處碰壁,無衣無食,無依無靠,但並不灰心,也不因此而屈服於黑惡勢力,更不貪戀富貴,而是頑強地生活著的三毛讓觀眾有種說不出的百感交集的滋味。
三毛扮演者王龍基出生於1940年6月13日的四川,父親為著名音樂家王雲階。1963年的他畢業於上海電影專科學校,畢業後的他先後擔任福州文工團創作員,上海無線電二十廠工人、組長、高級工程師、主任、副廠長,創建中國印製電路信息雜誌社,擔任社長等等工作。成為企業科技專家。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王龍基仍然生龍活虎、精神抖擻,說話鏗鏘有力。目前他是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上海電影家協會榮譽理事等等。談及青年演員,他說要學習老一輩演員敬業、執著、艱苦的精神,才能拍出好的文藝作品,重要要的是對得起觀眾手中的那張電影票,為觀眾留下美好的形象。
二,祝新運
《閃閃的紅星》是由八一電影製片廠攝製的中國兒童為主軸的紅色電影,該片由李昂、李俊執導,祝新運、趙汝平、劉繼忠主演主演,於1974年10月1日上映。那個時候的港產片已經進入到了蓬勃發展的新階段,尤其李小龍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等早風靡亞洲、享譽全世界。而中國大陸演藝人員在那個特殊而又艱苦的環境下也用心演繹好不一樣的時代經典。
《閃閃的紅星》講述的是在1930年至1939年艱難困苦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經過一系列的與土豪地主和敵人的鬥爭最後戴上那顆閃閃的紅星,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紅軍戰士,加入了紅軍的行列,踏上了新的徵途的故事。該片的主題曲同樣十分經典,當那歌詞「小小竹排江中遊,巍巍青山兩岸走」奏起時,無數老觀眾的心也同時被觸動。
1974年祝新運在《閃閃的紅星》中飾演潘冬子一角, 他不但出色地刻畫了潘冬子機智勇敢,大膽果斷,嫉惡如仇的性格特色,加上那目光如炬,眼睛水汪,年少老成,帥氣十足的外形,成功地刻畫了一個讓觀眾難以忘懷的經典小戰士形象,12歲的祝新運因該片一舉成名,成為享譽中國影壇的著名童星。據說祝新運在一次坐火車中被眼光尖銳的影迷認出而大叫一聲「潘冬子」,結果被幾乎全火車的乘客圍了起來,導致火車出發時間不得不延誤了4個小時。
祝新運於1962年生於北京人,中國電影演員。 該影片拍完他就進入了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成為團裡最小的演員,1980年祝新運考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深造。目前的他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劇團團長,同時也是一名演員。從小就對戰士形象充滿熱愛的他在戲裡戲外的角色軍人,他演繹的角色也幾乎是清一色的軍人幹部或是公安領導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