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每天堅持分享家庭教育經驗、育兒優質內容,喜歡的請關注!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曾經上學的時候常常念叨的考試是老師的法寶,分數就是學生的命根這句話。也有很多人對這樣的應試教育表示不滿,但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說分數的確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反映出孩子平時的學習狀態和認真程度,可如今,老師的題目越出越刁鑽古怪,網絡上也總見有人吐槽小學生的題目博士生也答不出來。
張先生有一個兒子名叫浩浩十分聰明,自從上小學以來就一直成績優異在班級裡也是名列前茅,特別是數學方面也展現出了極高的天賦,經常能夠考滿分,可是就在上一次考試中,孩子的數學試卷被扣掉了五分。
為了幫兒子糾正錯誤,張先生就跟兒子一起分析起了這道題,可是在看到題目和孩子的答案時張先生卻有些傻眼,因為孩子的答案明明是正確的,他也想不明白為什麼老師會認為是錯的。
題目裡問到,小豬佩奇在排隊,前面有4個人而後面有6個人,那麼一共有幾個人在排隊。這個看似簡單的十以內加法其實暗藏玄機,陷阱就是很多孩子在算的時候經常會忘記把題目中的自己加進去,也就是說隊伍裡的總人數其實是4+6+1=11。
浩浩並沒有不小心落入陷阱,而是乾淨利索地寫上了算式和解答,一共11人。可是老師旁邊的大紅叉和減五就讓張先生有些摸不出頭腦了,就拿著卷子去找老師,想讓老師解釋一下為什麼會錯。
結果老師說題目中的自己是小豬佩奇,而小豬佩奇是豬不是人,排隊的應該是十個人和一隻豬,這讓張先生非常無語,雖然老師表示只是想要考察一下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但他還是認為如果數學考試都像這樣出題的話,還不如用腦筋急轉彎當考卷呢。
對於這樣的情況,我們就來詳細分析一下。
家長的觀點其實是認為數學本就是非常嚴謹的學科,向上發展就會成為哲學,如果考試時用不常見的思考方式設計題目就會有一種投機取巧的感覺,會破壞孩子本來的認知。
比如說另一道題目問一戶人家一共有12隻雞,10隻母雞,2隻公雞,一隻雞平均每天能下一個蛋,兩天後一共能收穫多少個蛋?這道題目明顯也是想要考察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可是「公雞不下蛋」是比較常規能夠在日常中使用的生活道理,也容易被孩子理解。
但題目中的「我」已經將小豬佩奇擬人了,又說小豬佩奇不是人,並不是所有孩子都能明白的,題目也就不夠嚴謹,以此作為題目令他非常不能接受。
可是老師卻認為,有孩子能夠答對就說明這道題沒有問題,孩子沒有答對只能說明思維比較死板,不會靈活變通,家長應該更專注於如何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而不是去找題目中的錯。
最後,你認為老師的解答的想法合理嗎?
這裡是水兒媽媽育兒分享,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家庭教育相關內容和育兒知識
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