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懷化市區一路向北,沿著蜿蜒的盤山公路顛簸一個多小時,城鄉大巴才能抵達涼亭坳鄉。
2013年的初冬,剛剛考上農村特崗教師的張瓊瓊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將自己的命運和一群孩子聯繫起來。
11月23日,湖南懷化,涼亭坳小學的學生課間在操場玩耍。他至今都記得,自己與涼亭坳小學初次見面的情景——在這個一眼就能望穿的校園裡,兩片籃球場曬滿了稻穀。
「當年和我一起考上特崗教師的大學同學,後來都轉行做了主科老師,在小學裡教語文和數學。」在吉首大學主修體育教育專業的張瓊瓊並沒有接受安排去教數學,而是決定教體育。
在留守兒童佔比接近七成的涼亭坳小學,由於缺失父母關愛和照顧,孩子們狀況頻發。打架、撒謊、缺乏紀律性、不服老師管教……
主修籃球的張瓊瓊曾「北漂」過,他在前中國男籃主帥王非的訓練營當過兩年教練。類似電影《放牛班的春天》,張瓊瓊意識到,運動可以給這群原本讀完小學就可能要輟學務工的孩子們多一個人生選擇。
11月23日,湖南懷化,午飯期間,學生在學校後面的土坡上吃午飯。在大山之中,留守的女孩子顯得更為弱勢,張瓊瓊決定帶她們打打籃球。
張瓊瓊從僅有的11名「比較聽話」的五年級女生中挑選適合的隊員,組建了第一支女子籃球隊。第一批的7名女隊員基本上都沒有摸過籃球,更別提打過一場正規的籃球比賽了。
孩子們的爺爺奶奶沒錢買訓練裝備,張瓊瓊就自己貼了2000多元為她們購買球衣、球鞋和籃球。那時候,張瓊瓊的工資條上,只有1600元左右的收入。
清理了球場,購置了裝備,張瓊瓊就帶著小隊員們從零開始。一周訓練4天,早上課前一小時,下午課後一個半小時,暑假和寒假也沒有耽誤。
當年的水泥地球場,沒讓女孩子少吃苦頭,而在冬天,很多隊員的手背因練球而紅腫皴裂。
11月22日,湖南懷化,張瓊瓊帶著隊員訓練。一年之後,張瓊瓊的執著和隊員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
76比0,在懷化市鶴城區中小學生籃球賽中,初出茅廬的涼亭坳小學女子籃球隊一鳴驚人。
「我在比賽後半段還告訴她們,不要打得那麼拼命,給別人也留下一些機會。」張瓊瓊依然記得,當時在說完這些話後,小女孩們的眼神反而更加堅定。
「隊員告訴我,她們在場邊聽到有些人笑話她們是農村來的,她們不服氣,要證明給別人看。」
即便隨後的幾場比賽,裁判刻意縮短了時間,這群大山裡的孩子依然用30分以上的分差「碾壓」對手。
不久後,涼亭坳小學又在第27屆CPBA全國苗苗杯籃球賽中取得了第八名的成績。
11月22日,湖南懷化,涼亭坳小學女子籃球隊隊員在教室自習。這支全部由留守女童組成的籃球隊驚動了整個湖南。
球隊中表現最出色的「王牌球員」張麗君隨後被全國籃球名校長沙雅禮中學特招,她同屆的隊友也都以籃球特長生的身份進入懷化市區內或更好的中學就讀。
而在今年市裡的比賽中,只要她們大比分領先,對手的教練都會抱怨。還有一場比賽,對手打完第一節就不打了,最後的比分定格為12比8,對方教練認為這樣就算創造了輸球最小分差。
11月22日,湖南懷化,張瓊瓊帶著隊員訓練。籃球,讓那條蜿蜒的盤山公路,不再是唯一一條連接涼亭坳和外面世界的紐帶。
三年裡,張瓊瓊努力研究一些適合女隊員的訓練方法,反覆咀嚼著「北漂」兩年所學習的籃球知識。
然而,經濟的貧窮和物資的匱乏,讓生活在涼亭坳的人們很難相信有什麼比外出務工寄錢回家更加實在。
涼亭坳小學的努力和成功,可以打動眾多網友不遠千裡來到這個小鄉村支教,可這群努力的孩子,卻依舊改變不了輟學的命運。
11月23日,湖南懷化,涼亭坳小學的學生。在張瓊瓊的第一屆球隊中,有一位比張麗君天賦更加出眾的女學生,她叫鮑清(按受訪者要求,此處為化名),五年級的時候身高就達到了162公分,而且速度快,彈跳好。
「以她的條件,要進湖南的四大名校我覺得是有希望的。給我半年時間,保證能讓她被好中學選上。」張瓊瓊教練當時這樣向鮑清的父母許諾,可等來的卻是鮑清母親在電話那頭的質問。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文盲,我們在外面打工生活也挺好的,一個月在沿海地區能賺五六千塊錢,你當個老師的話,一個月能有多少錢呢?」
張瓊瓊無力反駁。
「後來她沒讀完書就被父母帶走了。我聽說她在溫州一家裁縫廠剪衣服,一個月兩三千塊錢的樣子……像她這樣的情況,打工的時候又結婚,結完婚之後生小孩,然後可能小孩送回來給爺爺奶奶,自己又出去打工。」
這次打擊讓張瓊瓊意識到,他能做的就是努力照顧好這群願意打球的孩子。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就像全職保姆,什麼事情都要管。」迎來送往一批又一批的隊員,張瓊瓊做得最多的並不是傳授技術動作或是灌輸先進的籃球理念,而是陪伴在這些孩子身邊。
「訓練時間有一大半是用在解決她們生活的問題,有沒有睡覺,有沒有吃泡麵,有沒有熱水洗澡,有沒有精力讀書。」
11月23日,湖南懷化,張瓊瓊到張麗平和蔣慧霞家中家訪。有一個問題,張瓊瓊問過自己很多遍,但至今沒有答案。
他辦公室門口貼著那句科比的話,「就算世界拋棄了我,至少還有籃球陪著我。」一顆籃球,可以承載著無限大的夢想,卻可能難以改變有限的現實。
當張瓊瓊在這支留守球隊裡教過的小球員越多,「留守」的問題留下的痕跡就越重。
如今這支球隊裡的9名球員中,有一位四年級的新隊員叫做張麗平,她是球隊裡曾經的MVP張麗君的妹妹。
11月23日,湖南懷化,張麗平站在學校後面的土坡附近。球隊裡的老隊員喜歡稱呼張麗平「眯眯眼」,因為她的雙眼遺傳了父親的眼疾,從小視力受損。
兩年前,她的母親拿出打工賺來的1萬多元給她在懷化市區醫院做了手術,暫時緩解了疾病,但也落下了不停流淚的後遺症。
張麗平的家裡有三姐妹,大姐張麗君如今在雅禮中學邊打球邊讀書,妹妹張麗雅由外公外婆照顧,而她則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張麗平的爸爸因為各種問題欠了不少錢,在外打工不停更換電話號碼,幾乎不會往家裡寄錢。爺爺張治有在涼亭坳經營著一家雜貨鋪,每個月幾百元的收入幾乎都用在了生病的奶奶身上。
張麗平家中。「張麗平有時候在家裡,爺爺打麻將沒空管她,大冬天自己坐在門邊就睡著了,衣服穿得少也沒人管,餓了就去爺爺的雜貨店裡拿一碗泡麵吃。」張瓊瓊也曾和張麗平的爺爺溝通過,但改變微乎其微。
「有時候一天給她八塊錢吧,有時候也沒法給,我自己也照顧不過來。」張麗平的爺爺抱怨說,這個女孩太調皮了,而且不愛讀書,也不像姐姐球打得好。
「其實她的天賦一般,很難在籃球上有更長遠的發展,不過她在球隊裡至少能和別人溝通,而且能得到隊友的鼓勵。」在張瓊瓊看來,籃球至少讓張麗平的生活豐富了起來。
可惜這樣的改變也僅僅限於「些許」,畢竟張瓊瓊無法代替父母,無法讓這些孩子體會到親情的愛。
11月23日,湖南懷化,孩子們的回家路上。去年冬天訓練中的一幕,張瓊瓊記憶猶新。
那一天,球隊現任隊長蔣慧霞的媽媽從外地回來看她練球,並且在一旁拍照,不過蔣慧霞從訓練開始到結束都沒有和媽媽有任何互動。「我當時問她為什麼不過去和媽媽說話,她告訴我,她沒有什麼感覺。」
在這群隊員中,蔣慧霞的家庭情況相對比較好,每個月能有240元左右的生活費。但問題是,她從出生7個月開始,就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媽媽從12歲開始去沿海城市打工,工作了20多年,好不容易攢下一些積蓄,但又因為一場大病,幾乎花光了這些錢。
「在這些孩子的潛意識裡,爸爸媽媽可能就是過年回來給點東西的人。」
張麗平和蔣慧霞的故事,只是涼亭坳369名雙親都在外地打工的留守兒童中共同遭遇的一部分;涼亭坳小學,又只是湖南省超過70萬留守兒童中的一部分;湖南也只是中國內地大約902萬不滿十六周歲的留守兒童中的一部分。
11月21日,湖南懷化,隊員寢室。其實從2014年開始,湖南省大部分的農村中心完小(涵蓋了一到六年級的小學)都得到了撥款重建,涼亭坳小學也是其中的一所,他們得到了大約500萬元的撥款。
學校翻新了校舍,重建了教師公租房,當然也重點翻修了兩片球場。這群小球員的生活條件改善了不少,有了熱水器,有了洗衣機,學費和夥食費也都被減免了……
以球健體,以球養德,以球啟智——這句涼亭坳小學女子籃球隊的隊訓如今就印在校門旁的牆上,旁邊是第一屆的張麗君和其他隊友的合照。
而曾經那個清瘦的張瓊瓊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如今也迎來了第四批隊員。
經歷了當年的「打擊」,張瓊瓊依然沒有放棄在大山中尋找好的苗子,挨家挨戶地說服那些老人,希望更多有天賦的學生能夠加入這支球隊。
他想讓更多留守兒童憑藉著籃球走出大山,去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最新的這批隊員中,他剛剛送走了球隊裡六年級的幾位女隊員到湘潭最好的小學借讀,然後她們就有機會依靠籃球特長進入湘潭二中讀書和打球。
「說實話,全國第八名已經到頂了,我們打不出更好的成績了。」張瓊瓊自己知道,在如今這批隊員中,像當年那樣有天賦的女孩子已經很少了,如果球隊的名氣逐漸減弱,外界的關注也會越來越少。
這是球隊的尷尬,也是張瓊瓊的尷尬。
11月20日,湖南懷化,張瓊瓊給隊員量身高。在張瓊瓊帶領第一屆留守女童籃球隊在全國比賽中聲名鵲起之後,就有不少優秀的學校和訓練機構決定「挖他」去當教練,但張瓊瓊答應過校長,三年任期內留在涼亭坳。
但作為兩個孩子的父親,張瓊瓊比初到涼亭坳時更加理解孩子應該擁有怎樣的成長環境。
如今在放學後的籃球場上,張瓊瓊在監督球員訓練時,偶爾也會瞄一眼自己的孩子是否在玩耍;球員在訓練後拉伸時,他則會陪著自己的孩子有模有樣地模仿她們的動作。
張瓊瓊的電腦上記錄著隊員們的信息。「未來會怎麼樣?我還能在涼亭坳待多久?我真的不知道。」在談及未來時,張瓊瓊略顯無奈,但很坦誠。
「其實我剛開始選擇這所學校的時候,只是因為戶口的限制不能去城區當老師,我本來想說待幾年還是想出去的,但現在有了這支球隊。」
如今,他每個月的工資差不多2000多元,從今年開始,學校開始給他的籃球訓練課每個小時補助15元。
但到現在,張瓊瓊三歲和四歲的孩子都還沒有上幼兒園,他開始意識到了現實的壓力。
「外面肯定有更好的機會,能帶更好的球員打比賽,但問題是,這群孩子怎麼辦?」
11月22日,湖南懷化,涼亭坳小學女子籃球隊隊員們在學校後面的土坡旁幫忙清理垃圾。他時不時還會和遠在長沙雅禮中學的張麗君通電話,問問她在球隊裡的情況,然後問問她的學習成績。
「她原來成績就比較差,現在在雅禮也很吃力。她雖然在球技上不輸同齡人,但是身體素質上還是有些跟不上,所以在球隊裡打不上主力。」
「我和張麗君的教練也聊過,他的意見是讓張麗君到其他球隊去打主力,也可以鍛鍊,未來也可以有更好的出路。」
除了籃球,張瓊瓊在訓練之餘也在為孩子勾畫更多的出路。
「我還會讓她們鍛鍊一下跑步,如果說在籃球上沒有發展的空間,她們轉型去練田徑,依然可以通過體育特招生進入高中或者大專。最重要,也要看這些孩子努力不努力。」
涼亭坳的冬天很冷,一般在12月就會到達零攝氏度。張瓊瓊依然要求她們在早上6點半準時起床訓練,這看上去很苛刻,但這群孩子每天天不亮就會出現在球場上,一邊抱怨著冷,一邊完成每一項訓練項目。
張瓊瓊也會陪著她們,一邊督促她們按要求完成,一邊批評她們穿得太少容易感冒。
張瓊瓊還有一個日記本,上面寫著四屆球員的信息,家庭情況,曾經經歷的比賽,以及未來可能參加的賽事。
日記本上還有一段文字,「如果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如果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如果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你就不知道其中的幸福。」
11月23日,湖南懷化,教練張瓊瓊用一個本子記著每個隊員的支出情況,為了防止隊員亂花生活費,張瓊瓊要求她們每周把生活費寄存在自己這裡,有需要時來他這裡支取。(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