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學讀書的那個年代,幾乎臥室貼滿了明星海報,男的高大帥氣身高普遍在1米8以上,女的靚麗可愛身高也能達到1米7左右。不過據說,現在也有不少懷孕的準媽媽們在家裡貼可愛寶寶的海報,無非是圖個好兆頭,生出顏值高、個子高、身材好的孩子。
「為什麼我國孩子甚至沒能達到遺傳身高?」
儘管現在的物質生活提高了,家長們都十分關心孩子的健康營養問題,但不可否認的是,孩子的身高依舊不能達標。
據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發布最新的《中國兒童身高管理現狀調研報告》得知,中國有54.2%的兒童身高水平甚至沒能達到遺傳身高,有47.2%的兒童身高水平是中等水平。總的來看,有超過一半孩子的身高還不到遺傳水平。
然而國內孩子身高對比國外孩子身高,答案卻相差一大截:
在英國倫敦一項涉及6500萬兒童青少年的結果發現,歐洲中部和西北地區的兒童青少年平均身高在全球中排名第一,我國卻落後60多名。
從兩組數據可以反映出國內外孩子身高水平的差距,雖然說基因可以決定孩子七成的身高,但在後期飲食營養和生活習慣上也至關重要,能達到30%的概率,家長們也不能放棄,不妨通過改善「教育方式」讓孩子趕超。
家長們應該如何改善教育方式,讓孩子超出平均身高?
1、每天安排60分鐘訓練:
在2016版《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到,兒童青少年每天都應減少「屏幕時間」,如看手機、電腦、平板等電子產品,減少久坐,每天堅持60分鐘的中高強度運動,可幫助孩子促進身高發育。
生理學專家認為,孩子在運動時會在不斷刺激骨骺組織增殖,促進骨骼中鈣的代謝以及生長激素分泌,對孩子長高大有益處。即使是冬天室內室外溫差大,每天進行半個小時的戶外運動也不是不可以。
拿外國孩子運動來說,日本的「赤足訓練」曾風靡全球,有多達8成的孩子因此體質變好。而西班牙教育孩子的理念則是「愛孩子就要讓他多運動」。
2、飲食均衡減少差距:
研究表明:兒童青少年飲食不均衡,平均身高將會比同齡人矮10~20cm。
日本人身高反超中國,很多人認為是學生每日飲用奶量高,做到了「一杯奶強壯一個民族」。牛奶確實是孩子長高的因素,乳製品中含有豐富的鈣,可刺激骨骼生長,打好長高的地基,但並不是孩子長高的全部原因。
重點還是在「飲食均衡」上,日本人早中晚餐一般習慣吃魚、湯、各種小菜,遵循食物多樣性原則,並且吃任何食物都在於新鮮,幾乎保留了食物中全部的營養成分。
可我國城市居民多以「動物性食物為主」,不是每天給孩子吃大魚大肉,就是吃重口味的食物,既沒有營養還會帶來兒童肥胖的危險,甚至延緩孩子生長發育。
今日話題:你覺得國內外孩子的教育方式,哪種更好?不妨留言和我們一起討論~