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2 月 23 日企業微信年度發布會開始前的兩天,一位企業微信的員工通過企業微信提前一步聯繫我。他使用的正是企業微信 3.0 版本,他的用戶界面中沒有朋友圈,只顯示一個實名認證的企業標誌。
在和對方確認行程和會議議程的過程中,對話框中的來回對話,雖然略有一點怪異,但能讓人清晰感受到並不是一個機器人或者 AI 系統。
不止企業微信標誌,在 12 月 23 日的企業微信年度發布會上,企業微信團隊還宣布在最新版本中升級百人群聊功能、開放客戶朋友圈內測等能力。
和此前的企業微信相比,3.0 的企業微信顯然離微信更近了。
(3.0版本的微信將「連接微信——消費市場」提升為產品重心)
2016 年,企業微信初面世,定位是企業內部的溝通和管理,旨在將工作溝通從微信中隔離出來。但這顯然並沒有超出微信本身的功能。隨後,企業微信團隊很快調整方向,開始朝著創造更多增量價值的路徑一直前進。
直到 2018 年,企業微信的方向逐漸水落石出。
當年 10 月,企業微信開始測試連通微信的「群聊互通」,用戶可在企業微信或者微信上創建含有微信聯繫人的群聊會話;同年 12 月,企業微信開始測試「客戶聯繫」功能。企業可以通過「客戶聯繫」單獨定義企業對外服務的提供者。
在今年初的 2019 微信公開課 PRO 中,微信創始人張小龍正式對企業微信的定位作出變更:「企業微信如果定位公司內部的溝通工具,我認為它的場景和意義會小很多……後續新的變化將基於一個新的理念——讓每個企業員工都成為企業服務的窗口。人就是服務,而且是認證的服務」。
(圖 | 極客公園)
在本次大會上,微信副總裁、企業微信負責人黃鐵鳴在大會上用更具象的詞語說出了「服務窗口」的內涵:「對內,向管理要效率,讓信息流轉更加高效、安全;對外,連接微信上的 11 億消費者,讓服務起於信任,成於專業。」
作為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社交軟體,很難有人真的能將工作和生活從微信中分離。企業微信 3.0 雖然離微信用戶更近,但本質上卻是利用「信任、專業」的產品設置,在給普通用戶做減法。
通過企業微信添加的好友,看不到普通用戶的「朋友圈」。這就可以將企業用戶與普通用戶隔離開來,減少普通用戶個人隱私的顧慮,安心做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另一方面,通過幾乎人人都用的微信,又可以讓企業把業務需求順暢的釋放出來。比如,線下導購可以用企業微信添加客戶微信,實名提供線上的專業諮詢服務,提高溝通效率。
對正在謀求向產業網際網路轉型的騰訊來說,企業微信這種「服務窗口」的定位,也正契合騰訊 C2B 的路線。利用企業微信這個工具,抓住微信 C 端用戶,可以讓騰訊和其合作夥伴的產品能力,以更低的成本觸達到用戶。
同時,企業微信也在加強和集團的協作。在接受媒體媒體採訪時,企業微信團隊表示,自騰訊 930 改革後,企業微信正在加緊跟騰訊雲等集團部門協作。
大體來看,企業微信在騰訊 toB 業務中扮演的是「雲服務」落地的「落地端」的角色。騰訊和其合作夥伴的諸多解決方案如 CRM、數據營銷、社交廣告等產品解決方案都可以通過企業微信承載。
這種從「雲」到「端」的聯動,也讓騰訊從 IaaS 到 SaaS 層面巧妙的形成了一個生態閉環。
在這次產品更新中,「讓企業走向消費者」是被提及最多的關鍵詞。而走向消費者的效果也在不斷被驗證。
比如,據企業微信透露,天虹就曾試水讓 4 萬導購通過企業微信添加了客戶微信,用標籤記錄和管理顧客信息,主動為顧客提供他們感興趣的優惠與活動。
數據顯示,這些線上導購送出的優惠券從 6% 提升到了 71%,提升率達到了 890%,累計沉澱超過 300 萬客戶,引流超過 10 億的銷售額。
事實上,類似於天虹的各行各業的頭部客戶切入是現在企業微信業務的重心。
在大會演講中,微信團隊強調超過 80% 的中國 500 強企業都開通了企業微信,且特別補充說明在包括如保險、汽車、銀行、能源、零售等主要行業中的市場排名前十的客戶佔比大多超過 7 家。
從頭部企業客戶切入是國內 ToB 類產品進入市場的主要打法之一。頭部標杆客戶有相對更豐富和更複雜的環境,解決這些問題對於整體產品功能的設置和打磨更有利。
這些行業中,零售行業相對最具需要與消費者打交道,也是企業微信在探索功能的主要陣地。目前來看,這套從企業微信切入聯動智慧零售的打法已經取得一定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微信強調幫助「企業走向消費者」並沒有停留在通過進入微信關係鏈截止。在企業通過客戶管理解決「獲客」的信任問題、對客戶資源進行進一步沉澱後,如何個性化、精細化地運用等企業關注重點,企業微信也在做調整。
在 3.0 版本中,企業微信外部群聊人數最多支持 100 人,員工可以根據不同的客戶特徵,搭建外部群聊來為客戶提供多對一或一對多的社群服務模式。
除了客戶群功能升級以外,企業微信還開放了客戶朋友圈能力內測,企業成員可發布專業內容到客戶朋友圈,幫助客戶理解產品信息,還可與客戶進行評論互動,為企業專業服務提供了更高效的「二次觸達」工具,同時也減少了企業廣告、推廣信息對用戶的打擾。
有了客戶朋友圈,每一位員工都成為客戶的「朋友」,買完眼鏡可以收到視光師保護視力的建議、健身完可以獲得專業的飲食指導、健康品牌的顧問也成為自己的「營養師」。
此外,企業也可以管理員工發出的客戶朋友圈,設置哪些員工可以使用該功能,也可以由企業統一製作要發表的內容,一鍵分發給員工和指定客戶,員工確認後就會發表到客戶的朋友圈中,這樣更能保證內容的專業與規範;還可以查看員工發表過的全部內容以及客戶互動的情況,持續優化,提升效果。
在 2019 企業微信年度發布會上,除了客戶聯繫、朋友圈、群聊等功能更新外,企業微信團隊還正式推出「效率工具」套裝,整合「會議」、「日程」、「微文檔」、「微盤」、「指定回復」、「稍後處理」、「聊天中快捷打開」等辦公功能,進一步解決企業內外部辦公場景中的協同效率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動現場,企業微信還為合作夥伴開放了 3 項獨有能力,13 類 390 個接口、提供 8 項支持。
其中,這 3 項獨有能力是連接微信的能力、支持小程序的能力、和支持企業支付的能力,390 個接口則涵蓋了通訊、存儲、安全等基礎能力,讓企業能在企業微信的生態內落地生根、投入力量。
除了自有的基礎服務能力外,企業微信還接入了超過 450 萬個應用,擁有超過 17000 個合作夥伴基於這些能力、接口和支持,企業微信與合作夥伴探索出 5 大合作模式,涵蓋了應用、方案、硬體、區域服務和產品銷售等領域,共同服務企業。
「標準應用模式」由服務商提供標準的 SaaS 應用,上架企業微信第三方應用市場,供企業選擇;「行業方案模式」是針對行業需求,由行業共同研發非標準方案及應用,推薦給不同的垂直行業。
「智慧硬體模式」與合作夥伴給企業共創軟硬一體化的智慧辦公解決方案,由合作夥伴提供硬體產品,並且為硬體設備做相應的適配,接入企業微信;
「區域服務模式」幫助服務商為區域提供上門服務支持,為企業完成初期管理端配置,如上傳通訊錄等;「產品銷售模式」則是開放代理權,合作夥伴可被授權銷售企業微信自有能力以及第三方 SaaS 應用。
「企業微信將自己與 ISV 合作夥伴的合作。『毛坯房』和水電路接口的搭建,由合作夥伴進行『精裝修』,最後將成品交付用戶。
當然,無論是毛坯房還是「精裝修」,這個生態還處於打磨階段。這種細緻打磨產品的態度或許也是為什麼雖然背靠微信 11 億用戶,三年多只有 250 萬家企業客戶,企業微信卻不著急的真正原因所在。
在現場採訪間,有媒體提到其在與一家線下零售門店的導購企業微信交流過程中,有被過度營銷騷擾的經歷。對此,企業微信團隊指出,微信團隊指出,企業是需要申請服務的,並不是每個企業或者每一個個人來申請,我們就會開。
而對於企業微信朋友圈等服務,同樣有次數限制。其中,個人發送同一客戶每日 1 條,企業發送同一客戶每月 4 條,但現在不需要付費。
圖片來源:企業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