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的生育理念中,父母們「重男輕女」的想法尤為強烈,即便是同樣身為女性的母親也會因為以夫為綱、以子為綱而對於兒子更為偏寵。
時至今日,如此「偏心」的理念,很少再被人提及或者公開受到推崇,但是不得不說,在很多的家庭中,人們嘴上說著「男孩女孩都一樣」,但是「重男輕女」的情況仍然存在,只不是換了一種孩子們「不易察覺」的方式而已。
比如說,「父母小事疼女兒,大事慣兒子。」
囡囡有個哥哥但是父母卻從小最寵她,只要是囡囡想要的父母都會儘量滿足,但是如果是哥哥想要的,父母不但有可能不給買沒準還會教育哥哥一通,囡囡美滋滋地享受著父母的疼愛和哥哥的討好。
朋友們來到家裡做客時,父母當著囡囡朋友面瘋狂吐槽兒子不貼心,還是女兒這個「小棉襖」好時,囡囡覺得「父母真是太重女輕男了!」
甚至於有時候比囡囡大了好幾歲的哥哥,也還會因為父母的「偏心」而吃醋,所以囡囡從小到大都覺得自己特受寵。
就這樣囡囡長大了,和相處多年的男友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囡囡開玩笑說:「我爸媽最疼我了,我的嫁妝肯定少不了!到時候你家的彩禮可別太寒磣啊!」男友聽後哈哈大笑直言,「那肯定不能讓你受委屈了。」
真到了那時候,男友的父母很喜歡囡囡,在彩禮方面也很是豪氣,房子、車子、彩禮錢每一樣都很捨得,反觀囡囡父母倒是顯得有些「小氣」了。
囡囡家的條件不錯,可是囡囡的父母,卻只肯拿出來2萬塊錢當嫁妝,而這也著實有些讓囡囡出乎意料得下不來臺。
事後,囡囡忍不住向父母問道:「家裡是有什麼狀況嗎?」囡囡的父母聽後倒是很直接地說道:「咱家就是拿出十幾萬的現金也是毫不費力的,但是那些錢可是給你哥哥準備的,以後你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嘍,所以你也別怪爸媽給的嫁妝少!」
聽到父母這麼說後,囡囡這才明白父母真正偏心的其實是哥哥,平日裡雖然對自己寵愛有加,但是一到大事上父母還是會以哥哥為重。
一、傳統生育理念的影響根深蒂固
雖然父母們不承認自己是「重男輕女」的人,但是大多數父母還是會在「大事」上以兒子為重。
比如說很多家庭中,兒子結婚的彩禮錢都是比女兒的嫁妝多的,除了當地風俗影響外,父母們的潛意識中更加相信,兒子才是那個繼承香火,繼承家庭財產的不二人選。
二、出於晚年生活保障方面的考慮
父母們在大事上更偏向於兒子時,其實也是為了能夠在養老的問題上,更加「仗義」一些。
父母們相信「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女兒家會總覺得不是在自己家,而在兒子家則會因為對兒子「付出」的更多,父母們更加心安理得,晚年生活便也有了保障。
1、「平時生活傷兒子」
平時父母偏心女兒這難免會讓兒子覺得委屈,雖然男孩要比女孩更堅強一些,但是男孩也還只是個孩子,他們也需要被父母們公平對待。
孩子們的心思很敏感,尤其是對於父母所給予的愛的感受,小事上的不受寵會讓兒子們成長得太委屈。
2、「關鍵時刻傷女兒」
平時受慣了父母寵愛的女兒,在關鍵時刻反倒被父母「虛晃一招」,這樣女兒心裡難免會有落差,而這也自然影響了女兒對父母的看法,妨礙了女兒與父母間的親近。這突如其來的「疏遠」,自然會讓女兒心裡一時無法理解和接受。
3、「父母兩頭不落好」
父母們小事疼女兒大事慣兒子看似是很有主張,但是其實到最後很有可能會兩頭不落好。
本來和睦融洽的家庭關係,因為父母有意識地偏心讓孩子們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這自然也就慢慢地影響到了孩子們彼此間的關係,以及孩子們與父母間的關係,這顯然是有違父母的教養初衷的。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們有必要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用心地、公平地回應孩子們愛的需求。
留言板話題:大家對於父母「小事疼女兒大事慣兒子」的現象是怎麼看待的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