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貝豆育兒課堂(原創文章,歡迎轉載分享)
你知道父母最頭疼孩子的哪些行為嗎?在最近的一項調查中,有超過半數的家長表示,孩子愛頂嘴的習慣是最讓他們頭疼的內容。
「一句話還沒說完,孩子十句話就已經懟得自己再也說不出話來。」這樣的感受似乎是每個父母常有的經歷。遇到這種情況的寶媽即使在心中默念十遍「親生的親生的」,還是壓不住心裡的怒火,忍不住想動手教訓。
「道理我都懂,但是我就想動手。」一位媽媽的話似乎已經成為大多數父母在面對頂嘴寶寶時最常見的心理。
因為兒子的事,好好的國慶假期對於同事張哥來說可以說是度日如年,即使剛把兒子從網吧「抓回來」,張哥的內心也沒有一點點輕鬆。
張哥的兒子今年初二,正是叛逆期的年紀,在平日裡就常常和張哥頂嘴「取樂」。最起碼在張哥的眼中是這樣的,因為不管自己說什麼,兒子總能想出稀奇古怪的話懟回來,就像是專門針對自己一樣。
為此爺倆沒少吵過架,思想傳統的張哥為了讓孩子長長記性,甚至會忍不住出手狠狠教訓,但效果似乎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好。用張哥的話說就是,打孩子一頓純屬是為了頂嘴出氣,但兒子該不聽的還是不聽。
而就在前兩天,張哥看著國慶回來的兒子一點作業不寫,只知道抱著手機玩,忍不住多說了兩句,兒子當場並沒有頂嘴,默默地把手機收起來,趁張哥不注意溜出了家門。
張哥原以為孩子只是出去玩了,可是一直到晚上十一二點孩子還沒回來,這才慌了神,一家人繞著家附近整整找了一晚上,才在學校附近的一家網吧裡,找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兒子。
這件事一出,張哥再也不敢打罵孩子了,看著家裡的這個「說也說不得,碰也碰不得」的神獸,張哥只覺得這個假期過得實在糟心。
1)孩子頂嘴非打即罵
「孩子不打不成才」,在中國父母的眼中,孩子的頂嘴是因為孩子不懂事的表現,想要讓孩子更好地回歸懂事,傳統的育兒觀念中提倡採取粗暴的方式來糾正。這也就是是常說的父母的糾錯思想。
而在外國父母的眼中,寶寶的頂嘴不聽話則更多的是孩子的一種個性發展的必然結果。他們認為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因而不會選擇打罵的粗暴方式。
2)和頂嘴的孩子講道理
一些較為開明的父母或許會選擇和孩子耐心地講道理,但是在後續的觀察中會發現,孩子對於父母的道理並不感冒,講道理的實際效果並不好。
外國的父母同樣深知這個道理,他們認為愛頂嘴的孩子,並沒有形成對事物的正確判斷能力,講道理的方法根本行不通。
李玫瑾教授在一次講座中指出,應對孩子愛頂嘴不能盲目打罵,不妨按這三步走的思路來正確處理。
【第一句話】:「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是你這種說話方式媽媽不喜歡,你先冷靜一會,我們一會說好不好?」
大多數孩子在頂嘴時都帶著情緒,在這種情緒下,孩子會對父母說的話下意識地產生牴觸情緒,認為父母說的都是不對的。
面對孩子這種情況,父母應該首先要穩住孩子的情緒,讓他們首先冷靜下來。將事情冷處理後,在尋找合適的時間進行交流溝通,避免越說越僵的情況出現。
【第二句話】:「你生氣的時候可以說:『我生氣了』,但不能說『討厭媽媽』,媽媽希望你不管多生氣都不要怪身邊最親近的人。」
父母要為孩子糾正的是情緒的表達方式,如果孩子從小沒有形成正確的情緒表達方式,一生氣就將矛頭轉向身邊最親近的人身上,甚至出現了討厭媽媽的情緒,反而會讓問題和親子關係更加糟糕。
【第三句話】:"如果你有不同意見,可以等到媽媽講完再說,媽媽也會等你講完後接著說話。如果實在有想說的,可以暫停手勢打斷我,但是不要頂嘴。"
父母要學會給孩子發表意見的權利,讓孩子的情緒表達有一個合理的通道。這樣孩子就會通過這個通道表達意見,而不是選擇頂嘴這種更加激烈的方式。
同時父母也要尊重孩子的發言,不要隨意打斷。讓孩子獲得尊重的同時,孩子也會更加尊重父母。
ps:本文圖片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