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疼女兒,大事慣兒子?中國家庭的這種「偏心」,害了一代人

2020-10-29 養娃女神Miss劉

在傳統的生育理念中,父母們「重男輕女」的想法尤為強烈,即便是同樣身為女性的母親也會因為以夫為綱、以子為綱而對於兒子更為偏寵。

時至今日,如此「偏心」的理念,很少再被人提及或者公開受到推崇,但是不得不說,在很多的家庭中,人們嘴上說著「男孩女孩都一樣」,但是「重男輕女」的情況仍然存在,只不是換了一種孩子們「不易察覺」的方式而已。

比如說,「父母小事疼女兒,大事慣兒子。」

女兒一直以為自己最受寵,沒成想被嫁妝打臉,才知道「父母真偏心」

囡囡有個哥哥但是父母卻從小最寵她,只要是囡囡想要的父母都會儘量滿足,但是如果是哥哥想要的,父母不但有可能不給買沒準還會教育哥哥一通,囡囡美滋滋地享受著父母的疼愛和哥哥的討好

朋友們來到家裡做客時,父母當著囡囡朋友面瘋狂吐槽兒子不貼心,還是女兒這個「小棉襖」好時,囡囡覺得「父母真是太重女輕男了!」

甚至於有時候比囡囡大了好幾歲的哥哥,也還會因為父母的「偏心」而吃醋,所以囡囡從小到大都覺得自己特受寵。

就這樣囡囡長大了,和相處多年的男友也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囡囡開玩笑說:「我爸媽最疼我了,我的嫁妝肯定少不了!到時候你家的彩禮可別太寒磣啊!」男友聽後哈哈大笑直言,「那肯定不能讓你受委屈了。」

真到了那時候,男友的父母很喜歡囡囡,在彩禮方面也很是豪氣,房子、車子、彩禮錢每一樣都很捨得,反觀囡囡父母倒是顯得有些「小氣」了。

囡囡家的條件不錯,可是囡囡的父母,卻只肯拿出來2萬塊錢當嫁妝,而這也著實有些讓囡囡出乎意料得下不來臺。

事後,囡囡忍不住向父母問道:「家裡是有什麼狀況嗎?」囡囡的父母聽後倒是很直接地說道:「咱家就是拿出十幾萬的現金也是毫不費力的,但是那些錢可是給你哥哥準備的,以後你就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嘍,所以你也別怪爸媽給的嫁妝少!

聽到父母這麼說後,囡囡這才明白父母真正偏心的其實是哥哥,平日裡雖然對自己寵愛有加,但是一到大事上父母還是會以哥哥為重。

為什麼很多父母會小事疼女兒,大事慣兒子?還是傳統觀念在作祟

一、傳統生育理念的影響根深蒂固

雖然父母們不承認自己是「重男輕女」的人,但是大多數父母還是會在「大事」上以兒子為重。

比如說很多家庭中,兒子結婚的彩禮錢都是比女兒的嫁妝多的,除了當地風俗影響外,父母們的潛意識中更加相信,兒子才是那個繼承香火,繼承家庭財產的不二人選。

二、出於晚年生活保障方面的考慮

父母們在大事上更偏向於兒子時,其實也是為了能夠在養老的問題上,更加「仗義」一些

父母們相信「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在女兒家會總覺得不是在自己家,而在兒子家則會因為對兒子「付出」的更多,父母們更加心安理得,晚年生活便也有了保障。

父母小事疼女兒大事慣兒子的「偏心‍‍‍」會對孩子們造成怎樣的傷害?

1、「平時生活傷兒子」

平時父母偏心女兒這難免會讓兒子覺得委屈,雖然男孩要比女孩更堅強一些,但是男孩也還只是個孩子,他們也需要被父母們公平對待。

孩子們的心思很敏感,尤其是對於父母所給予的愛的感受,小事上的不受寵會讓兒子們成長得太委屈。

2、「關鍵時刻傷女兒」

平時受慣了父母寵愛的女兒,在關鍵時刻反倒被父母「虛晃一招」,這樣女兒心裡難免會有落差,而這也自然影響了女兒對父母的看法,妨礙了女兒與父母間的親近。這突如其來的「疏遠」,自然會讓女兒心裡一時無法理解和接受。

3、「父母兩頭不落好」

父母們小事疼女兒大事慣兒子看似是很有主張,但是其實到最後很有可能會兩頭不落好。

本來和睦融洽的家庭關係,因為父母有意識地偏心讓孩子們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這自然也就慢慢地影響到了孩子們彼此間的關係,以及孩子們與父母間的關係,這顯然是有違父母的教養初衷的。

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父母們有必要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用心地、公平地回應孩子們愛的需求

留言板話題:大家對於父母「小事疼女兒大事慣兒子」的現象是怎麼看待的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大多數中國父母,小事上更疼愛女兒,大事上卻偏向兒子?
    最近網上炒的很熱的一個詞叫「女兒奴」,就是說爸爸或者媽媽十分寵愛女兒,一般在兒女雙全的家庭表現尤為明顯。比如說,女兒睡覺可以躺在爸爸肚子上,爸爸還會把被子給女兒蓋好,生怕著涼,兒子在沙發上躺著就讓他躺著,最多丟過去一個毯子;一家人出遊,總是女兒抱在懷裡,兒子在後面跟著,說不準還得背著包,拿著水壺;女兒和兒子一起吃草莓,女兒手裡的永遠是大個的,兒子手裡是小的。
  • 二胎家庭隱形偏心蔓延,女兒受委屈父母不以為然,網友:憑什麼
    但是兒子有房子有車現在已經成為了相親標配,所以夫妻倆便早早為孩子做準備。現實生活中像這種隱性偏心經常會發生在我們身邊:父母小事偏女兒,大事偏兒子。甚至有網友質問:同樣身為兒女,共盡養老責任,憑什麼大事父母就要偏心兒子?
  • 為何很多父母在小事上疼女兒,卻在大事上偏袒兒子?原因讓人寒心
    在家裡備考的小慧沒少聽這種風涼話,更讓人生氣的是,為了安慰沒讀大學的弟弟,媽媽還總是嘲諷你看大學生不也沒工作,賺不了幾個錢嗎!「過去的小事裡,媽媽對我挺好的啊,怎麼到了大學畢業後,媽媽就變成這樣了?」小慧內心邊想邊委屈抱著被子,淚水弄溼了枕頭,轉眼又是新的一天。
  • 小事向著女兒,大事為兒子著想,中國式一碗水端平太現實
    導讀:小事向著女兒,大事為兒子著想,中國式一碗水端平太現實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小事向著女兒,大事為兒子著想,中國式一碗水端平太現實!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二胎家庭女兒地位首超兒子,卻是「新型啃女」,不少父母在裝糊塗
    現在很多父母都比較心疼女兒,重男輕女思想已經很少出現,甚至一些二胎家庭女兒的地位已經首次超過了兒子,但是這種現象的出現,對於女兒的成長來說,卻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很多二胎家庭,都多少存在一些問題,不少父母內心還是有一些重男輕女的思想的。只不過不少人都沒發現其中的端倪。
  • 這種「隱形」的重男輕女,比明著偏心更可怕,女兒很難擺脫自卑
    相比明著偏心,隱形的「重男輕女」現在更常見同事的境遇可能比較少見,但她的遭遇卻很有代表性。她的父母確實重男輕女,雖然不像有些家庭一樣,直接說「家裡有個男孩」更好,可行為上的表現就是更喜歡兒子。在這種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女兒,被「重男輕女」思想傷得更深,許多人可能會成為「扶弟魔」,影響自己的生活質量和婚姻。
  • 新型重男輕女正在二胎家庭湧現,表面對女兒好,實際還是偏心兒子
    特別是有一男一女的二胎家庭,總能看到父母對女兒有多麼的寵愛,對兒子有多麼的嫌棄,仿佛「重女輕男」成了流行趨勢。但他們是真的愛女兒嗎?一些在這樣家庭長大的女孩,最後才發現父母還是偏心兒子的。,讓她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被騙,這種家庭往往有以下幾種表現。
  • 這種「新型偏心」正在二胎家庭蔓延,寵壞了二寶傷了大寶,真不值
    像這種狀況,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新型偏心」。這種「新型偏心」,帶來的這兩點後果不容忽略!‍2、這種新型偏心,對家庭和睦也會造成一定影響不僅如此,總是讓大地讓著小的,忽略事情本身的對錯,還會直接影響到家庭的和諧。一方面是影響親子之間的關係,父母不論對錯,很容易讓大孩子產生仇視父母的心理,造成親子間的誤會和隔閡。
  • 「我不是矯情,妹妹打我真疼!」做「女兒奴」爸爸的兒子,真是苦
    秦昊講這個是為了舉例養兒子和養女兒是不一樣的,養兒子就要像大老爺們一樣,養女兒就要細聲細語。其實說的沒什麼錯,但這種區別對待,並不適合一兒一女的二胎家庭。其實是妹妹現在已經被慣成了一個稍有不滿就大哭著無理取鬧的孩子。妹妹打他,他嫌疼,父親覺得是矯情,認為一個男子漢應該讓著女孩子,更何況妹妹還小……看著視頻中男孩子細數自己受委屈的事,引起不少家長開始反思,自己在教育子女的時候是不是這樣。「男孩子要勇敢,要能吃苦,能忍,要獨立堅強。」
  • 「姐姐就該讓著弟弟」,媽媽偏心兒子,女兒的反駁卻讓她沉默了
    「姐姐就該讓著弟弟」,媽媽偏心兒子,女兒的反駁卻讓她沉默了案例分析在很多二胎家庭裡,家長們最難做到的就是公平對待兩個孩子了。由於孩子的性格不一樣,受歡迎的程度也是不一樣的。雖然她也同樣疼愛自己的女兒,但是只要孩子之間發生什麼事情,小丹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幫助自己的兒子,因此她的內心也常常感到十分矛盾。這天兩個孩子又吵起來了,小丹過去一看,原來是兩個人都在爭同一包零食。小丹內心覺得女兒很不懂事,作為姐姐為什麼一定要跟弟弟爭呢?
  • 「7隻蝦,兒子5隻女兒2隻」,二胎家庭的新型偏心,更刺痛人心
    作為兩個孩子媽媽的姜女士發出了自己給兒子和女兒做午飯的視頻。視頻中,這位媽媽看到冰箱裡面還有7隻蝦,考慮到兒子吃得比較多,所以將其中的5隻蝦給兒子做了蝦丸麵條,並且將其餘兩隻蝦剁碎了給女兒包餃子。對於網友們的質疑,這位媽媽認為,自己本來計劃將7隻蝦都給兒子吃的,如今分了2隻給女兒,難道不是平均分嗎?對於這位寶媽做法,一些網友表示不理解,但卻有一些媽媽們認為這種做法是可取的,已經做到了公平對待。
  • 兒子當眾怒斥父母偏心,重女輕男成多數家庭現狀,網友:能理解!
    近些年來,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也逐漸發生了改變,以往的"重男輕女"現象不再頻繁出現,而令人詫異的是,在多數家庭出現了不少"重女輕男"的現象,女兒成為了很多家庭的最愛,而男孩子卻成了被忽視的那個,不少家庭還因此鬧出了矛盾。
  • 「偏心奶爸」隔著兒子餵女兒,網友:兒子這懷疑人生的眼神笑噴了
    最近網上傳出來一組「偏心奶爸」的照片,搞得網友們都笑噴了,並且都紛紛為小兒子打抱不平。照片裡三個人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爸爸的左邊是小兒子,小兒子左邊是大女兒。爸爸邊看電視邊剝著葡萄皮,正常的思維應該是爸爸會把葡萄給小兒子吃,因為首先兒子年紀小,再次兒子是距離爸爸最近的孩子,但令網友們沒想到的是爸爸一次又一次把剝好的葡萄「不遠千裡」送到大女兒嘴邊。傻坐在中間的小兒子也是看呆了眼,甚至還用自己的小手去阻攔爸爸的胳膊,但依然也沒達到想要的結果,爸爸還是執意將葡萄送到了姐姐的嘴裡。
  • 無論兒子還是女兒,重在教育。
    在回東莞的車上,隔壁坐著一位四十歲左右的男人,帶著一個四歲的女兒。爸爸說不聽話就把她扔出去,她說爸爸不疼他,要把爸爸扔了,媽媽最疼她,所以只要媽媽。因為是做別人的順風車,女人實在太鬧騰,爸爸忍不住打了女兒幾巴掌,女兒擠出來兩滴淚,哭了兩聲,氣的打了爸爸幾下,但依然還是不安靜。要玩爸爸的手機,爸爸因為有事要聯繫沒有給她,她又吵著要存錢罐,總之不消停,直到後來睡著。
  • 「新型偏心」,7隻蝦,5隻給兒子2隻給女兒,寶媽:儘量平均分
    雖然現在社會我們都提倡男女平等,但是在很多二胎家庭裡,如果是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肯定會有一些不平等的待遇,還是有很多父母有「重男輕女」的觀念。有些父母就非常的偏心家裡的男孩。這些家長普遍認為,男孩子更有力氣,也更有用一些,能夠幫家裡多幹一些活。而女兒早晚都是要嫁到外面的,所以從小就對女孩不那麼重視。
  • 新型偏心:7隻蝦,5隻給兒子,2隻給女兒,寶媽:已經平均分了
    新型偏心:7隻蝦,5隻給兒子,2隻給女兒,寶媽:已經平均分了隨著中國鼓勵生育二胎的政策開放,姜女士趁著春分在去年生下了自己的第二個孩子,熱愛新媒體的她喜歡在網上分享她與孩子們的日常。雖然話是這樣說,但是家中有七隻蝦,五隻給兒子,兩隻給女兒,寶媽以為這已經是平均分了,更過分的是,這種新型偏心居然被越來越多的家長們認同,成為了一種趨勢。
  • 父母偏心,母親為兒子娶親卻要女兒出12萬彩禮,不給就別回娘家
    有時候傷害你的往往是最親近的人,比如一些父母偏心對待孩子,孩子的心理創傷會伴隨一生。雖說都是同一個娘胎出來的,為什麼就會受到如此不同的待遇?父母的偏心會從孩子幼年時期一直持續到孩子成家。在多子女家庭中,這種偏心時有發生。不討父母歡心的孩子總是在想方設法地博得父母關注,而那些父母寵溺的孩子,有恃無恐,從來不擔心自己犯錯。
  • 農村2胎家庭財產都留給兒子,女兒是什麼想法?看看大夥怎麼說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 農村2胎家庭財產都留給兒子,女兒是什麼想法?看看大夥怎麼說!以前很多農村人都認為生兒子比生女兒好,因為他們認為女兒都是幫別人養的,生兒子才能給自己養老送終,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們的思想也在慢慢地改變。
  • 「公平媽媽」給孩子分蝦火了,兒子5隻女兒2隻,新型偏心太可怕
    父母反覺沒做錯視頻中媽媽的行為,就是一種新型偏心,她覺得7隻蝦,2隻給女兒,5隻給兒子是一種公平的行為。對於自己的育兒觀念,蘇母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她覺得自己一點不偏心,女兒就該讓著兒子。」實際上,這種新型偏心在二胎家庭中非常常見
  • 「7隻蝦,5隻給兒子,2隻給女兒」寶媽口中的平均分,偏心可怕
    「7隻蝦,5隻給兒子,2隻給女兒」寶媽口中的平均,偏心嚴重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視頻走紅,視頻中一位寶媽給兩個孩子做飯,冰箱裡有7隻蝦,用了5隻給兒子做他喜歡吃的蝦丸麵條湯,用了2隻給女兒切成餡包了餃子。事後感嘆一句可笑的話:媽媽的愛不大,但儘量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