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上先後爆出湖北廣水一名94歲的奶奶為激活社保卡被抱起做人臉識別;湖北宜昌一老人獨自冒雨交醫保,因工作人員拒收現金而不知所措的事情,老人辦事難再次被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那麼東莞的市民辦事窗口是否也存在老人辦事難的情況呢?
窗口設施完善人員服務熱情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東莞市民服務中心。上午9時許,地面停車場和負一層停車場都已經滿滿當當,前來辦事的群眾顯然不少。記者隨後來到一樓正門入口處,核驗健康碼後很快進入辦事大廳。
記者先後在幾處導辦臺諮詢相關業務,工作人員服務熱情並且能夠準確地解答記者的相關疑問。在不動產、公安、稅務、社保等相關業務的大廳入口處均設置有服務臺,對於市民的諮詢,工作人員都會熱情答覆。
在各辦事大廳內均設有休息的座位和沙發,方便市民排隊等候時休息,而且每個辦事窗口前也都有凳子,市民辦事的時候可以坐著。大廳每個區域均設有母嬰室、茶水間、洽談室,另設有自助複印機,均供群眾免費使用。
前來辦理業務的大多數是年輕人,偶爾也能看見一兩位老年人。 在社保業務窗口,記者看到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人正在辦理業務,老人聽力、表達能力較弱,一個問題常常要問多遍,窗口工作人員十分耐心地與其溝通,大約十多分鐘後,老人辦好業務後滿意地離開了窗口。
綠色通道為老人辦事開「便道」
今年2月26日,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發布《關於東莞市各級政務助力企業復產復工的通知》,明確規定所有進入市民服務中心政務大廳辦理業務的群眾,必須先通過「莞家政務」微信公眾號等渠道提前至少1天預約。同時,要求市民進入市民服務中心辦事時,須主動出示本人「粵康碼」,並掃碼進入辦事大廳。
那麼無法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該怎麼辦?市民服務中心政務大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中心專門設有現場核驗電腦,對於無法使用智慧型手機自行出示粵康碼的人群(包括老年人),由工作人員通過粵康碼核驗系統後臺為辦事群眾人工核驗,只需要驗證身份證即可人工放行。
並且,在政務服務大廳實行全預約的情況下,對於包括老年人在內的無法使用智慧型手機或因特殊情況無法成功預約的辦事群眾,各級政務服務大廳設有綠色通道服務。沒有預約的老年人進入辦事大廳後,可以由工作人員在系統裡為其現場激活加號,相當於免預約。老年人不會使用智慧型手機,不懂怎麼預約也都不用擔心了。
除此之外,考慮到老年人的身心特點,市民服務中心政務服務大廳現場還配備了服務老年人的貼心物資,包括輪椅、老花鏡等。
今年疫情發生後,為了讓廣大市民安全、安心地在家就能把事辦成,市民服務中心更是從年初就開始逐步推出「不見面審批」服務,目前已有超700項業務可通過寄遞代辦,全程由政府付費。
讓老年人適應並融入智慧社會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速,老年人乘坐公交要掃碼不會弄,超市購物自助收銀臺不會操作,銀行辦理業務不會開通手機銀行……
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簡稱:《實施方案》),針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遇到的種種「痛點」「難點」,提出解決方案。
《實施方案》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持續推動充分兼顧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會建設,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
《實施方案》提出,設置必要的線下辦事渠道。醫療、社保、民政、金融、電信、郵政、信訪、出入境、生活繳費等高頻服務事項,應保留線下辦理渠道,並向基層延伸,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務。實體辦事大廳和社區綜合服務設施應合理布局,配備引導人員,設置現場接待窗口,優先接待老年人,推廣「一站式」服務,進一步改善老年人辦事體驗。
《實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醫、消費、文娛、辦事等7類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提出了20條具體舉措要求。
記者從市民服務中心了解到,根據《實施方案》,公安、社保等相關服務部門正在抓緊研究相關的措施。
文字/尹金鐘 朱珍珍 馮燦宇
攝影/無 視頻/無
編輯/寧新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